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课程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2-04-11杨益芳黄雷陈志刚

地理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乡土地理单元教学家国情怀

杨益芳 黄雷 陈志刚

摘 要: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烈诉求,是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要义。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从强化内涵理解,突出家国情怀培育的深入度;实施单元教学,增强家国情怀培育的浸润度;融合乡土课程,彰显家国情怀培育的达成度三个维度展开实践探索。

关键词:家国情怀;单元教学;乡土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4-0011-04

从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要加强思想引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看出,教育应回归育人本真,塑造有“灵魂”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接班人。教育的宗旨是培育有情怀、有担当的活跃且负责任的社会人,不是塑造“无灵魂”的知识人。

为此,国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系统、有序地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让教育教学回归育人本质,即“德能并重,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法治观念的养成,矫正过去轻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三“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开展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强化内涵理解,突出家国情怀培育的深入度

“家国情怀”是由“家国”和“情怀”两个意群组成的复合名词。[1]通过深入解读可以看出,两个意群名词又是由特殊内涵、厚重底蕴的四个字构成:“家”“国”“情”“怀”。只有深刻理解家国情怀的每个字,才能更好地把控家国情怀培育的深度。公民的家国情怀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可以分为家国认知、家国情感、家国意向、家国信念和家国行为五个要素,其中认知、情感、意向三要素围绕处于核心位置的家国信念运行,而“认知”“情感”“意向”“信念”的外在表现是“行为”,五要素的交错运行构成个体家国情怀的五环球形结构[1],如图1所示。因此,只有牢固树立家国信念,进而转化为家国行为,才是有深度的家国情怀培育,也是家国情怀培育的终极目的。

不少教师对家国情怀的培育往往只停留在家国认知层面的浅表化、注入式育人模式。“家国情怀”被普适地解读为爱国、爱家乡,对家乡、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部分教师主要关注对家乡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引用家乡或国家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文化遗产、诗词歌赋、重要工程、先进技术等作为学习素材,进行口头上概念的单向灌输,增强学生对家国的了解和感知,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认为这样就可以上升为“家国情怀”。其实这些做法只是对“家国情怀”的空洞说教、浅层解读,这种灌输式教育,容易让学生厌倦,并产生审美疲劳。家国情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更不是“死记硬背”的。在强调学科育人价值的今天,应该侧重对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感、使命感和建设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用国家、家乡的区域发展创设情境,在主题情境的驱动下,让学生在具身感知的场域里,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和分析国家、家乡区域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和存在的不足,聚焦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其进行生动的创造,最终培养和强化其社会担当。

【案例一】世界四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图略)和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2](表1)。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概括四大湾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共性之处。

【设计意图】高中生很少接触和关注到四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全新的区域和鲜活的数据让学生觉得新颖和震撼,并发现我国的粤港澳大湾区也位列其中,内心隐隐有种自豪感。

价值认同的家国情怀培育样态,应该聚焦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活动,需要高阶思维作支撑,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合作探究、自主建构,仅仅凭借知识灌输、思想宣传和情感渲染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應该遵循这样的思维规律:“情境问题—活动探究—迁移应用”。 例如,本案例探究的问题就是遵循该思维模式:①“四大湾区”在哪里?②与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区位优势?③“四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自身优势?④预测我国还有什么地方可能成为经济实力强劲的大湾区?我们的家乡会成为吗?请给出理由。这种探究式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真实情境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强调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把家乡、祖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将提高认知与升华情感统一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家国情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二、实施单元教学,增强家国情怀培育的浸润度

情感目标的培育需要一个持续的浸润过程,而单元教学的方式和思想是浸润和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路径。单元是在一个大主题、大情境、大问题或大任务的统摄下,把目标、过程、方法、内容、活动、评价等要素结构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或完整的学习单位。[3]单元教学就是要在真实性情境中,基于“解决问题”,而非是以“解题”“做题”为目的学习策略。家国情怀的培育,要在单元教学大任务的驱动下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培育情感目标,是一种知、情、意、行统一的浸润过程。

地理课程中的“家国情怀”究其本源仍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范畴,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归依。对于情意的渗透,不仅要与相应的学科知识和真实情境相融合,达到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还要拓展多样的培育渠道、采用单元教学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更需要短时间内在同一个场所进行高频率多样化的强化,以此激发学生内心深层次的情感波动。虽然目前在家国情怀培育方面很多教师做了一些尝试,但总感觉在渗透的强度上有所欠缺,大多是一种碎片化、浅显的、短时间的灌输。笔者认为优化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用大单元教学的思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多尺度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很好地提高家国情怀培育的浸润度。基于以上问题的反思和改进,笔者以“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开展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案例二】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区位条件(图2)。

【学生活动1】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设计意图】分析我国典型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为学生认识家乡区域的发展做好知识铺垫,并为区域比较分析埋下伏笔。

