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区改良盾构术对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患者修复效果、疼痛度及牙周指标影响

2022-04-13刘政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骨板患牙前牙

刘政君

上颌前牙区牙由于位置特殊,对外貌美观度影响较大,因此本区牙齿的种植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2],在确保修复牙齿稳定性的情况下提升牙齿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是临床需要处理的重点问题[3,4]。即刻种植术是在患牙拔除后立刻进行种植体植入,可以有效利用牙槽窝的形态进行种植体植入,快速进行牙齿修复,缩短治疗疗程,但常规的即刻种植术后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牙龈骨被吸收的问题,术后牙龈退缩严重,将影响咀嚼功能和牙齿整体美学效果[5]。本研究通过分析美学区改良盾构术对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患者修复效果、疼痛度及牙周指标影响,为本区患牙修复术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不小于60岁;②患者行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③牙周健康,牙根、牙龈不伴有炎症。排除标准:①牙根区骨量不足,可用骨长度小于3mm;②存在咬合异常或者障碍者;③处于备孕、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④伴有手术禁忌证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和改良组(29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7.90±3.28)岁;患牙位置:中切牙20例,侧切牙11例。改良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0~79岁,平均(67.40±3.16)岁;患牙位置:中切牙17例,侧切牙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半小时服用抗生素,均行血常规、影像以及口腔等检查,并采用0.12%氯己定含漱2min以清洁牙周。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清洁颌面部,铺巾,完成后对种植部位局部麻醉。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即刻种植术操作,具体步骤为将整颗患牙拔除,于靠近上颚部一侧种植新牙窝洞,在窝洞上种入种植体,确认种植体处于正确位置和合适深度后填充Bio-Oss骨粉,使其充满唇侧跳跃间隙(见图1)。观察组患者麻醉后行美学区改良盾构术操作,具体步骤为在显微镜辅助作用下将患牙距离牙龈1mm以上的牙冠磨除,分离牙根,将靠近上颚部一侧的牙根部分拔除,修整靠近唇侧的牙根部分,使其形成一个距离牙槽嵴最高处1mm、厚度为1mm的盾牌状结构,确定其稳定性,若不稳定继续加固,待足够稳定后,按照常规组方式植入种植体,但种植体与唇侧盾牌状结构牙片之间空出2mm的间隙,并采用Bio-Oss骨粉填充该间隙(见图2)。所有患者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均进行即刻修复,调整牙冠形态,对牙龈进行塑形,使患牙牙龈形态与邻牙统一,提升美观度。

图1 常规即刻种植组治疗过程

图2 美学区改良盾构术治疗过程

1.3 观察指标 ①修复效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以种植体稳定系数(ISQ)、红-白复合美学指数(PES-WES)评分评价修复效果,其中ISQ采用共振频率无线分析仪进行检测,满分为100分,得分与种植体稳定度成正比;PES-WES代表牙齿修复的美观度,分别从牙龈软组织颜色、质地、近远中龈乳头完整性、唇侧牙龈曲线、高度、唇侧根部凸度轮廓七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0~2分计分法,满分14分,得分与牙齿美观度呈正比。②疼痛情况:分别评价术前、术后3月患牙疼痛程度,评价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得分与疼痛程度呈反比。③牙周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牙周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改善情况。④唇侧骨板吸收情况[6]:在术后即刻(T1)及1年(T2)采用锥形束CT进行检测,采用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种植体肩部(implant shoulder,IS)根方1mm、3mm、5mm多水平唇侧骨板厚度,测量3次取均值,分别记为1mm-IS、3mm-IS、5mm-IS。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ES-WES、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ES-WES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且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患者ISQ、PES-WES升高,VAS评分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疼痛情况比较 单位:分

2.2 术后1年种植体唇侧骨量 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T1)1mm-IS、3mm-IS、5mm-IS等各水平唇侧骨板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在术后1年(T2)1mm-IS、3mm-IS、5mm-IS等各水平唇侧骨板厚度与T1时刻比较,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1年(T2)1mm-IS、3mm-IS、5mm-IS等各水平唇侧骨板厚度变化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术后1年种植体唇侧骨量比较 单位:mm

