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格列喹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2022-04-15白延宁曹绍华黄剑林师文涛
白延宁,曹绍华,黄剑林,师文涛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格列喹酮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格列喹酮口服易吸收,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发生羟基化和甲基化反应),代谢产物大部分通过胆汁和粪便排出,仅有少部分(约5%)通过肾脏排出[1]。是现有的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中唯一不受肾功能影响的药物,故常用于肾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2],已被多个临床指南推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线用药[3]。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药,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基础用药[4]。研究[5]显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相互关联,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高危因素,而心血管疾病又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临床上常将格列喹酮和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但是,目前二者联合用药后的药动学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将从药动学角度探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格列喹酮联合用药后对格列喹酮在大鼠体内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 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重 250~300 g,清洁级,购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陕)2017-003]。
1.2 药品与试剂
阿司匹林泡腾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2134,规格:0.5 g);格列喹酮片(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50688,规格:30 mg);格列喹酮对照品(批号00280-200301,纯度≥99.5%);格列齐特对照品(内标,批号100269-2006030,纯度≥99.9%)均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乙腈、甲醇和乙醚分别为色谱纯和分析纯(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三蒸水(实验室自制)。
1.3 主要仪器
Shimadzu 色谱系统包括:LC-10AT VP Plus 输液泵、SPD-10A VP Plus 紫外检测器、CBM-10AVP Plus控制器、LC Solution lite 色谱工作站;AUY220型电子天平(日本京都,Shimadzu);EXPERT 16K-R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市鑫奥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实验室pH 计FE20[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4 实验方法
1.4.1 标准溶液的配制 系列标准溶液配制:精密称取格列喹酮对照品10.0 mg于2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配制成400 μg/mL 的标准储备溶液,再将标准储备溶液用甲醇稀释成200、100、50、25、10、5 与2.5 μg/mL 的系列标准溶液,置于4 ℃冰箱保存。内标溶液配制:精密称取格列齐特适量,用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为400 μg/mL 的标准储备溶液,临用时用甲醇稀释成25 μg/mL的内标溶液。
1.4.2 血浆样品的处理 取大鼠血浆150 μL置入肝素化处理过的离心管中,加入20 μL 内标溶液,加入1 mL萃取溶液(二氯甲烷:乙醚,1∶4),涡旋混匀,12 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1 mL上清液,在空气流下挥干溶剂,残渣用200 μL流动相复溶,涡旋混匀,12 000 r/min再离心10 min,取20 μL上清液,即得。
1.4.3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取磷酸1.725 g,加三蒸水300 mL 溶解后,用磷酸调节pH 值至3.5)-乙腈(3∶5,V/V);流速:1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25 nm;内标:25 μg/mL的格列齐特。
1.4.4 专属性 取空白血浆、加标血浆以及给药后血浆各150 μL,按“1.4.2”项下方法操作。
1.4.5 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 取空白血浆150 μL数份,分别加系列标准溶液各20 μL,制成相当于浓度 20、10、5、2.5、1、0.5、0.25 μg/mL 的系列标准血浆样品。然后按“1.4.2”项下方法操作。
1.4.6 精密度与回收率试验 取空白血浆150 μL数份,分别加系列标准溶液各20 μL,制成低、中、高(0.5、2.5和20 μg/mL)3种浓度的质控样品,每种浓度5 份,按照“1.4.2”项下方法处理后,分别在同一天连续测定和连续测定3 d,然后计算质控样品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1.4.7 稳定性试验 将配制好的质控样品分别在室温放置0、12、24 h,按照“1.4.2”项下方法处理后,进样分析。
1.4.8 药动学试验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格列喹酮对照组、高剂量阿司匹林+格列喹酮组及低剂量阿司匹林+格列喹酮组。格列喹酮对照组单独灌胃给予90 mg/kg 的格列喹酮混悬水溶液,高剂量阿司匹林+格列喹酮组及低剂量阿司匹林+格列喹酮组先分别连续2 d 单独灌胃给予100 mg/kg 和50 mg/kg 的阿司匹林混悬水溶液,第3 天给予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20 min 后再给予90 mg/kg 的格列喹酮混悬水溶液。采血前12 h 大鼠禁食不禁水,给药后分别在 10、20、40、60、90、120、180、300、420、540、660、1 440 min 时间点从大鼠颈静脉处采血约0.35 mL,置于 1.5 mL 肝素化的 Eppendorf 试管中,3 500 r/min 离心 10 min 后取上层血浆 150 μL,按照“1.4.2”项下方法处理后,进样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用WinNonlin5.2 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特征并计算相关参数;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属性
