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

2022-04-02邵淑珍

文理导航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农村小学

邵淑珍

【摘  要】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本真,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教育的真谛。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与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影响学生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发展。针对学生个体、家庭、教师、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产生的影响,本文从“幼小”转型、激发兴趣、树立时间观念与规矩意识、培养交际能力与动手能力及任务意识等方面探究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提升农村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促进农村小学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农村教育的人才振兴。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影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建设一体化步伐加快的同时农村学校出现了自然萎缩的现象,生源外流严重,入学人数急剧减少,教学质量逐年下滑,教育现状令人揪心。选择优质教育资源是近年来农村教育的一大趋势,家长根据自身家庭条件送孩子到镇上或城里学习,孩子学习环境的改变不仅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各种主客观因素也严重制约着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学生因素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导致他们普遍好动、缺乏自制力,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往往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学生对学校的一切感到好奇,表现欲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当教师刚提出一个行为要求时,他们会很积极地配合教师去做,可几分钟之后就又按自己的意志去做了,没有时间观念,更没有规矩意识。大多数同学都有吃手指头、咬铅笔等各种小动作,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的缺陷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

(二)家庭因素

據统计,我镇中心小学有60%左右的校外寄宿生,有将近20%的单亲(或事实单亲)学生,大多数校外寄宿生由爷爷奶奶陪读。由于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与交流,爷爷奶奶关注的仅仅是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忽视甚至不会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关爱与引导。迫于生活的压力,有一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会去干活赚钱,把教育孩子当成教师的责任,虽然对孩子期望很高,但不懂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重视自家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往往只看重成绩,每次考试唯恐自家孩子的成绩落后。考试成绩的高低与排名先后无形中成了评定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去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不同程度地责怪甚至责罚,家长偏激的做法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压力,甚至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学校因素

“幼小衔接”严重脱节,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的教学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主要形式,既没有强制性的学习内容,更没有学习任务,旨在让孩子快乐成长;而小学的教学内容强调系统性,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达到一定的学习任务作为预定的教学目标。凡事开头难,孩子进入小学后首先面临的是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型这个艰难过程。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很难跨好这一步,缺失的学前教育会给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困难。

(四)教师因素

现如今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是充斥校园,成绩好坏仍是评价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社会评价更是以“成绩”这一杆秤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迫于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师者”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想着怎样能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怎样做题和复习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被置于次要位置;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教法死板,在课堂上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设计不够新颖,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部分学生不会听课或不认真听课;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得不到位;部分教师行为随意、散漫,不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家校合力,做好“幼小”转型的铺垫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作用无可替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多元化时代,家长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学习。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有关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座谈会向家长或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政策,提高家长觉悟,从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详细地了解他们在家里的生活习惯和在幼儿园与其他学生的相处情况等,及时沟通他们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教师要尽可能抽时间进行家访,贴近他们的生活,与家长共同商量对策,家校合力,让孩子顺利转型,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二)多措并举,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与规矩意识

针对低年级学生普遍具有的拖沓、散漫、不守时、上学迟到、上课铃响之后还顾着贪玩,不及时进教室等现象,家长和教师携手并进,双管齐下。

召开家长会,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给家长发放学校作息时间表,要求家长尽量遵循时间表安排孩子的活动,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一日三餐、午休、娱乐等都有适当的时间安排并尽量遵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为孩子树立起时间观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提前候课,提醒贪玩的孩子及时走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准时上课,当教师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时要让学生明白现在是学习时间,不能贪玩了;按时下课,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40分钟对他们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下课后,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先去上厕所,避免因为尿裤子等意外情况而影响下节课的学习。教师严格守时,用实际行动给学生渗透规矩意识:学校生活一定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循时间安排,决不可随意、任性。

(三)激发兴趣,教育低年级学生热爱校园,乐于上学

教师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学生的严师慈母,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利用主题班会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熟记《小学生守则》,进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树立班规班约;利用课间活动或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学校,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魅力,从而热爱校园,把上学当作一种乐趣。兴趣是前行的动力,低年级学生普遍喜欢以教师为中心,当他们热爱学校,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时,就自然喜欢上学,也愿意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规班约。

(四)师生交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动手能力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学校是一个新的交际圈,善于交际能增加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年龄、性格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善于与同学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少让自己“动”起来,上课时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论会与不会都不吭声;课后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理周围的动静。教师要对这些“静”的学生及时关注,有意引导他们“动”起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后安排活泼好动、有组织能力的同学带领他们玩,教师还可以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引领他们融入集体。

拉校服拉链、系鞋带、削铅笔、打扫卫生等都是低年级学生必备的能力。刚入学的孩子普遍动手能力很差,如一年级大多数学生不会打扫卫生,面对这一难题,笔者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坚持做到每天“三跟”,早操前、中午上课前、下午课外活动,这三个时间段坚持走进教室,融入其中,给学生讲解怎样拿笤帚,示范怎样扫地,怎样洗抹布,如何擦桌椅等。经过多半学期的坚持与努力,全班同学不仅能自己独立打扫卫生,而且能自觉保持教室卫生,懂得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五)制订目标,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任务意识

当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学习任务量增多,学习时段区分明显,需要完成更多的任务,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逐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任务意识。

低年级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特点,用新颖的形式或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牢记学习任务。

端正的坐姿是学生认真听讲的前提,如“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放下,小手拍小手放,小手放到桌面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脚放平,身体坐直”等,在课前用兒歌的形式进行热身可以纠正低年级学生的坐姿,迅速集中其注意力,为一节课的顺利展开做铺垫。用身体语言进行互动,如回答问题和有疑问时举右手,声音要洪亮,完成学习任务后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教师等。学习用品的摆放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不容忽视的细节,教师应告诉学生课前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因为有条理地摆放学习用品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

教师示范,让学生理解并牢记“一尺一寸一拳头”的写字要求。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配有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口诀的墙贴,图文并茂地帮助学生掌握写字要求。刚开始书写时,作业量要少,要求一笔一画尽量写好每一个字;对个别书写太慢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减轻作业量,帮助其跟上全班同学前进的步伐。随着书写能力的提高再适当增加他们的作业量,保证每一位学生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完成作业。

三、结束语

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受家庭环境、个人心理、品格修养等因素的影响,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农村小学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学习阶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努力寻求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最佳策略,形成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从而积极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完美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让好习惯产生无形而巨大的力量,促进农村小学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乘着自信的风帆,走向成功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孙宏艳.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木紫.小学生学习习惯关键培养[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TS(2020)GH 92)

猜你喜欢

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农村小学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