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术后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氟米龙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的疗效对比

2022-04-08邓辉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7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滴眼液

邓辉琳

广东省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 528211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炎症、纤维血管异常、角膜上皮屏障破坏及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是导致疾病的风险因素。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效果及安全性理想,但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1]。如何有效解决术后复发的问题,对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以往研究显示,术后使用滴眼液能够加快康复进程并降低疾病复发,但关于滴眼液的选择临床上并未达成共识。故本文对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进行观察,就硫酸庆大霉素氟米龙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9月我院眼科行翼状胬肉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眼部手术史患者及其他角膜/结膜疾病的患者。采用双盲抽签法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7.2±7.9)岁;B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8.0±8.6)岁。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通过,且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翼状胬肉术,调整体位至仰卧位,于翼状胬肉体部注射利多卡因,麻醉生效后借助齿镊夹住胬肉头部,并于胬肉头部外0.5mm处浅层切开,剥离角膜浅层至角膜缘。完成上述操作后将结膜切开并剥离胬肉,于翼状胬肉的上方或下方做潜行分离,完成后以5-0缝线做一针缝合,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涂抹红霉素软膏及加压包扎, 口服抗生素以预防感染。A组于术后第2天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氟米龙滴眼液(河北永光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609)滴眼,4次/d,持续使用3周;B组术后第2天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齐鲁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497)滴眼,4次/d,每周减量1次,连续使用4周。

1.3 评价指标 (1)术后复发: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2)舒适度:以眼部舒适度评分标准为依据,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各症状根据无、轻、中、重、严重按0~4分计分,评分越低则提示患者的舒适度越好;(3)角膜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愈合时间;(4)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A组3例复发,复发率7.50%,B组2例复发,复发率5.00%;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 3,P=0.465 2>0.05)。

2.2 两组术后舒适度评分及角膜愈合时间比较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3、6个月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角膜愈合时间快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舒适度评分及角膜愈合时间对比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术后出现刺激性青光眼1例,眼压升高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B组术后出现眼压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7 2,P=0.007 2)。

3 讨论

翼状胬肉的临床发病率为2%~5%,初期多无显著临床症状,随着疾病发展可能会出现散光等表现,同时角膜瞳孔区被侵害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视力[2]。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手术切除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最佳措施,但即便如此翼状胬肉术后的潜在复发风险依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由于翼状胬肉患者普遍存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和角膜上皮屏障破坏的情况,手术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对角膜缘干细胞的伤害,从而有诱发局部组织增生,最终导致复发[3-4],如何有效杜绝或降低复发率成了改善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关键。

经临床上不断的经验总结发现,术后使用滴眼液是控制翼状胬肉复发的有效方法。如何选择滴眼液就成了其中的关键。硫酸庆大霉素氟米龙滴眼液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从应用来看,该滴眼液能够有效控制溶酶体膜内的水解酶释放,进而缓解其对组织形成的伤害[5];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能够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达到稳定血管内皮屏障并降低细胞炎症反应,最终起到抑制翼状胬肉复发的效果[6]。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临床优势为广谱抗菌和低耐药,在抑制手术后致病菌感染方面效果确切,对于眼角膜而言安全性良好,同时在抑制术后炎症反应方面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7-9]。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1、3、6个月的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滴眼液均能取得符合临床预期的用药效果。

本文中对两组患者的角膜愈合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B组的角膜愈合时间快于A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既往病例资料分析来看,糖皮质激素是导致刺激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机体的修复功能和防御功能[10],从而造成感染扩散和创面愈合延长的情况,同时也从侧面提示了糖皮质激素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控制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的使用时间。

综上所述,硫酸庆大霉素氟米龙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均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滴眼液,两种药物在抑制术后复发方面效果基本一致,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促进角膜愈合及控制不良反应方面效果更加理想。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滴眼液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滴眼液不可随意用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