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2022-04-08周学龙何心愉马斗文

广西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颈源牵拉神经节

周学龙,何心愉,马斗文,赵 乐

(1.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200)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与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1]。颈椎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在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的264例颈椎病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占6.4%[2],故临床上也将与颈椎病有关的高血压称为颈椎性血压异常、颈椎性高血压、颈性高血压、颈型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等[3-7]。本文将从流行性病学调查、动物实验、解剖观察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对颈椎病与高血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为探索治疗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临床参考。

1 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1.1 调查研究 关于颈椎病与高血压的关系,已有不少调查报道。谢兴文等[8]对57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约占调查人数的95.7%。陈忠和等[9]对11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有颈椎病临床表现者共计92例,占调查总数的80.7%;对此92例患者进行手法治疗后,随着颈椎病临床表现的消除或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恢复正常或改善。王宗满[10]通过观察100例高血压患者发现,由颈椎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其特点是血压不稳,上下波动,舒张压高,脉压差小,药物治疗效果差,临床症状早重晚轻;血压变化与颈椎疾病发作同步,当患者颈椎病症状加重时,血压就会升高,症状减轻时血压下降,反复发作后再进行治疗依然有效,并得出了引起血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椎体位置改变的结论。以上调查表明,在颈椎病患者中可并发一定比例的高血压,而在高血压患者中同样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通过治疗颈椎病,可使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或改善,为临床治疗此类型高血压提供了新思路,避免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一步发展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

1.2 实验研究 贺俊民等[11]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在家兔颈前及颈后交感神经节和椎动脉作牵拉、压迫、电刺激等不同干预,记录干预前、后股动脉的血压变化。结果发现,对家兔颈前交感神经节牵拉压迫后其血压上升幅度较大,而对颈前交感神经电刺激后血压上升不明显;电刺激和牵拉刺激椎动脉对血压影响较小;单侧牵拉或压迫不及双侧同时刺激的效应;压迫、牵拉家兔的颈后交感神经节,血压有升也有降,但以降为主。其他研究也表明,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到牵拉可引起血压升高[12-13]。Bonvento等[14]发现,离断大鼠颈交感神经干可以降低Willis环动脉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从而增加颈动脉血流,引起血压升高。Simon等[15]发现,切除或不切除新生SD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对连续4周皮下注射血管紧张素Ⅱ对血压的影响不同,切除组收缩压增加11 mmHg,不切除组收缩压升高了47 mmHg。表明切除新生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后阻止了注射血管紧张素Ⅱ所诱导的血压升高。上述动物实验证实颈交感神经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为颈交感神经作为治疗高血压的干预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3 解剖观察 高血压的发生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的一个复杂过程。研究发现颈上神经节对机体的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特别是颈源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16]。在颈部交感干上,颈上神经节是最大的神经节,其位于C1~3或C2~4横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区颈动脉鞘与头长肌之间,深筋膜椎前层的深面,颈椎横突前方的一个浅凹内。但也有研究对其确切位置的观察有所不同,如周卫等[17]观察发现,颈上神经节位于C2水平,长约28 mm,宽约8 mm。李桂成等[18]观察发现,颈上神经节正对第2、3、4颈椎横突的高度,它的节后纤维形成灰交通支、颈内动脉神经、颈内静脉神经、颈外动脉神经、喉咽支、颈上心神经等,其中颈内动脉神经和颈外动脉神经随血管及其分支延伸至头颈部,分布于血管壁外侧,从而发挥神经支配作用,主要的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19-20]。于春晓等[21]通过对胎儿尸体的解剖观察发现,胎儿颈后纵韧带上有大量交感神经分布,纵形排列或交织成网,交感神经分布密度为C2~3>C4~5>C6~7。段俊峰等[22]通过解剖成人尸体,观察在椎间联结完整和椎周软组织人工破坏的条件下,颈椎在各方向活动时椎体错位情况及错位对毗邻组织的影响。结果发现椎间联结破坏后,颈椎伸屈大于40°时可造成前后滑脱式错位;旋转运动大于30°时可造成椎间孔变形变窄,造成神经根受压;颈椎侧屈大于30°时,钩椎关节出现侧摆错位,从而影响椎动脉及交感神经。以上解剖观察说明,颈上神经节与上段颈椎唇齿相依,关系密切,后纵韧带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在颈椎退变、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以及椎体错位等情况下,可使毗邻的神经血管受到影响,因此,颈椎疾病可导致血压增高,有它的结构基础。

