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课程教学
2022-04-15溥丽华史渊张建利
溥丽华 史渊 张建利
摘 要:2020年,贵州同全国一道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历史性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为了使新时代贵州青年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贵州脱贫攻坚战,文章从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成就及“贵州战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创新性地提出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贵州省情”课程的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信仰,增强贵州自信,积极投身贵州建设。
关键词: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8-0153-04
早在24至3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贵州史前文化,使其成为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人口大迁移和明朝时期的屯田制度,这片土地生存着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等18个世居民族。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
但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还是省外的年轻人,都对贵州知之甚少。为了宣传贵州,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贵州、热爱贵州,从而更好地建设贵州,2007年,贵州省教育厅特面向贵州省内高校开设了“贵州省情”课程[1]。
“贵州省情”教学课程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情教程》作为教材,从自然、历史、社会、经济、民生、政治等方面,向学生讲述贵州省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这不仅仅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的重要措施,更能使贵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系统地认识、了解贵州,掌握贵州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贵州省情较好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2]。
2021年4月23日,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向全国全省宣告:贵州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顺利摘帽[3],历史性地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一道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创造了贵州的脱贫奇迹。
一、脱贫攻坚与“贵州省情”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省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贵州省情”是一门相对较新的思想政治课程,经过查阅有关资料,目前“贵州省情”多集中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教学考核的研究等方面[1,4-6],忽视了脱贫攻坚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忽略了贵州脱贫攻坚成就是贵州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民生等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综合反映,对脱贫攻坚知识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考察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新时代的贵州青年,在认识贵州省情的同时,应该把贵州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去认识、深挖、研学、结合和运用,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贵州青年深入理解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实质的需要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时代,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不仅在物质上收获累累硕果,更凝聚起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创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个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7]。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中,能让贵州青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脱贫攻坚所体现的团结精神、决战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和为民精神的精神实质[8];明白脱贫攻坚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而坚定广大青年跟党走的信念;掌握脱贫攻坚精神的科学性、价值性和实践性,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自己做人做事的理念中,指导自身实践,为社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贵州青年全面认知贵州脱贫攻坚取得伟大成就的需要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贵州没有退缩,同全国一道如期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历史性地撕掉了千百年來绝对贫困的标签。在“贵州省情”的教学中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就是要让贵州青年全面认识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即贵州贫困人口实现了百分百清零,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6.8%下降到2020年的0%[3];人民的生活实现大跨越,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以上,“不愁吃不愁穿”成为现实;贵州山乡面貌发生了巨变,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贵州农村产业取得较大突破,茶叶产量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一,12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更多的贵州青年应明白,正是贵州所取得的这一伟大减贫成就,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使贵州青年树立贵州自信,鼓舞他们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信心,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三)是贵州青年精准掌握贵州脱贫攻坚“战法”的需要
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中国减贫历史上的贵州奇迹,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环环相扣的脱贫攻坚“贵州战法”。贵州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形成了“团结战”: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形成了“晴隆模式”,创造了“三变经验”,打响了“保卫战”;“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全面推行“八要素”,将农业产业“为吃而生产”变成“为卖而生产”,“输血”变“造血”,创造了“迂回战”。作为新时代贵州青年,在知晓成绩的同时更要理解取得成绩的一整套完整、系统的“贵州战法”。这些“战法”,是把握贵州减贫规律,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同贵州脱贫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贵州减贫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实践检验所形成的贵州反贫困理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在“贵州省情”的教学中融入脱贫攻坚,符合贵州青年理解掌握这一整套贵州脱贫攻坚“战法”的需要,能够指导贵州青年了解怎样做事、怎样做成事,帮助贵州青年成长成才。
二、脱贫攻坚与“贵州省情”深度融入的现实意义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青年,重视青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到各高校看望青年、与青年座谈交流,在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希望新时代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大学生是知识型青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主力军,必将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顶梁柱,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是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与“贵州省情”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帮助贵州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信仰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平均每年减贫人数1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从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古人云:“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就是要让贵州大学生了解贵州脱贫攻坚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启示,认清贵州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明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贵州目前的重点任务;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任重而道远,从而让青年将个人的理想与贵州发展结合起来,明确发展目标,把握正确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信仰,积蓄奋进力量,开创属于新时代贵州青年的历史伟业。