我国三个湾区(通州湾、杭州湾和环渤海湾区)的位置(图3)、粤港澳大湾区部分经济数据(表1)、通州湾区、杭州湾区部分经济数据统计[4]见表2所示。

【学生活动2】讨论不久的将来,哪个湾区可以代替粤港澳大湾区跻身世界四大湾区之列?如果没有,哪些湾区联合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区域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家乡所在区域(通州湾区)经济发展的不足,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护卫之心和建设之志。

【学生活动3】分析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杭州湾区+通州湾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把家乡所在区域与周边区域联合,可以增强家乡所在区域的竞争力,再次提升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整个教学过程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三个湾区的经济与城市发展为大任务驱动,设置了真实情境下的不良性结构问题,进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从内到外、发自肺腑地感受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融合乡土课程,彰显家国情怀培育的达成度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可以是物态媒介,包括房屋、建筑等一切与家庭有关的可观、可触的物态聚落;“家”也可以是感情的中介,包括亲情、家情、乡情、乡愁、爱国情怀等。[5]

不少教师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时,喜欢采用乡土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认为乡土是学生距离最近且最熟知的地理环境,区域空间范围较小且环境特征简单,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入手。但熟悉的家乡情境和简单的问题任务有时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跳出传统说教式、乏味式的乡土教育范式,创新教学模式,把熟悉的乡土课程陌生化、神秘化,增加乡土课程的新颖度,让学生在熟悉而陌生的情境中眼前一亮,进而产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感觉,并由此激发一探究竟的欲望,这样才能促进家国情怀目标的达成。同时,情境的空间范围扩大后,教师可以在情境中镶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链条,即在大情境、大活动中植入一个个小而又富有情趣的小情境、小活动空间作为“切口”。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深深感受到,每进入一个小情境空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或收获,从而进入一种情绪振奋和专注的状态,这样的培育活动会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

【案例三】四大湾区PK我的家乡“最”苏州

场景1:“最水乡”——水作的江南经纬。以太湖为中心的支流主要有胥江、越来溪、横塘山塘、葑溪;起到蓄水作用的较大湖泊有石湖、金鸡湖、阳澄湖、淀山湖等,此地良田万顷,还是稻作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场景2:“最富庶”——苏州到底有多强[6](图4)。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的高新区为例,高新区刚刚交出一份五年的成绩单: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3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迈上千亿台阶;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8%,列全市第一。2021年上半年,苏州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60%左右;场景3:“最雅音”——交响中的苏州浪漫生活。在苏州,水磨腔里唱昆曲,二胡弦下听苏剧;吴侬软语演评弹,夜半钟声到客船;太湖边绣娘飞针,织机嗡嗡;新开河畔,和泥摔打,金砖清脆,历史和传统的声音绵延悠长,独特而鲜明。在金鸡湖北侧,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已自信满满:苏州芭蕾舞团、苏州交响乐团等高雅声乐场馆正在迎接八方来客,唱响新的苏州。温婉优雅的历史之声正与昂首阔步的时代强音相互叠合,构建一曲和谐的交响乐章;场景4:“最潮流”——兼容并包的移民城市。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苏州人口增长228万,成为全省人口增加最多的设区市。庞大的人口数字背后,是无数年轻人、有为人士对于新生活、新城市的向往。

【问题探究】①家乡苏州最突出的文化特色是什么?②家乡苏州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有什么特色?家乡苏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概况和区位条件有什么特点?③因地制宜对苏州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④家乡苏州还有什么之“最”?

以“最”苏州为主线,以新颖、别具一格的乡土场景为载体,用地理学科特有的视角和文化去锻造学科素养,用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沉浸于家乡的学习场景之中,在知识建构方面,以体验、交流、对话等形式展开思维碰撞,学生能本真地体验到家乡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交通、金融、科技、产业、文化、旅游等第二和第三产业均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进而实现由家乡自信到国家自信的升华,彰显了习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一宏大理论。四个自信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从而达到知识建构与品德参悟的双丰收。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指向。家国情怀培育是一个灵魂工程和理想信念工程,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民族血脉的延续。因此,地理课程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烈诉求,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底色”和“情感基调”,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文化滋养,是建设家乡的坚定信念和报效祖国的心理归依。[7]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傳承中华民族基因、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志毅.家国情怀的结构及其教育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2):96-102.

[2] 陈杰,叶回玉.地理课程家国情怀“沉浸式”培养的教学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4):67-70.

[3] 陈杰.地理课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探析——以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为例[J].地理教育,2021(8):47-50.

[4] 王全月.欲超粤港澳[J].中国国家地理,2020(11):76-89.

[5] 田素美.“家国情怀”:媒介视角下华夏家文化的情感解析[J].教育传媒研究,2020(3):86-91.

[6] 刁晓琼.苏州到底有多强[J].中国国家地理,2021(10):40-49.

[7] 刘春玲,刘伟.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地理教育,2021(2):53-55.

猜你喜欢

乡土地理单元教学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三维目标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