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对预防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漏的效果观察

2022-04-14

医药前沿 2022年6期
关键词:外漏造影剂细节

李 叶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 扫描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检查,CT 增强扫描是在药物静脉推注的同时进行CT 扫描,可提高检查器官和病灶的清晰度,便于诊断及对病灶的定性分析。CT 增强扫描采用的是高压注射的方式,对患者的血管耐受度要求较高,这也导致了扫描中易出现造影剂外漏,不仅影响到检查效果,还会导致患者周围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和淤血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皮下坏死、静脉炎等并发症。有研究表明[1],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CT 增强扫描的造影剂外漏情况的发生。细节护理是一种高质量护理方法,其以患者需求为中心,通过高效、科学的人性管理,从护理细节上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优化护理服务,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基于此,此次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在我院进行CT 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意在探讨细节护理对预防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我院进行CT 增强扫描检查的90 例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龄20 ~65 岁,平均年龄(39.26±4.36)岁;胸部扫描20 例,头部扫描10 例,腹部扫描15 例。观察组男性22 例,女性23 例;年龄22 ~65 岁,平均年龄(40.32±3.57)岁;胸部扫描24 例,头部扫描8 例,腹部扫描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进行CT 增强扫描;②患者可正常交流、表达意愿;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造影剂皮试阳性;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非动脉高压者;④合并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者;⑤伴有严重水肿、感染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利用CT 高压自动注射器完成造影剂肘静脉注射(根据选择部位的不同调整注射剂量与注射速率),使用美国CE 公司生产64 排螺旋CT 进行增强扫描。

对照组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检查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对患者进行皮试。②告知患者造影剂的使用效果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检查的注意事项。③对患者血管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部位建立静脉通路后固定留置针。④检查前30 min,给予20 mL 的氯化钠注射液和10 mg 的地塞米松经静脉针套匀速注入;摆正患者体位、检查穿刺部位无水肿后,连接高压注射器,若患者无异常情况,可进行CT 检查。⑤检查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拔掉留置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检查前评估患者可能造成造影剂外漏的危险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工作。②在给药前对药物加热至接近体温的温度,降低药物对患者生理上的刺激。③对选择的静脉注射部位以2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注射实验,若选择部位出现水肿、疼痛等现象,则表明预选部位不适合用于检查注药,应另择部位进行静脉推注。穿刺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对高危患者的护理。④检查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指导患者使用呼叫机。⑤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伴有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给患者讲述检查的全过程及优越性,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答复患者心理产生顾虑的问题,减轻患者心理压力。⑥穿刺时,静脉血管依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选取血管回流和弹性较好的血管,以手背、桡、肘等部位的静脉血管为主,为避免患者活动引起造影剂外渗,避开静脉窦和关节附近的血管;待穿刺成功,适当固定穿刺设备。⑦扫描前预先注入1 mL 造影剂检查是否存在部位肿胀、患者疼痛等现象,若出现异常则更换穿刺部位;注射前根据患者情况对注射速率进行适当调整,检查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情况,若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则停止注射并通知医生。⑧及时拔除出现造影剂外漏情况患者的留置针,根据患者外漏程度进行相应处理。⑨拔除留置针,针对性护理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给予重度造影剂外漏患者引流处理;对于中轻度外渗者,对创口进行冰敷,持续1 ~2 d;若患者出现溃疡,则采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创口,使用无菌棉签将残留液体挤压排出;若患者出现水泡,则采用无菌注射器将其抽出。⑩检查结束,为促进造影剂排出,嘱咐患者多饮水。

1.3 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造影剂外漏率:患者出现水肿情况,但水肿直径<2.5 cm 为轻度外漏;患者水肿直径达2.5 ~15 cm 为中度外漏;患者水肿直径>15 cm 为重度外漏。(2)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分数大于50 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症状。(3)统计两组因造影剂外渗导致的静脉肿胀例数,依据局部肿胀范围划分程度:若局部肿胀范围>14.0 cm,则定为重度;局部肿胀范围为2.5 ~14.0 cm,则定为中度;局部肿胀范围<2.5 cm,则定为轻度。(4)护理后,对两组发放由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舒适度、沟通有效性与护理主动性,每项满分25 分,共100 分,总分>90 分为非常满意,80 ~90 分为满意,<80 分为不满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经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造影剂外渗率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漏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造影剂外漏率[n(%)]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 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 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 评分对比( ± 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 评分对比( ± 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45 55.37±3.86 35.32±3.12 27.099 0.000对照组 45 56.23±4.32 46.32±3.24 12.311 0.000 t 0.996 16.405 P 0.322 0.000

