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丽江本土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22-04-15王萍
王萍
摘 要:对云南院校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丽江本土文化,是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本土文化,面临着教材、教师和学生认识程度以及社会大环境方面的挑战,但也面临国家弘扬文化自信、推广课程思政、高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及大量慕课等资源出现所带来的良好机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本土文化融入;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8-0169-04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中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本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个人素养,实现立德树人,但其融入过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融入优秀本土文化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丰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指的是为开展教学活动而使用的各种教学材料,如教材、讲义、案例、课件以及教学设备设施,如多媒体设备等。研究表明,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极大地影响着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教学效果[1]。教学资源是开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拓展学习的基础。而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大学英语教材除了满足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内容的思想性、相关性、權威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内容的丰富性。目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以通用英语和职场英语为主,内容要么“清淡如水”,要么“晦涩难懂”,涉及的英美文化知识对当代接收巨大信息量的大学生来说,也大多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有学生曾直言不讳地说“课下只拿英语课本盖过一次泡面”。而在大学英语中融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丽江本土文化,会为大学英语教材输入新鲜血液,让内容变得丰富有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是一个艰苦并且漫长的过程,离不开兴趣做先导。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的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因自身基础薄弱,普遍对英语学习和应用兴趣不大,但他们都同样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和热爱。在大学英语的教材中恰当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丽江本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知识,乐于完成口语、翻译等学习任务[2]。
(三)培养综合语言能力
大学英语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丽江本土文化等大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或感兴趣的内容,会让他们课下更愿意去听、去写,课上更乐于参与翻译和讨论,有益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对比中西方文化、文明,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批判思维的培养。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英语精准地向外国友人、留学生介绍和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大学英语教育有义务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为了学好英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较多地接触英美文化,这虽然有助于其语言知识学习,但无形中也接触了英美文化中的一些糟粕,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错误的看法,影响了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大学英语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正确、清晰、全面的认识,使其更自信和自豪地用英语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弘扬和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融入优秀本土文化开展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材内容和优秀本土文化的联系较少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丽江本土文化困难重重,首要困难就是现行教材内容与本土文化的联系较少。在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大学英语一年级采用的教材是《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尽管文章题材较新,也有一定的中国元素出现,如第一册第5单元的“China’s Water Situation”(“中国的水况”)以及第二册的“Maker Movement in China”(“中国的创客运动”),但每册课本仅有一个单元涉及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仅有第二册第2单元的“The Butterfly Lovers—The Legend of Liang And Zhu”(“蝴蝶恋人——梁祝传说”)。大学英语二年级使用的是《新应用大学英语》(职场篇)3的教材。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重点,引领学生认识社会、走进职场,并开始学习职业规划与发展,在其8个单元中几乎找不到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一现状直接导致课堂教学很难将两者有机融合。在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依托教材内容来开展,教材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材和优秀本土文化联系较少,导致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深度融入优秀本土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师缺乏本土文化融入的意识
高等院校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当属大学语文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它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阶段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师成立了数个团队,细致、深入地研究了每册课本,探讨每个单元可以融入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有效的融入方法又是什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得到较好的融入效果[3]。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大都会对教材内容涉及的有关英美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做简要的介绍,以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有所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一方面,受限于大学英语教材与中国传统文化较低的衔接程度,另一方面,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优秀文化融入教学是大学语文和思政教师的事情,不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和设计如何将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来,只有少数教师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但没能形成合力,全方位育人效果不理想,也没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学生对本土文化认识不足
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认为传统文化“没有新意”“不时尚”,本土文化“被汉化了”“不长久”。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尽管大学英语教师尽可能地选择他们认为大学生会感兴趣、对大学生成长有帮助的内容融入教学中,但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和喜好上的偏差,极容易对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开展产生滞塞影响[4]。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大量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很容易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片面认识,甚至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顺利、有效地进行文化融入的困难。
(四)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优秀本土文化环境较差
