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原则,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2022-03-31魏忠涛
魏忠涛
家长和教师可以按照“一二三”原则,有意识地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是把握一个核心,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价值。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孩子之前,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孩子的挫折感来自哪里?只有明白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才有利于对症下药。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挫折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害怕失败的焦虑,这是自信心、自我认同感缺乏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对可能会失败的后果的恐惧,害怕失去。恐惧和害怕失去,也是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潜意识的保护。因此,要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核心就是要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价值。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才会“越挫越勇”,而不会轻易被挫折打败。
“二”是牢记两句话。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要通过语言传递出对孩子的“支持和爱”。那么,“支持和爱”该如何表达?可以尝试多说说以下两句话。
第一句话:“那又怎样”。这四个字具有强大的力量,传递着家长和老师旗帜鲜明的“爱和支持”,对处于困境的孩子具有直接抚慰的作用。这四个字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家长和老师就是他的依靠,心中的焦虑和恐惧都只不过是“纸老虎”。
第二句话:是的,就是这样子。孩子面对挫折和困境,多是“三无”症状(无助、无奈、无用感),这种情绪会陷入广泛性焦虑。让孩子痛苦的不一定是具体的负面情绪,而是“无可奈何”的沮丧感,从而让孩子缺乏信心、希望和快乐。这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及时告诉他:“是的宝贝,我知道你现在很难,但目前就是这样子。”这句话看似有些无奈,但却是和孩子情感和情绪的共振,会让孩子感受到平等视角的爱,远胜于其他言语。
“三”就是实施三个步骤。第一步,理解孩子的情绪,做到感同身受。比如,孩子想参加竞赛又怕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时的鼓励如果是“没有问题你一定行”,看似在打气,其实没有化解孩子内心的焦虑,其内心更多纠结的是“如果我表现不好该怎么办”“如果我失败了会丢脸”的压力。这时,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价值,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步,接纳,多说两句话。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家长和教师要多说“那又怎样”“是的,就是这样子”这两句话,给孩子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步,陪伴,和孩子共同成长。当孩子出现负性情绪,如沮丧、焦虑、低落、无助等,家长和教师要在理解孩子情绪、达到情感共鸣共振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是担心自己做不好的焦虑,还是无法面对失败的恐惧?是自己没有准备好,还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及认知水平?分析原因后再和孩子一起寻找对策。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启发孩子的思路。有时,孩子能自己提出好的解决办法。
(本话题部分文章由“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提供)
“我也有话说”——
优等生也需要挫折教育。人无完人,成绩优秀并不代表一切都很优秀。现实中,很多优等生心理脆弱,他们习惯了被表扬,一旦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觉得倍受打击。因此,优等生的心理健康更需引起重视。
商华(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博学校)
教师可以向古代智者学习,精心挑选名人名言,整理制作成“挫折治愈锦囊妙计”读本,让学生反复阅读、吟诵、书写,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悟和启发;还可以查找背后的故事,结合关键词句谈感受和体会。这种“转移视线,产生共鸣,换位思考,反省自我,借鉴良策”的读诵写说模式,在处理与同学的人际关系矛盾、达不到理想目标的挫折时,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段云成(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家长和教师要学会引导和放手。要引导学生树立直面挫折的态度,建立健康的情绪输出,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放手让学生学会承担。
刘建华(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城南校区)
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解决不敢面对、不能很好面对,以及不知道怎么面对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次次地让学生坚持做完一件事。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开始做,就要善始善终,进而精益求精。
鄭秋艳(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
栏目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