(二)激发贵州大学生发扬贵州精神坚定贵州自信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殷切希望贵州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新时代贵州精神,给予贵州全省上下信念的感召、进取的力量、胜利的信心。将脱贫攻坚与“贵州省情”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让贵州大学生深刻领悟新时代贵州精神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力量,在减贫的道路上,贵州人民始终不断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攻克一个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铸就了减贫史上的辉煌,进一步激发贵州大学生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动力,使其明白当下贵州与其他省份发展的差距,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坚定贵州自信,后发赶超,积极投身贵州建设,为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奋勇搏击。
(三)引导贵州大学生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时代精神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起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又创造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脱贫攻坚与“贵州省情”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让贵州大学生深入领悟脱贫攻坚与时俱进锻造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不仅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还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凝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还继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蕴含着伟大的時代精神,是谱写未来发展新篇章的精神动力[10]。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就是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从而转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接续乡村振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持久动力。
三、脱贫攻坚与“贵州省情”深度融入的教学创新
“贵州省情”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相比,内容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掌握,要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出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学流于形式。尤其面对脱贫攻坚的知识,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脱贫攻坚的见证者,有的还是参与者、受益者,如果处理不好还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适得其反。怎样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省情教学综合实力
贵州省情包括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脱贫攻坚战中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民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现状。要想在“贵州省情”教学中将脱贫攻坚讲得游刃有余,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广的贵州省乃至其他省份以及全国脱贫攻坚的知识面。为提高教师的综合实力,学校要不定期组织任课老师参与脱贫攻坚的专门培训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用一些生动鲜活的案例补充教师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本身也要转变观念,利用学习强国、《求是》杂志等新媒体、报刊学习平台,加强自身学习和研读能力,积极申报脱贫攻坚课题研究,利用闲暇时间有目的地深入贵州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调研考察,不断提升自己。
(二)举办脱贫攻坚专题讲座
脱贫攻坚中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呈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例如“一生只为一条渠”的时代楷模黄大发,“人民小酒”董事长余留芬,驻村十年如一日的杨波。他们是贵州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的缔造者,是贵州脱贫攻坚的英雄。学校可以与他们签订长期合作战略协议,聘请他们为校外教师,每学期适时邀请脱贫攻坚典型人物为开设“贵州省情”的班级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讲座。由于他们对贵州脱贫攻坚十分熟悉,了解贵州省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拥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讲座中能够渗透大量亲身经历的感性材料,能够使贵州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三)开设课外实践教学
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理性信念坚定、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为了从情感上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贵州省情”脱贫攻坚教学要跟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例如贵州省脱贫攻坚成就展、脱贫攻坚典型村寨(黔西县化屋村、赫章县海雀村、播州区团结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感受贵州山乡发生的巨变,增强服务他人、报效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文化的需求多样化[3]。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时,要立足大学生的特点,加强课件制作、师生互动,多样化进行教学,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推荐人员讲解个人亲身经历的贵州脱贫攻坚,让学生自由组合排练演绎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典型事件,进行辩论赛等,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其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实现有所学、有所悟、有所长,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融入“贵州省情”教育的现实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把握贵州脱贫攻坚的发展脉络,传承脱贫攻坚精神和新时代贵州精神,构建脱贫攻坚与“贵州省情”深度融合的授课方式,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对当前贵州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实力,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感性与理性兼顾的方法,使学生在“贵州省情”的课堂中,切身认识、了解和感悟贵州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才能使其树立贵州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发挥“贵州省情”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马晓婧.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艺术科技,2019,32(12):202-203.
[2] 习近平. 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2-25.
[3] 谌贻琴. 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贵州日报,2021-04-24(02).
[4] 洪再环. 论提高贵州省情教程课教学效果的路径[J]. 学理论,2018(08):208-209.
[5] 冉胜刚,杨红玲,肖纯荣. 推进改革创新提升”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实效性[J]. 报刊荟萃,2017(07):217+219.
[6] 马娟娟. 改善”贵州省情”课程教学的途径[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5):199-200.
[7] 魏海生. 深入把握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N]. 人民日报,2021-06-17.
[8] 燕连福,李晓利,何莉. 脱贫攻坚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N]. 经济日报,2021-04-16.
[9] 谌贻琴. 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奋力书写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N]. 贵州日报,2021-01-29.
[10] 李云.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N]. 西安日报,2021-08-18(02).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