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进校园 以文化润成长

2022-04-02黄爱英

文理导航 2022年13期

黄爱英

【摘  要】为了弘扬国学文化,润泽生命成长,学校坚持“为生命发展奠基”的育人目标,以传统国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底色,营造书香氛围,提升人文素养。以尝试分层推进,构建有效机制,开展系列活动,注重六个策略,用文化为学校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机。

【关键词】国学文化;有效机制;系列活动

一、奠定文化底色,直面持续的追求

文化底色的深淺决定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在几年的教育实践探索中,学校始终坚持“为生命发展奠基”的育人目标,以传统国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底色,确立《传承经典,徜徉国学》的国学教育研究课题,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国学教育”活动,将活动分为领导策划、活动展示、教学研讨、监督评比等四个板块,认真将国学教育落在实处。

建立国学文化长廊,开启心灵之窗。为了让所有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学校将国学教育的覆盖面扩大到中华民族和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各个领域,在校园内长廊、过道、教室、花园草地等进行国学文化包装,设计优秀传统文化的图片、版画、书法作品和格言启示栏,为师生展示经典文化,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校园中到处可见国学知识,无声的墙壁却能诠释中华文化的精髓。以书香为伴,积极推进课外阅读活动的思想,在校园媒体的积极倡导下形成一股正能量,让学生耳濡目染,开启心灵之窗,徜徉书海,畅享阅读。

打造书香文化教室,激活智慧乐园。班级文化建设传递着最新学习动态,图书角、板报、壁报是学生的发声台,可利用它们来展示古代中外文人的肖像画、古典诗词、经典格言和国学故事,发扬中华民族国学精髓,再加入大量的学生书法艺术作品和国画艺术作品等,让沁人心脾的书香墨韵洋溢教室,使教室更具文化情趣。此外师生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阅读群分享国学经典,发表自己独到的阅读见解,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推荐国学名作,互动交流学习感受,获得新的认识,激活智慧资源库。

二、尝试分层推进,品尝探究的期盼

(一)尝试摸索阶段

这一阶段学校主要让教师引导学生和国学文化自愿相结合,在全校广泛进行关于“读经诵典”的尝试。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奠定基础。各年级和班级主要根据本年级、本班级的特点,自选诵读内容,自订诵读计划,自行开展活动。由于认识层次和教师底蕴不同,各年级和班级国学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低年级热,高年级冷;班主任热、科任教师冷;课内热、课外冷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学校要不断尝试摸索一条改变现状的新路。

(二)自觉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学校主要结合年级、班级和个人进行尝试,理清思路,尝试规划。采取校园文化建设先行,以国学进课堂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为平台,通过师生共读、同伴互助等形式,形成认识国学、亲近国学、感受国学魅力的整体局面。在教师中开展“国学伴我行”阅读活动,提高教师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以争做学习型教师为主题,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长效机制。建立读书协会和博览群书会,以团队的学习精神为引领,逐步形成人人会学习,人人爱学习的阅读磁场。在学生中开展以读书节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从而进一步激活读书教育主阵地,创新读书教育活动形式,开辟读书教育活动新领域,构建阅读共同体,倡导读书育人,读书养人,读书成才的新风尚,扎实推进国学教育。

(三)系统探究阶段

学校有了《实验小学国学教育实施方案》的指导,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教育实践更有信心。这一阶段主要追求校园环境的国学韵味、国学活动系统有序、国学教育多向结合,国学深究知行结合,进行求真务实的实践,理出经验,推出典型,梯次深入,建构校园文化,努力将国学精神内化成学校的一种文化内涵。

三、建立有效机制,品味诵读的风景

为了推动传统国学文化教育得到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发展,学校要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考核和绩效评估体系,这些国学管理机制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播撒国学经典诵读的良好种子。共同诵读,品味经典,品味诵读的书香风景,同时也收获了国学教育内化的丰硕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四种赛”的读书鼓舞机制:每个学期组织一次手抄报大赛、国学知识大赛、经典式的阅读征文大赛和古诗词诵读大赛。以赛促学,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提高语文鉴赏力、语言实践能力和文学修养。

“五个会”的读书主题推动激励机制:每个班一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的语文读书主题交流会、阅读主题故事会、诗歌朗诵研讨会、课堂教学主题研究会、经典语文主题阅读班会。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提升文学修养,养成向上向善的美好品格。

“两种考核”的考评机制:一是设立“书香小学子”考级制,分别为“国学小秀才”“国学小举人”“国学小进士”等;二是建立“国学书香班级”考评制,按“读书氛围”“读书数量”“读书活动”“读书成效”等几个方面考评。以此鼓励、带动师生的阅读热情,使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的活动更富有实效性。