2.3 两组患者牙周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AL、PLI、SBI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PLI、SBI均降低,且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AL、PLI、SBI均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牙周指标改善情况

3.讨论

牙缺失将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和牙齿整体美观度,尤其是上颌前牙区牙的缺失。临床对牙缺失的治疗主要采用牙体种植术修复,可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同时满足其对美观的要求。上颌前牙区牙槽窝靠近唇侧的骨壁只依靠一层较薄的固有牙槽骨支撑,在拔除患牙后由于缺乏牙周膜给牙槽骨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很容易造成固有牙槽骨发生不可逆的骨吸收,从而引发牙龈退缩、唇侧轮廓塌陷等不良后果,进而影响美观,因此如何弥补该缺陷以提升修复后牙齿整体美学效果是上颌前牙区牙修复需要重视的问题[7]。

常规的即刻修复术具有创伤小、轻微出血、不用缝线、术后恢复快、疼痛感不强等优点,治疗一次性完成,可以缩短治疗周期,防止多次手术造成二次损伤,是较好的患牙修复方式[8]。但常规的即刻修复术实施过程中,将整颗患牙拔除进行新牙体种植,操作难度较大,极容易引发唇侧牙盾松动等问题,加之又缺乏牙周膜对牙槽骨的滋养,使常规即刻修复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修复后唇侧牙槽骨被吸收的问题,导致美学效果有限。美学区改良盾构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对牙根进行了分离操作,保留了唇侧的牙根,修复过程中在唇侧牙槽骨和牙盾之间留了一条2mm的间隙,并用Bio-Oss骨粉将间隙填满,这样不仅增强了唇侧骨对外力的抵抗作用,而且保留的牙根部分的牙周膜仍然可以为唇侧骨板提供足够的营养,从而避免了唇侧骨板被吸收,减少了塌陷的风险,修复后可以维持唇侧骨板正常的轮廓形态,提升新牙稳定性和整体牙齿的美学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患者ISQ、PES-WES升高,也证实美学区改良盾构术可以发挥更好的稳定和提升美学效果作用。

常规的即刻种植术在种植体植入过程中易引起唇侧牙片盾松动而失牙,并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改良组采用美学区改良盾构术,在唇侧牙片盾与种植体保留约2mm间隙,并采用Bio-Oss骨粉填充。这种改良方式防止了种植术中对牙片盾、唇侧骨板挤压,本研究改良组在术后1年1mm-IS、3mm-IS、5mm-IS等各水平唇侧骨板厚度与术后即刻比较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1mm-IS、3mm-IS、5mm-IS等各水平唇侧骨板厚度变化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改良盾构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治疗中具有优势,有利于唇侧骨厚度近远期维持,进而获得更好美学效果。另外,改良组术后疼痛及牙周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常规组,说明美学区改良盾构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疼痛。美学区改良盾构术保留了部分牙片,该部分牙片上的牙周膜可以为牙槽骨的恢复提供营养,从而加速软组织愈合,明显减少疼痛,改善牙周指标,使新牙恢复至良好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学区改良盾构术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术后也可能引发相关并发症,包括牙片暴露、发生移位,还有可能与种植体骨结合失败或者发生位点感染等,因此医师在操作时应极具耐心,修复牙片时动作需轻柔,以保护好牙片,防止其发生脱落、移位等现象[10]。

综上所述,与常规的即刻修复术比较美学区改良盾构术治疗上颌前牙区牙缺失可以促进新牙生长,减少疼痛,明显提升修复后牙体稳定性,为唇侧牙槽骨提供足够的营养,减少唇侧骨板塌陷风险,提升美学效果。

猜你喜欢

骨板患牙前牙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改进迭代最近点算法的接骨板贴合性快捷计算方法
面向3D打印的钛合金点阵接骨板设计及其仿真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基于平均化骨骼模型的接骨板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