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融入的内部环境较差。很多大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学单词、学语法,只会被动地学习,如若教师创新性地通过讲故事、讲文化等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往往只是“看热闹”,而不能把握学习的重点,学到知识。反过来,大学英语教师普遍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法授课,而融入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法占主导地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难施行。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融入的外部环境也不理想。很多高校重视的是在大学语文和思政课堂上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只看到大学英语工具性的一面,忽视了其人文性的重要方面,对大学英语导入传统文化不重视、无规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英语教师文化融入的意愿和积极性。社会上也普遍对此存在偏见,过于功利地看待英语学习的现象,认为学大学英语的作用就是过四级、帮助考研、给找工作增加砝码,而忽视了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学习对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及个人素养提高的积极作用。
三、融入优秀本土文化开展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进程中创造、传承和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兴盛,这就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其批判看待国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其进行文化传承,科学地去发掘文化中跨越时空的因素,创造性地转化、創新性地发展,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要求。
(二)高校课程思政的全面开展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来,课程思政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很多高校对这种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探索模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教育部也多次在其通知、文件及讲话中提及这一概念。目前,“课程思政”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很多学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陆续推出了“课程思政”项目。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也积极响应号召,要求各学院、各学科积极探索适合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的课程思政方法和途径,并把课程思政纳入了教学竞赛、期末考评等,每学期要进行优秀思政教师和思政论文评选。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面向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课堂,把优秀本土文化融入教学,是进行课堂思政的有效途径[5]。
(三)大量的网络慕课资源
虽然当前大学英语现行教材中多涉及英语国家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联系较少。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文化融入并不是毫无资源可用。在现今网络、信息资源大爆炸的时代,想要获取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源并不难。通过浏览“中国大学慕课”App就可以找到多达几十门相关的线上课程,其中,南阳理工大学的《英语漫话中国文化》、湖北大学的《英语畅谈中国》更是贴心地全程英语讲解,既提供了英语版本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也为文化融入提供了借鉴。除此之外,“学习强国”App上的慕课和相关资源也很多,这些都为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高校鼓励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各高校一直鼓励教师以促进教育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进行教学改革。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本土文化进行教材内容改革,从单纯的语言传授改革为兼有人文知识传递的教学方法革新,有助于实现语言学习和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是高校推崇的教学改革。
四、融入优秀本土文化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
高校英语教学肩负着宣传本土文化的重任,但近些年,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西方文化的宣传和讲解,忽视了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入,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水平。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迫切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学习,并贯穿英语学习和教学始终。所以本研究尝试在英语词汇学习、主题深化、课堂思政、跨文化学习等方面融入丽江本土文化,让学生能够具备双向文化交流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词汇学习
学生完成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后,可以达到3000—4000的词汇量,而四级考试要求的词汇量是5000—6000,六级和国际交流中要求得就更多,所以词汇学习既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把词汇放到语言环境中讲解和记忆是学习词汇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优秀本土文化,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讲解“log”(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第三单元)时,在讲解它的意思“原木”之后,教师可介绍丽江摩梭人的传统住房——木楞房(其一般依山而建,全部用木材垒盖而成,楼下住单身男子,楼上主要供女子居住,称为花楼),然后引导学生翻译识记木楞房(loghouse)。这样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log”和“log house”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为新词汇设定了语言环境,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和记忆。讲解词缀“-icide”(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第二单元)时,通过讲述纳西族明清时期为数不少的青年男女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爱不能结合而选择去玉龙雪山殉情,拓展出词汇“suicide”。相信他们一说到殉情,就能立刻想起“suicide”这个单词。
(二)主题深化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词汇学习和语句练习,还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呈现的主题内容和觀点。如果只靠课本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即使能够理解,但内心并不一定能有深刻的体会。如果教师补充类似主题或观点的丽江优秀本土文化、本土故事,学生则能获得真实的触动,更深刻地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
(三)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在大学英语课上,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不仅可以实现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也可以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目前,大部分英语教材存在内容与课程思政脱钩的现象,融入丽江优秀本土文化则可以很好地弥补。
(四)跨文化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要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但出于学习语言的需要,大学英语课本上多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学和文化,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丽江优秀传统文化,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一第三单元“The Perfect Aryan Child”,文章讲述了一个犹太家庭的恐怖经历以及这家的女儿被选为“完美雅利安女孩”的故事。教师讲解这篇文章时必定要讲Aryan及犹太大屠杀,学生从中可以了解日耳曼民族和认识纳粹的残暴。此时教师可通过补充介绍石鼓人们热心帮助红军渡江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既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又有助其文化自信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利用好国家、学校提供的机遇,积极进行探索和革新,以实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全方位育人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段丽.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土文化导入探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02):149-151.
[3] 李雯艳.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比较思维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4):463-465.
[4] 吴洋. 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215-219.
[5] 王玲玲,陈素萍. 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现象分析[J]. 考试周刊,2009(41):102-103.
(荐稿人:王晓梅,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