1.4 临床研究

1.4.1 诊断依据 由颈椎疾病所导致的高血压,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主要采取“颈椎病+高血压或常规药物降压疗效欠佳”的模式作为“颈源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或纳入标准。韦贵康[23]将颈椎性高血压的特点归纳为:①好发于中年以上人群;②症状及体征:颈项部有冷热不适感,或运动障碍,或活动时有摩擦音,检查有异常表现;高血压多与颈部症状有关,轻者1~2 d缓解,较重者2~3周后缓解,坐位与卧位或两上肢间血压检测有较大差别;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③X线检查显示颈椎有骨质增生或骨关节轻度移位;④其他检查:晚期可有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心肌损害、蛋白尿等表现;⑤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异常。王慧凯等[24]认为,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又无高血压家族史,如突发血压波动或血压升高,应当优先考虑是颈椎病所引起的高血压。郑胜明等[25]认为“单次仰卧位拔伸手法”可用于鉴别颈源性高血压和颈椎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笔者认为,在患者端坐位时头颈自然伸直和头颈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不同体位下作血压检测,如血压检测值发生改变,可作为判断高血压是否由颈椎病诱发的一项诊断依据[26]。

1.4.2 疗效观察 王宗满[10]通过临床观察100例高血压患者,发现其中有明显头痛头晕、颈肩背困痛者73例,无自觉病状而仅有高血压表现27例,经检查均有枕区、颈椎旁、斜方肌、肩胛区、锁骨内缘压痛,X光检查有颈椎增生、椎间隙变窄、曲度改变等变化,按颈椎病采取定点旋转手法复位和痛点推拿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何宗宝等[27]对60例高血压并寰枢关节位移患者采取正骨手法纠正其寰椎、枢椎移位,总有效率为76.7%。常玉立等[28]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颈椎疾患的3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椎曲顶旋转式闭合正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坐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每2 d治疗1次,连续20 d,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舒张压变化不大。陈秀明等[29]将同时符合颈椎病和高血压诊断标准者作为颈源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选择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降压药口服,观察组在服降压药的基础上配合颈部功法锻炼与天地刺激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张大伟等[30]参照颈椎病和高血压诊断标准,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予降压药口服,观察组予推拿正骨配合服药降压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池凌[31]将影像检查有颈椎退变性改变、血压>140/90 mm Hg、服药降压无效果者作为颈源性高血压的纳入标准,选择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降压药口服,研究组予针刀治疗配合推拿降压,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研究[32-33]发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颈椎减压术后,尽管没有使用降压药物,血压水平也会显著下降并在1年随访期内保持稳定。在上述研究中,虽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有所不同,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和临床疗效也各异,但对于颈椎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通过单用或联用正骨推拿、针刀松解、手术减压、口服降压药、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或恢复患者的血压检测值。

2 机制分析

颈椎病引发高血压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其可能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颈椎的增生、错动移位使颈上神经节、椎动脉受刺激[11]:①颈椎的错动移位(尤其是上段颈椎),一方面使颈上神经节受到挤压或牵拉,另一方面颈椎错动移位后所导致的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交感神经,两者使交感神经兴奋,致使血管平滑肌兴奋性增高,管径相对变小,导致大脑血管运动中枢供血不足,机体通过外周血管的收缩以弥补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血压升高;②颈上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中有一部分到达心脏,分布于心肌和心脏冠状动脉;颈上神经节受到挤压、牵拉或炎症刺激时,兴奋性增高,引起心跳加速加强,心脏排出量增加而使血压升高;③当颈椎发生解剖位移时,使穿行于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受到影响而血流不畅,进而使血管中枢也易受影响,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发血压升高。(2)颈动脉窦受挤压[34]:颈动脉窦位于第六颈椎横突前方,当C4~C6发生解剖错位或各种因素导致局部肌肉筋膜紧张、挛缩时,颈动脉窦一方面受到骨性的挤压或牵拉,另一方面受到紧张、挛缩的肌肉筋膜的牵扯或局部炎症刺激,使血压骤升或骤降而起伏不定。(3)颈脊髓受压[35]:颈脊髓受到颈椎间盘突出等的挤压时,可造成脊前动脉缺血,使交感神经细胞在侧角部发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血管舒张收缩失常而引起血压升高。(4)慢性疼痛[36]: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颈项部、肩背疼痛以及肩臂麻痛等不适,在长期慢性疼痛情况下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改变,出现疼痛抑制,激活迷走神经的传入,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3 结 语

目前,业界同仁已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解剖观察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对颈椎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开展了系列研究,并证实颈椎病可引发高血压,但从相关资料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命名混乱:如将颈椎病所导致的高血压作为一个独立疾病,应有统一规范的命名,而现有文献资料中却有“颈椎性血压异常”“颈性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椎动脉型颈椎高血压”“颈椎病性高血压”等不同名称;②对高血压是否由颈椎病所导致,目前仍缺乏客观的评判指标;③治疗手段多以针灸理疗、正骨推拿、针刀松解或综合治疗等经验性手段为主,各施各法,缺乏较为统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

今后,应规范疾病的名称,制定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充分利用现代影像医学、超声医学、神经生理学和心电医学等技术,加强多学科合作,从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方面,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揭示颈椎退变、曲度改变、颈椎错位、间盘突出以及关节紊乱等病理改变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证据。

猜你喜欢

颈源牵拉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地佐辛对胆囊切除术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