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途径探究

2022-04-15金晶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素材的积累是小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当前小学生习作情况并不乐观,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到高年级的小作文,学生缺少素材、不会运用素材的现象非常明显,导致小学生习作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文章从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现状入手,提出几条习作素材积累的途径,力求突破小学生习作困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素材;积累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06-0208-03

习作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决定学生习作水平的因素很多,其中素材的积累是基础也是关键。然而小学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素材积累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导致小学生习作水平普遍偏低。如何从素材积累入手,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如何借助素材积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学习习惯,成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现状

(一)学生习作素材积累意识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素材积累兴趣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学生的素材积累基本上都是在完成任务,如日常写日记,学生往往将众多的内容罗列在一起,观察不够细致,并没有在日记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因此导致习作成为了素材堆积的过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不能称为写作。同时,很少有学生能够探索适合自己的素材积累模式,多数学生甚至连边阅读边做笔记或者摘抄重点语句的意识都没有,因此素材积累受到了明显的影响[1]。

(二)素材积累的方式过于机械

许多学生只懂得通过记读书笔记等方式来进行素材积累,虽然记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大多数学生在记读书笔记时方式稍显刻板,如只将一些优美语句和段落摘抄下来,并没有理解语句的含义。因此,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素材,甚至生搬硬套,还会出现词不达意或用错词句的现象。

基于上述几方面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的要求,充分挖掘课堂内外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传授学生多样化的积累素材的方法,从而增加和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引导小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提升素材积累意识

部编版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材中除了精读课文之外,还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跟大人一起读”等板块,其中推荐了很多适合不同阶段学生阅读的篇章和书籍。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其中1~2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阅读量应大于等于40万字;5~6年级阅读量应大于等于100万字。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阅读教学、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将教材内以及教材推荐的阅读资料充分利用起来,提升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

首先,从课堂教学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课文中典型事例的习惯。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多种体裁、题材的文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篇文本的特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文本内容逐渐内化迁移到自己的素材库中。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顺序进行阐述,以人们的生活为主要线索,讲述了北京春节的风俗,还列举了大量的具体事例,借助身边的小事彰显了老北京人对春节的热爱……这些文本中的具体资料都可以成为学生在习作中应用的素材,如在写传统文化相关的作文时,就可以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利用。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素材的应用能力[2]。

其次,结合教材的“快乐读书吧”等板块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如在六年级“漫游世界名著花园”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智慧教室等教学工具,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中外名著,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感受名著中的社会风貌。通过对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描写方法,然后在习作中尝试应用,不断提升素材积累的质量。

最后,课外阅读也是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积累素材也是最为重要的阅读任务之一。如学生可以从名人传记中积累名人名事,了解各个名人在各个领域中经历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具体事例,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受到精神上的激励。此外,新闻、杂志等的阅读也是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如当下的时事新闻所报道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等,都能够成为学生在习作中应用的素材。

(二)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除去日常课内外的阅读积累之外,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素材也是拓展学生素材积累渠道、提高学生素材积累能力的关键。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品味生活。

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板块,如阅读板块、习作板块中的很多主题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习作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如在“学写倡议书”这一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自己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如节约用水、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现象。然后教师再结合这一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合理布置相应的生活观察任务,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倡议主题。这样的习作教学能够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掌握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路径。

(三)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开展实践活动

素材的积累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内容,还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素材积累的过程中,从而真正实现素材的内化,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质量和迁移应用能力。如当前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也有记日记的习惯,但是通篇看来都是简单的事件记录,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但唯独缺少了情感的融入,因此就没有体现出素材积累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转变以往机械化的素材积累任务,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素材积累渠道[3]。

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多的优势,巧妙地借助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國的优秀文化,领悟中华文化的内涵,让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中。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公益宣传活动等。由此,学生才能够将书本中、生活中的事物通过情感的加工,变成有血有肉的习作素材,进而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习作中。

(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素材积累渠道

随着年级段的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面拓展,阅读理解能力也随之提升,因此鼓励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也成为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的有效渠道。课外阅读素材积累的方向有很多,如结合教材内容选择课外阅读的方向,像名著、名家名篇等;小学生在选择文本方面的能力可能比较欠缺,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比如结合教材中的习作教学内容,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素材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等抄录下来,时不时的翻看一下,久而久之这些优美的语句就能够“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并能够有效应用于习作过程中。其二,还可以听、读一些中外名人传记,了解各个领域中的“名人”在经历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具体事例,比如袁隆平老爷爷为国为民为人类造福的抱负、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意志等,让学生积累素材的同时感染名人的奋斗精神。其三,新闻、杂志等的阅读也是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杂志、报刊等进行订阅,这些类型的阅读素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最前沿、最及时的各类资讯,如科学、时事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习作所需的素材,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如此,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多元化的素材应用于习作过程中也能够彰显学生不同的写作风格,从而发挥出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广泛进行阅读积累的优势。

综上所述,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需要从多维度入手进行考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多样化渠道,激发学生的素材积累兴趣,拓展学生的素材积累渠道,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素材应用能力,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多方面的引导、思考、探索,有效改善当前学生素材积累的问题,建立起优质的素材积累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学习习惯,对其后续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益.放飞写作的翅膀——谈小学生习作困难的解决策略[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9(Z2).

[2]姚文仲.顺应心理需求,解决“无米之难”——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2018(5).

[3]曾婷婷.胸中有墨,下笔成文——浅谈农村中年级小学生素材的积累对习作的引领[J].教师,2017(29).

【作者简介】

金晶(1995~),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