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情境创设

2022-04-03沈银雪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情境创设

沈银雪

[摘 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六大任务群之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创设适宜的情境。为此,教师既要充分认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情境的内涵和价值,又要根据单元文本的内容特点,从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真实生活等视角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实践,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4-0078-03

“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中的高频词。语文新课标在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时指出“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可见,适宜的情境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情境的内涵和价值?如何创设任务群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呢?

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情境的内涵和价值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坚持以审美为价值取向,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途径,以文学作品为主要载体,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欣赏评价等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情境可以分为真实情境、认知情境两类,共同指向学生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的语文学习活动。

真实情境是在任务群学习活动之外,着眼于学习环境的提供,一般强调学习的真实环境、真实任务与真实评价,其创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建立联结。在富有感染力的真实情境下,学生具有了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角色,这样在沉浸式的角色体验中,学生便有了代入感。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师为学生的任务群学习创设这样的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1:当当摄影师

你会抓取洪水中的哪一个镜头来赞扬老支书为人民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你会拍摄《穷人》里的哪一组画面让人感知桑娜的勤劳善良?

真实情境2:当当主人公

你是那个在寒风呼啸的夜晚抱着西蒙孩子回家的桑娜,想着家中并不宽裕的经济条件和捕鱼未归的丈夫,再想想可怜的邻居。此时,你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真实情境3:当当推荐官

人们在老支书的墓前修了一座石碑,请你来撰写碑文,你会怎么写?老班长牺牲的那片草地上立起了一座“金色鱼钩”的雕像,你会如何向人们介绍这座雕像?

一系列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告别了单纯学习任务驱动的机械与枯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认知情境一般隐藏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之内,是在相关的教学资源中嵌入语文知识,以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运用和迁移能力为核心目的。在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中,其认知情境就是“理解—迁移—运用”这一知识运行的基本路径。借助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我们将本单元的认知情境确定为:读写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在“理解”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動描写以及具体的情节描写、环境描写来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到了“迁移”环节,需要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活动:一是找出描写老支书、桑娜、老班长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感受他们的形象;二是梳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的情节,想想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品质;三是体会《桥》《穷人》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在“运用”环节,要求学生完成下面两项学习任务。一是选择教材习作中的内容,或自己创设一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故事要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二是读一读讲述成长故事的小说《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

总的来说,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认知情境创设,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设身处地地理解人物,同时关注和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对小说中的价值取向进行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清楚阅读小说时应当关注的要点;最后运用已经学会的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同时发挥想象,尝试创编文学作品。

认知情境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置于具体的文本语境中,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的理解、迁移和运用,体现了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情境创设策略

统编语文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是实施任务群教学的最重要资源。对统编语文教材设计思想与编写特点的研读,是学习情境创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路径。那究竟如何落实呢?

(一)基于单元主题,开展结构分析

对单元主题和单元内的各板块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文的组合意图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是科学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前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三篇小说各具特色,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习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这一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了三本成长小说——《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由此,我们可发现,对小说基本创作方法的学习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小说是单元阅读教学的拓展性目标;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是在习作表达方面的主要学习任务。因此,本单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情境可以确定为“我是小说家”,在这一情境下创设子任务情境。“小说家”,既可以理解为“我”是一个非常了解小说、懂得阅读小说的人,也可以认为“我”是一个善于创作小说的作家。这样有助于学生带着小说家的角色主动投入到阅读欣赏小说、理解创编小说的大任务群活动中来。在 “我是小说家”的情境下,学生经历理解感受小说语言表达的魅力、了解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综合进行小说创作表达的具体过程,掌握了阅读小说的内在规律。

(二)整合学习内容,转化核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单元内的阅读内容并转化为一个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形成一条情境链,这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为一个小说单元,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感受情节的推进以及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例如,《桥》一文,情节一波三折:在一片慌乱中,老支书镇定指挥;在重重危机面前,他坚持让党员殿后;在生死抉择下,他推开了年轻人。这些情节生动刻画了老支书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品质。《金色的鱼钩》一文同样情节跌宕起伏,教师教学时可以从“理解情节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这一问题出发,创设“我是剧作家”这一情境,让学生从剧作家的角度思考:“是否可以给两篇小说的主人公变换一下结局?哪种情节更能够突出人物形象?”

