溃疡性结肠炎中巨噬细胞差异基因及功能分析
2022-04-16陈梦雪王宏刚
陈梦雪 王宏刚 谢 睿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淮安 2233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1-2]。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单细胞测序(single-cell sequencing,SCS)被用于UC 的发病机制研究。SCS 评价肠道组织的单个细胞异质性,能更准确地解析各类细胞参与的肠道炎症过程[3-4]。
Boland 等[5]对UC 患者的直肠黏膜组织进行SCS分析,发现巨噬细胞与UC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本研究挖掘SCS 数据[5],筛选UC 与非UC 患者肠道巨噬细胞的差异基因,分析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从固有免疫细胞角度讨论UC 的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原始数据来自数据集GSE125527。选取2019 年1 月至12 月前往the VA San Diego 医疗机构就诊的7 例UC 患者和7 名健康对照者的直肠黏膜作为对照SCS 数据进行分析。UC 组纳入标准:处于疾病活动期的UC 患者。对照组纳入标准:行结肠镜筛查的非肠炎人群。排除标准:直肠型UC;合并明显肠道并发症或感染;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4]。UC 组平均年龄(43.3±13.6)岁;男3 例,病程中位数为6 年;女4 例,病程中位数为9 年;病变范围为左半结肠1 例,全结肠6 例。Mayo 内镜评分为轻度1 例,中度5 例,重度1 例[7]。对照组平均年龄(48.1±17.8)岁;男5 例,女2 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质控及筛选细胞 计算每个细胞中nFeature-RNA。过滤掉基因数目>2500、<200 及超过5%的线粒体占比的细胞。
1.2.2 鉴定差异基因 使用vst 方法计算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差异基因。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3 聚类分析 进行数据标准化,基于筛选好的主成分对细胞进行聚类。
1.2.4 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金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采用cluster Profiler R 包对巨噬细胞的标记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富集分析基于超几何分布原理。
2 结果
2.1 聚类分析结果
获得了15 个聚类的细胞群,不同类的细胞群标记为不同的颜色,分别用cluster 0 至14 表示。见图1。
2.2 巨噬细胞识别
CellMarker 数据库检索到143 个人的巨噬细胞标记基因。与cluster 对应的基因进行交集,有19 个巨噬细胞的标记基因属于cluster 11,分别为CD68、CD14、CD86、LYZ、TREM1、MS4A7、MXD1、SPINT2、PLBD1、CSF1R、FGR、FAM49A、CYBB、DSE、MS4A6A、SAMHD1、CIITA、TGFBI、AIF1,所以识别cluster 11 为巨噬细胞。
2.3 差异基因筛选
将两组巨噬细胞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共筛选出31 个显著差异基因。按照差异倍数(对照/UC)的对数值(logFC)由小到大排序,见表1。结果显示,TIMP1、IFITM3、IGHG1 在UC 组显著高表达。
表1 两组巨噬细胞差异基因
2.4 GO 功能富集分析
包括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3 个方面。在BP 方面,差异基因富集于对氧化应激、对活性氧、对病原体的防御、体液免疫等反应。在CC 方面,主要富集于分泌颗粒内腔、胞质囊腔、囊腔等。在MF 方面,主要富集于酶抑制剂活性等。见图2。
2.5 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趋化因子、Toll 样受体等信号通路。见图3。这些信号通路是巨噬细胞炎症调控的重要通路,提示巨噬细胞可能通过这些炎症信号通路参与UC。
3 讨论
UC 是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8],发病的免疫学机制逐渐被深入研究。SCS 较多应用于肿瘤研究[9],在UC 中少有报道。Boland 等[5]对7 例UC患者的直肠黏膜组织行SCS 分析,提出适应性免疫细胞在UC 中的作用机制。但是,以巨噬细胞为代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否参与UC 尚未充分阐述。
巨噬细胞常驻于肠道固有层,维持肠道稳态,在病原体感染、炎症反应、免疫激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0-11]。UC 肠道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分化过程受到干扰,过多分泌促炎因子,加重UC 进展[12-13]。因此,应用SCS 分析UC 患者的肠道巨噬细胞功能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比较UC 组和对照组巨噬细胞基因转录水平,筛选出31 个差异基因。其中,TIMP1、IFITM3、IGHG1 在UC 组巨噬细胞中显著高表达。本研究认为肠道巨噬细胞的这3 个基因可能与UC 密切相关。TIMP1 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酶,参与肿瘤、炎症等过程[14-15]。吴娜等[16]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IPM1 是活动期UC 的关键因子。IFITM3 是一种固有免疫系统反应蛋白,被认为是免疫开关,可能增加结肠癌风险[17]。IGHG1 是免疫球蛋白重链编码基因,参与肿瘤免疫过程[18-19]。因此,这3 个基因可能是参与UC 异型增生甚至癌变的相关因子。既往研究发现,广泛结肠型和年龄大是我国UC 患者发生异型增生的2 个独立危险因素[20-21]。对结肠炎症范围广和年龄较大的高危人群进行肠黏膜活检,检测这3 个基因的表达从而预测异型增生,未来可能用于临床监测UC 癌变。
氧化应激可导致促炎巨噬细胞的结肠浸润,加重结肠炎[22]。Galectin-1 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降低了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UC 的严重程度[23]。去除氧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有助于UC 恢复。另外,IL-17 可分泌Th17 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肠道炎症。然而,关于IL-17 信号通路在UC 中的抗炎或促炎作用尚存争议。有研究报道,活动期UC 患者的肠黏膜和血清中IL-17 的水平升高,与UC 临床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但抑制IL-17 并不能有效诱导UC 缓解[24]。在动物研究中,敲除IL-17 后,小鼠的结肠炎症显得更加严重[25]。可见,IL-17 在UC 中显示出高度复杂性。
综上,本研究筛选出UC 患者肠道巨噬细胞的差异基因,且巨噬细胞的氧化应激和IL-17 信号通路可能参与UC 疾病过程,这将为进一步研究UC 发病机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