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在脚下

2022-04-03赵淑明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阅读

赵淑明

【书籍简介】顾明远先生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经验,厘清了我国教育领域中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对当下我国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历史性的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于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素质教育问题做出了回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在这本书中,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最有启示意义的就是顾明远先生反复提倡的“沒有爱就没有教育”等教育观念。这些观念虽然现在已为教育工作者所熟悉,有的还成为座右铭,但是认真读下来,依然会有更深的认识。在顾明远先生的漫谈中,一语道破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不少困局,很多教育的问题和现象被揭开本质,切中要害。正如专家所言:“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想弄懂中国教育问题、想破解中国教育问题的人必须要看的书,也是每个渴望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教育者应当认真看一看、静静读一读、深入想一想的书。”朱永新先生对这本书评价道:“顾明远先生为我们的教育出了一个考题,并交出了他的‘答卷’,接下来,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继续思考下去。我们可以以这本书为契机,认真思考和积极讨论这个重大问题:中国教育到底路在何方?”的确,“顾明远之问”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深思考,也带来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行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关键词】阅读;教育观念;顾明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2-0071-04

回归原点——从“育分”走向“育人”

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就是育人。学校回到教育的原点,教师才能聚焦儿童的未来。书中,顾明远先生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等教育理念,这些理念从文字上看并不深奥,但是对照我们的教育行为后却显得颇为深刻。这些理念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总会得到印证,其实阅读的过程也是反思实践的过程。

关于“有爱才有教育”这个理念,我感受颇深。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学校发生的一件事引发我深思。最近,在学校教学楼的洗手间里,一连发生了几起纸篓被烧的事件。事关安全,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经过反复调查、调取监控录像后找到了肇事者,是一位高年级女生用打火机点燃了纸篓。在处理的过程中,看着一脸无所谓甚至反复抵赖的学生,班主任很无奈。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我们与学生进行了多次交谈,并进行家访,终于了解了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她的爷爷和爸爸在家不仅喝酒、抽烟,而且家里的酒瓶、打火机随处可见。她的妈妈自从生了小弟弟,对她的关心变少了。有一次,她拿着爸爸的打火机烧了一张又一张纸,看着纸张被烧为灰烬,她突然觉得很有快感。后来,她再次点打火机时被爸爸、妈妈发现,对她又打又骂。从那以后,她开始到学校里用打火机烧东西。听了学生的心里话,老师们陷入反思和反省中。虽然教师平时关心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作业,反复说教与督促等等,但是这些爱从未走进学生的心中。大多数教育者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这不是真正的爱。“爱”学生首先要尊重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需要。怎样用学生需要的爱去呵护他们的成长,践行“有爱才有教育”?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再比如“在活动中成长”理念,我在工作中也有同样的感悟。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地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智慧、能力与技巧。近来,学校为落实“双减”政策,给学生增加了很多走出校门的活动,他们在农村、盐场、博物馆、实践基地兴味盎然,收获颇丰。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子,抓起一把麦子洒向地里。同学们像在比赛似的,不停地种麦子,个个累得满头大汗。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也真正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更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我下次还要来!”学生只有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智慧、能力与技巧,体验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养成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为许多教育问题找到答案——报名参加兴趣班到底是根据家长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为什么经过反复强化练习之后,学生的学习进步却不明显?为什么家长、教师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不感恩?为什么一个点头、一个微笑,胜过一次又一次的说教?这些问题让我想起顾明远先生的话:“有的人说现在是牺牲童年的幸福来获得将来的幸福,我要说的是,若童年没有幸福,将来也没有幸福。”真正爱学生就要为他们将来的幸福、长远的幸福考虑。所以,学校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公平、有爱的教育。

直面当下——从“卷入”走向“深入”

读完此书,我们还强化了这样两方面的认识。一是就教育论教育不可能化解教育问题。教育的矛盾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分配不公、固化思维、攀比文化等都在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二是对教育自身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如发展不均衡、不重视职业教育、教育带有工具性与功利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社会赋予学校的责任太重,责难太多,而权力又很小”“不少教育局局长是在做官,不是在做教育”“优质的教育,就应该给教育者充分的信任与自由”“有些家长常常给学校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对学校的干扰很大。有人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按照教育规律办,而是由媒体牵着走,被家长‘绑架’着走”“任何一项职业,越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的职业性,它的社会地位才越高。可以认为,一项人人都可以干的职业,是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尊重的”……这些引起共鸣的观点举不胜举。我不由得想到,虽然学校和教师付出得越来越多,但是为什么社会和家长的满意度却没有明显提高?以前进入师范院校就读的学生是比考上高中更优秀的学生,然而现在有很多进入师范院校的学生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阅读之后,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教育深度转型的迫切性。学校如何在办学实践中顺势发力,积极作为,从被动“卷入”走向主动“深入”?教师的专业素质会影响“双减”政策落地后能否行稳致远。

