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良胜:教育惩戒的“制”与“度”

2022-04-15王良胜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9期
关键词:惩戒规则育人

王良胜

摘要:《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为规范学校管理提供了契机。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校园网络欺凌的治理为例,论述通过建立面向学生的宣传之“制”,完善规范学生网络行为的校园之“制”,落实学生不得违规携带手机进校园之“制”,进而实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与关爱学生、家校协同、为党育人相统一。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惩戒校园网络欺凌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下文简称《规则》),并已正式实施。《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为学校加强管理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规则》是学校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的契机

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规则》的颁布,为学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供了契机。

(一)学习《规则》,建立面向学生的宣传之“制”

《规则》的颁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为做好宣传工作,很多学校在显眼位置张贴《规则》。但是,笔者在处理学生违规行为,尤其是校园网络欺凌行为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把《规则》片面地看作是对其进行惩罚的条例。他们既不了解《规则》的内容,更不理解《规则》的颁布是维护校园安宁、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必要之举。

面对未成年人这一群体,如何有效地宣传《规则》并让未成年人迅速理解,是教育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学校的宣传必须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多采用未成年人喜欢的方式进行。我校利用网络上公开的一起校园网络欺凌事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场学生辩论赛,要求每个班级都要积极参与。学生围绕校园网络欺凌和《规则》的颁布,自选论题,你攻我守。通过辩论赛,学生们激发了主动学习《规则》的热情,加深了对惩戒条例的理解。

学校要建立宣传《规则》的长效之制,通过演讲、舞台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持续地向学生宣传渗透。只有学生对《規则》加深理解和增强认同感,《规则》的规范效果才能得到更好发挥。

(二)利用《规则》,完善规范学生网络行为的校园之“制”

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和青少年任性、冲动的性格特质,使他们很容易在网络里发表一些涉及他人隐私乃至名誉的言论。大多数学校在处理未成年人违规事件时,基本态度都是比较谨慎的。加上校园网络欺凌又不同于其他欺凌行为,给学生带来的身体伤害不是非常明显,息事宁人往往是这类事件通常的处理方式。

正是由于网络欺凌的隐蔽性,在很长一个时期,很多学校并未制定规范的校园网络欺凌预防与处理制度。《规则》的颁布和实施,为学校遏制和处理校园网络欺凌行为提供了政策支撑。《规则》是国家层面颁布的对学生失范行为的处理规定,具有国家的权威,有利于规范和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学校要旗帜鲜明地制定针对校园网络欺凌行为的处理办法与制度,营造一个“严而有序”的网络环境。

(三)根据《规则》,落实学生不得违规携带手机进校园之“制”

很多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的时间是正常的上学时间。学生之间因为学习与生活中的琐事发生矛盾,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便偷偷使用手机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过激言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其实,冷静下来以后,他们对自己的这一行为感到后悔。

学生偷偷将手机带进校园由来已久,危害很大,对学风、校风有着明显的冲击,也为校园网络欺凌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的物质载体。202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未经学校批准带进校园的个人手机,已经被明确定为违规物品。《规则》赋予了教师对学生携带的违规物品予以暂扣的职责与权利。学校要将《规则》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制定对学生违规携带手机进校园的行为进行检查、处理的配套制度。

二、《规则》是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基础

立德树人,育人为先。学校在广泛宣传《规则》和制定配套制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将《规则》与教书育人的初心相结合,相得益彰,方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规则》的“宽度”与关爱学生的“温度”

“立德树人”是教育者必须坚守和秉持的初心,在《规则》颁布之后,我校结合《规则》与学生失范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育人水平的提升。小李同学在某次测验中因为分数低于小赵同学,便在网络上散布小赵同学考试作弊的消息,结果班级许多同学都误以为小赵有抄袭行为,小赵因此非常苦恼,甚至不想上学。这起事件经过班主任调查以后,事实非常简单清楚,按照《规则》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小李同学是要被处分的。但是,在与小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小李是单亲家庭,学校立即暂停了对他的处分程序。小李有错,原因何在?经过与小李多次细致的沟通,我们发现他是一位非常要强,却又有点自卑的孩子。小李的行为源自他对小赵同学成绩快速提升的妒忌。针对这种情况,帮助小李克服这种心理,减少对他今后学习生活的影响,比惩戒他的失范行为更为重要。在学校、教师不断的关爱下,小李的自信心有所增强,控制不良心理的意识也在加强。在学校的常规管理和学生失范问题的处理中,不断增加《规则》的“宽度”,更能彰显出教育的“温度”。

(二)《规则》的“厚度”与家校协同的“力度”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父母教育卷入,对于儿童的学习成绩、认知能力和遵守纪律有积极作用。”《规则》颁布之后,学校利用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会议、微信宣传、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全体家长进行宣传解读。持续不断的宣传,让家长对《规则》的理解更加透彻,对学校结合《规则》采取的相关举措更加理解和支持。

以解决和处理校园网络欺凌事件为例,有家长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进而主动与班主任和学校沟通,让学校得以及时介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家长在预防校园网络欺凌方面,可以扮演宣传、教育、监督的角色,这种角色扮演得好,就表明了亲情与法制实现有效融合。孩子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校园里、在社会上,他们也有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相应的责任。鲍姆林德认为:“父母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到主要的或者关键性的作用。”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即将踏上社会的中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进而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在有力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三)《规则》的“高度”与育人育才的“长度”

“在教育的过程中,与教化目的相一致,以尊重人性、捍卫人性为底线的教育惩戒是不可缺少的。”如何让教育真正回归到育人的本质上?这就需要教育者拔高《规则》的高度,进而延长育人的“长度”。

我校通过“爱党、爱国、爱校、爱班”主题教育,在正能量的环境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集体”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意识、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不断进取中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通过“三省吾身”活动,培育学生的自省和纠错意识,提升他们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对于犯错的未成年人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之,要培育他们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和意识,不仅可以有效遏制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更可以帮助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后,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这恰恰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所在。

教育惩戒是完善教育的必备形式,重塑“尊师重教”氛围,落实立德树人使命,培养新时代中学生的必要之举。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惩戒规则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忘却歌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让规则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