2.3 比较两组肿胀发生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肿胀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肿胀发生情况[n(%)]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CT 扫描是临床诊断的辅助型医疗技术,在常规CT平扫结果不明显时,往往需要采用CT 增强扫描,通过注入造影剂来提高病变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区分,提高临床检出率。但CT 增强扫描因需注入的造影剂剂量较大、速率较快,易导致造影剂外漏状况的发生[3]。细节护理强调护理的整体性与依据性,以科学化管理为基础,注重护理过程的精细化,要求护理人员在每一个护理流程中做到细致入微,避免因细节的疏忽导致患者产生不适或影响检查、治疗的效果[4]。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造影剂外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细节护理可有效避免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漏情况的发生。在细节护理中,护理人员在选择注入部位前先以20 mL 0.9%氯化钠溶液为实验,为注入部位的最终选择提供了依据,避免了多次穿刺导致患者疼痛的情况发生。在检查开始前,护理人员还将1 mL 造影剂注入,用以检查留置针是否出现其他状况,为检查前危险因素的产生做了预防。造影剂进入皮下组织间隙后大概率会造成小血管痉挛,致使患者出现皮温升高、肿痛等症状,而细节护理中护理人员在注药前对药物进行加温,则可缓和血管反应,减少痉挛程度,降低机体对药物产生的生理性排斥。此外,因为患者的血管功能也是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影响因素之一,高危患者在CT 增强检查中造影剂外渗率要高于其他患者,所以在细节护理中,护理人员除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穿刺工作外,还要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关注、提高护理力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注入速率的调节,可有效缓解造影剂注入过程对患者血管功能造成的压力,提高患者机体对造影剂注入的适应性,从而减少外漏情况的发生[5]。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 评分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细节护理在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上相对于常规护理有更好的效果。有数据表明[6],多数患者在进行CT 检查时会有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而精神因素作为引发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患者的在检查过程中处于焦虑状态则会影响到患者检查的依从性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细节护理中,护理人员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够让其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因缺乏认知产生负面情绪;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伴有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向患者介绍检查的全过程、优越性,答复患者存在顾虑的问题,能够减少患者对未知的恐惧,可减轻心理压力;适当安慰、鼓励患者,能够提高其认可度、依从性,可缓解负面情绪[7-8]。

本文中,观察组静脉肿胀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可见在CT 增强扫描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够减少静脉肿胀的发生。对选择的静脉注射部位以20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注射实验,能够筛查局部位置是否适合注入检查用药,减少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避免发生静脉肿胀[9]。拔除留置针后针对性护理发生并发症患者,给予重度造影剂外漏患者引流处理,能够控制造影剂进一步对局部静脉血管的影响,减轻发生肿胀的风险;对于造影剂中轻度外渗者,对创口进行冰敷,持续1 ~2 d,能够缓解局部肿胀;采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出现溃疡的创口,能够避免局部皮肤发生感染,减少静脉肿胀发生;采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抽出,能够避免加重局部血管的症状,减少肿胀发生。检查结束后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能够减少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嘱咐患者多饮水,能够促进造影剂的排出,避免因造影剂滞留体内,引起局部静脉肿胀。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护理对检查造成的良性影响有关。在进行穿刺时,主要选取血管回流和弹性较好的血管,能够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因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穿刺血管的选择以以手背、桡、肘等部位的静脉血管为主,避开静脉窦和关节附近的血管,能够避免因患者活动引起造影剂渗出,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待穿刺成功,适当固定穿刺设备,可从细节处显现护理人员对患者检查的重视程度,提高好感度[10-11]。检查前评估患者可能造成造影剂外漏的危险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能够减少造影剂外漏的发生,避免因此增加患者的痛苦。在给药前对药物加热至接近体温的温度,降低药物对患者生理上的刺激,能够期提升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体现医护人员的体贴、关怀,有助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12]。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在CT 增强扫描中可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漏情况、静脉肿胀的发生,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外漏造影剂细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流量系数分析的调节阀外漏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欧美邮轮旅游业发展:特征、问题及启示
化疗药物外漏致组织坏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