按照本实验色谱条件分析得出,格列喹酮保留时间约为11.9 min,内标格列齐特保留时间约为7.0 min,血浆内源性物质对其基本无干扰,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可以满足实验基本要求(图1)。
图1 格列喹酮HPLC色谱图
2.2 线性、检测限和定量限
按“1.4.5”项操作后,以格列喹酮的浓度(μg/mL)为横坐标(X),以其与内标格列齐特的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Y),进行回归计算,得标准曲线方程为:Y=0.1017X-0.0345,R2=0.9993,可见格列喹酮在0.25~2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S/N=10)为0.25 μg/mL。
2.3 精密度与回收率试验
按“1.4.6”项操作后,格列喹酮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tion,RSD)分别为8.9%、9.3%、5.1%、7.1%、4.8%、9.1%,均<10%。各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4.7%、98.4%、105.1%,均在85%~115%。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要求。
2.4 稳定性试验
按“1.4.7”项操作后,测得放置不同时间后的样品测定结果RSD 均<8.7%;反复冻融3 次后再进样分析,RSD均<9.2%;各血浆样品在低温(-40 ℃)条件下放置30 d 后再进样分析,结果RSD 均<10.3%,表明血浆样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5 药动学结果
按本实验建立的方法测得单用及合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格列喹酮的血药浓度,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结果见图2。
图2 格列喹酮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
对药时曲线中的数据用WinNonlin5.2 药动学软件进行处理,经拟合对照组与联合用药组均符合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详见表1。从表1 可以看出,高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和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半衰期(t1/2)分别上升了36.22%和29.85%,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分别上升了56.56%和29.01%,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上升了56.21%和35.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与高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相比,除AUC0~∞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格列喹酮的药动学参数(n=6,)
表1 格列喹酮的药动学参数(n=6,)
注: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b表示低剂量联合用药组与高剂量联合用药组相比,P<0.05
低剂量阿司匹林+格列喹酮组10.18±1.35a 2.05±1.09 7.33±2.45 125.58±15.23ab 14087.15±3455.50a 1078.17±249.14药动学参数t1/2(h)Tmax(h)Cmax(μg/ml)AUC0~∞(h·μg/ml)Vd(ml)CL(ml/h)格列喹酮对照组7.84±3.71 1.92±0.61 5.63±3.54 97.34±18.51 10393.07±2211.91 1012.09±311.51高剂量阿司匹林+格列喹酮组10.68±2.35a 2.20±0.85 9.10±4.19 152.40±28.80a 16235.49±3028.41a 1045.00±347.29
3 讨论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可以发生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任一过程[6]。阿司匹林和格列喹酮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其联合使用概率极大。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50 mg/kg 和100 mg/kg 的阿司匹林对格列喹酮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阿司匹林两个剂量组与格列喹酮联合用药后,其t1/2、AUC0~∞和 Vd均显著增大,但 Tmax,Cmax,CL等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已有研究证实肝脏中的CYP450 酶活性是影响药物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7],Holstein A等[8]的研究显示格列喹酮主要经CYP2C9代谢,戴亨纷等[9]的研究同时也显示阿司匹林的代谢与CYP2C9有关。因此,格列喹酮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时,由于竞争相同的代谢酶,导致了格列喹酮代谢的减慢,使得格列喹酮的t1/2延长。同时,由于阿司匹林和格列喹酮竞争性地结合血浆蛋白,当两药合用时,格列喹酮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游离出来,使其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增大,从而增强格列喹酮的药物作用[10]。
本研究同时显示,阿司匹林两个剂量组对格列喹酮的CL 无影响。其原因是格列喹酮主要经胆汁从粪便排出,只有5%经肾脏排出[11-12],而阿司匹林主要经肾脏排泄(其中90%以结合型,10%以游离型排出)[13]。由于二者的排泄途径不一,使得阿司匹林对格列喹酮的排泄方面没有影响。
总之,从格列喹酮的吸收和代谢方面来看,联合用药后,阿司匹林对格列喹酮存在明显的药动学影响,这种影响程度可能与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相关。当格列喹酮与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后,格列喹酮在大鼠体内的t1/2、AUC0~∞和Vd均显著增大,说明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药物效用增强。
本研究虽然证实了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格列喹酮后,格列喹酮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发生了显著改变,但实际用药中两药的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及人与大鼠对格列喹酮代谢存在种属差异,因此,有必要开展后续研究以明确两者在临床上合并用药时的药动学相互作用,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