同样,教师也可以整合《桥》和《穷人》这两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转化成“关注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这一核心问题,并创设“我是摄影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在这一情境中,学生化身为摄影家,先捕捉小说中的精彩画面,再对这一画面进行解说。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幅画?这幅画展现了什么内容?这幅画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主人公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什么作用?”

在“我是摄影家”的情境下,学生会更加聚焦于环境描写,聚焦于画面的内涵。例如,《桥》中的洪水奔涌、大雨滂沱的画面渲染了当时紧急危险的氛围,也突出了老支书的临危不乱和坚定果敢;《穷人》中屋外的电闪雷鸣与屋内的整洁温馨形成对比,突出了桑娜的勤劳能干……

在整合学习内容和转化核心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其中可能出现的认知冲突和认知空白。转化的核心问题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也要与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能反映出学习内容的特点。

(三)对接真实生活,进行任务驱动

语文学习内容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真实生活、课堂上的具体学情,都可以适时、适度地引入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情境创设中来,这样有助于实现任务群情境和学生真实生活的对接,让情境更加具有真实的生活气息。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情境创设,理解小说情节、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主要任务。教学时,对接真实生活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内驱力。我们创设“我是小演员”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为更好地完成表演这一任务,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体验中。在排练时,学生会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同时充分考虑对小说内容的补白,进行创造性表演。根据角色分配的不同,有的学生需要考虑山洪来临时,百姓是怎样的惊慌失措;有的学生则要揣摩发布命令时,老支书是如何的斩钉截铁。同样,扮演内心充满矛盾的桑娜,学生要思考她会怎样独白,用什么样的语气、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依托表演这个真实任务驱动,学生通过“品读—想象—再读”这一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对情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表演时,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的深处,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另外,在给表演进行配乐时,学生要充分考虑当时的人物心理和环境情况,选择能够起到烘托气氛作用的音乐。这一情境,将生活与小说建立起了联系,使学生通过生活更深入地感悟小说,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表演后,教师再创设“我是影评家”的情境。在“我是影评家”这一情境下,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结合文中的描写,品评“演员”的表演,从语言、动作、表情到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进一步地拉近了学生与小说之间的距离。最后,创设“记者招待会”的情境,要求“演员”回答“观众”的问题,发表排演时的感想和收获。

这样,根据真实生活创设的情境更具有体验性,不仅能让情境更加丰盈、充实,还能让任务的驱动力更强,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与体验。

(四)立足文本细读,聚焦还原再现

前文所述的情境创设策略更多地立足于单元整体,立足于文学阅读材料的整合。在实际教学中,“将具体的语言文字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也是创设任务群情境的重要策略。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访谈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化身为长征途中的一名记者,对包括“我”在内的几名红军战士进行访谈。这样,学生就会充分地阅读文本,提取信息,关注小说里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等,想一想作为一个记者会问哪些问题。教师也可以列出“访谈清单”,赋予学生红军小战士的角色,思考自己会怎样回答“记者”的问题。同时,针对“金色的鱼钩”这一形象,教师可以根据人文主题,创设“博物馆解说”这样的表达情境:“在长征纪念馆里,陈列着这样一根金色的鱼钩。作为一名解说员,你会怎样跟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讲述它背后的故事?”再如,根据《穷人》这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创设这样的任务情境:“假如你是那晚事件的见证者,面对长大成人的西蒙的子女,在感恩节上你会怎样给他们讲述当晚的故事?假如你作为西蒙的子女,听到故事之后,你又会如何向桑娜一家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这种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意表达,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真实的角色,让学生进行沉浸式的体验,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行更有创意的表达。

当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情境创设还有很多的策略,文中提到的策略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赵晓霞,王光宗.学习情境:撬动语文学习 任务群的支点[J].中学语文教学,2021(7):4-8.

[3] 吴勇.让学生的写作学习具有“整体感”:基于统编教材的“单元写作任务群”构建[J].小学语文教学,2022(7):65-69.

[4] 陈晓波.语文学习情境的建构:从教材设计到教学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2020(6):4-8.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情境创设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