“双减”背景之下,学校致力于上好教师先导课和必修课,提升教师的职业高度和专业素养。一是去“惯性化”的生涯规划。学校提倡高站位、重疏导,形成顺应改革的教育共识;实施教师发展“一·三·五”规划,即一年阶段成长规划、三年近期发展规划与五年职业生涯规划;引领教师放眼未来,内省不足,逐年落实发展目标,拾级而上。二是去“个体化”的团队赋能。如何为教师增值赋能?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促进教师互为资源、互相成就。学校在学科间建设“智慧联盟”,促进学科融合、智慧共生,推动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三是去“焦虑化”的优雅行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既要“全天候付出”,又要“全身心育人”,工作强度增加,疲倦感与焦虑感陡然上升。然而,只有阳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幸福的学生。学校组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团建活动,开展教师“微心愿”暖心行動,推动“温馨工程”,策划“寻找身边的感动”“魅力人物随手拍”等主题活动,让教师因仪式感而提升幸福感,为教师营造温暖同行的良好氛围。

看见未来——从“重启”走向“重构”

读了这本书,其带来的更重要的价值是促使我们去思考“走向未来,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的路在何方?”学校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在本质规律的理性坚守中开拓未来的教育之路。

当前,学校已经开启“双减”背景下教育改革内涵标准和实现路径的探索,但是改革不是点状的、碎片化的、局部的改革,它是一个体系意义上、整体意义上、全局意义上的变革与重构。学校深化改革行动的关键就是先重启,再重构。若要推动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则需要重新规划教育教学流程,重新定位各个教与学环节的教育功能;需要重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调整教育教学的绩效标准,实现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专业引领;需要建构一种专业的教育精神,推动专业与使命双向强化的互动格局。

学校要打造全域育人链条,要建构从课堂到课后、从校内到校外的教育服务体系。一是提供“课后服务单”——从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工程、健康与技能、艺术与审美、语言与文字五大模块研发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成立少儿社团,拓建“课后作业+体育锻炼+特色社团+一班一品”的课后服务课程实施路径;二是开辟“假日研学路”——分年级设定活动主题,六个年级有十二条研学之路,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进警校、走进实践基地;三是倡导“家庭亲子日”——设计亲子阅读书单、亲子劳动技能单、亲子锻炼项目单,倡导家长和孩子同走研学之路、共读幸福之书、开启艺术之旅、共享运动之趣、体验家务之乐。

学校要重组优质教育资源,因校制宜,进行资源重组。一是“体教融合”,与体育局、体育运动学校等开展合作,建设运动基地,让阳光运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馆校共建”,与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进行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方特色课程和假日研学活动;三是“非遗接轨”,让地方非遗文化进入学校,开设非遗项目特色课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四是“家校联动”,开设“百行百业百种体验”家长课堂,给学生带来不同于学校课程的学习视角和职业体验。

学校要修复绿色教育生态,构建“同向共育”家校新关系场域。一是开设“同心坛”讲堂,邀请校内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开展讲座,设立性格锻造、心理咨询、习惯养成、亲子关系等个性化研修课程,供家长选修;开设家长学校网络课堂,通过专业化的专家智库、互联网直播互动模式,为家长进行分年龄、分阶段的“精准”主题培训,满足家长的需求。同时,为家长提供阅读书目,组织开展家长读书会、家长沙龙等活动,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二是建立“创智营”团队,开展“请为学校献良策”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不同行业、不同兴趣、不同经历的家长能自主融入学校管理、课程建构、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三是开设“家长说”栏目,针对家长提出的家庭教育困惑,通过开展家庭教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传播亲切感人的教育故事,促进家庭教育的相互启迪和借鉴,帮助家长调整焦虑、盲从等心理。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一书以问题为导向,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指路明灯。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江苏省盐城市串场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拓展阅读·

《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 顾明远,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

作为我国第一部大型教育专业百科全书,本书不仅兼具知识性和实用性,还在释义精深理论方面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同时收录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便于教育研究人员、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关注教育问题的社会人士进行知识检索和主题阅读。四卷本的《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共700余万字、1100余条条目,涵盖了20多个教育学分支学科和领域。它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为核心议题,以辞书的形式,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深度诠释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总结经验,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全书注重传播世界教育学科知识,大批条目的释文均同时介绍了中外教育发展的内容和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为中国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阅读
浅议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