“三项制度”的监督促进机制:制定教师读书制度,学校的“阅读吧”全天向教师开放,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两次到阅读吧打卡,学校每周公布出勤情况。每位教师每周在阅读小组群分享经典文章,小组成员交流心得。广泛阅读专业教育名著和师德修为著作,每年针对所阅读的经典写读书心得,在学校读书汇报和讨论活动中进行分享。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思想,以身示范,做阅读的推广人。完善学生读书制度,要想学生高效走进经典,亲近经典,期初就需要确定好各年级必读书目,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开设阅读推荐课、推进课和展示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方法的引导和成果的展示,发挥阅读影响力,注重阅读成效的检测,完成必读书目的阅读后在阅读平台检测阅读结果,结合检测情况为他们的阅读指明方向。完善家庭读书制度,开展“向父母推荐好书”的全校性读书活动,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带动作用,努力将家庭成员引入享受阅读、享受经典的行列中来,把主题读书活动内容作为开展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活动主旋律。

四、开展系列活动收获过程的喜悦

(一)国学各个单项活动有条不紊

每学年组织举办古典诗词背诵比赛、古典诗词默写竞赛、硬软笔书法大赛、经典诵读活动、征文表彰活动、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古典诗词朗诵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全校开展或者结合班级活动开展。

(二)国学兴趣小组趣味盎然

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分别成立经典诵读团、书法组、国画组、版画组和中华武术队、民乐队、说唱团等多个兴趣小组,定时定位地开展活动,不断完善国学社团,使其成为宣传学校文化的一支生力军。此外学校还要成立师生读书会,每周轮流在微信群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阅读小视频,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通过背诵经典让师生学会为人做事。定期搜集师生优秀作品并在校刊上发表,形成人人爱国学、个个齐心参与的良好势头。

(三)国学专题研究目标明确

校园文化特色是引领,是旗帜。为了深入发展国学文化教育,学校应结合年级特点进行三个专题研究:一是小学低年级《笠翁对韵》《三字经》的诵读与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中年级《弟子规》《古诗词导读》的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三是高年级《孟子的名言警句》《论语精选》的诵读与人格形成教育研究。

五、注重六个策略,感受成长的美丽

学校一直致力于国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相渗透和国学单项活动特色化的研究,通过渗透、演讲、竞赛、考级、评比、奖励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六个操作策略,为师生构建学习与展示的平台,增强文化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

“渗”,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渗透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因素。国学经典不仅存在于语文课堂和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还应尽量挖掘音乐、美术、数学等各学科的国学经典因素,利用“六一跳蚤书市”“评选十佳少年”等活动契机,对这些“特殊”的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拓展,塑造孩子的心灵。

“讲”,每周指定教师在全校例会前做国学演讲,演讲优秀的教师到临近的学校巡回演讲;定期请专家、名师就国学知识开办讲座。举办的“国学讲坛”活动深受好评,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师、学生、家长的文学修养。

“赛”,定期举行有关国学的单项知识竞赛。如“古诗词默写比赛”“硬软笔书法竞赛”“国学诵读展演赛”等竞赛活动,为学生播种经典阅读的种子,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浸润书香,收获阅读成果。

“考”,试行“阅读考级制”。学校制定阅读考核等级标准和阅读考级合格证书,每个阅读考级都要明确规定古诗文阅读背诵的重要篇目,课外阅读的重要书目。对优秀诵读者给予“国学小学士”“国学小硕士”“国学小博士”等特殊荣誉称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动能,挑战自我,不断沉淀国学文化素养。

“评”,实行“阅读评比制”。阅读评比活动能激励并带动师生、家长大量阅读。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最美阅读者的“书香少年”活动,亲子融洽的“书韵家庭”和班风良好的“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家校多沟通配合,让家长也能主动参与到读书评比活动中,每月提供孩子喜爱阅读的照片和典型事迹,学校进行宣传鼓励,结合阅读之星的评选标准,每月表彰一批阅读小标兵和热爱阅读的榜样家长,家校共同合力,形成和谐的阅读氛围。评比有结果后在全校性活动中颁發奖状、奖品和购书券,从而激励鼓舞学子们。实行读书与评先评优挂钩制,重视“书香班级”的建设情况,学校将其纳入文明班级考核内容,阅读水平等级为举人级别以上的同学才能报名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教师所在班级的阅读综合素质评定须合格才可以参加各种评优和评先的活动。以此建构良性机制,推进三维阅读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奖”,每学期评选“国学教育特色班”和“最美阅读之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带领学生拓宽阅读面,从课堂走向生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不断攀登知识高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国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深深地感受到,经典国学是中华精神生生不息的土壤,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精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册经典益终身,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构建阅读共同体,国学教育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生命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慧.国学经典进校园,名理知行助成长[J].素质教育,2016(207).

[2]张乃美.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小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9(01).

[3]刘建梅.让经典诵读全方位高视角传承传统文化[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2).

(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构建小学三维阅读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JSZJ2117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