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2022-03-30王鑫瑞
王鑫瑞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
高等教育阶段是健康教育相关教学研究的主要时期。大学生对健康的认知与理解存在特殊性,一方面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较少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沉迷网络、以瘦为美、熬夜晚起等错误理念与行为对其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改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只有深度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才能更好地探究破局之策。2019年公布的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相较于2018年有所提升,但身体素质下滑趋势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变。基于此,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研究重点,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数据库、学校图书馆收集文献并进行分析,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面谈、访谈和电话访谈方式咨询该领域的专家,听取其对本文研究的意见或建议。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进行体质测试,选择武汉理工大学大二年级学生为测试对象,其中男生974人、女生485人,共计1 459人。
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对统计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得到结论并给出建议和意见。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统计
表1显示,武汉理工大学的男生平均身高为173.1cm、平均体重为64.3kg;女生平均身高为160.5cm,平均体重为54.1kg。大学生体重正常比例男生及女生分别为38.9%和41.3%,总体比例不高;男生超重及肥胖人数较多,占比达15.4%,女性超重及肥胖占比为5.9%;女生营养不良比例人数较多,占比达10.5%,男生营养不良人数占比为4.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男生饮食习惯不佳,可能存在暴饮暴食、缺乏锻炼的情况;女生则对“美”有较强烈的追求,部分女生会刻意控制自己的饮食,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相对严重。
表1 大学生身体健康基本情况统计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二年级的肺活量合格标准为男生3 100mL、女生2 000mL;立定跳远合格标准为男生208cm、女生151cm;握力合格标准为(握力/体重)×100≥35kg;台阶实验合格标准为男生46个、女生41个;100m跑合格标准为男生14.9s、女生17.9s。基于此,在进一步的体质测试中,本文对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的肺活量、立定跳远、100m跑、握力数值、台阶实验进行了全面统计,结果见表2。
通过表2发现,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肺活量合格率偏低,肺活量能有效衡量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肺活量提升的有效手段是跑步等体育活动,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平常并不愿意参与相对枯燥的田径锻炼,体育课程常应付了事,使体育锻炼效果难以保证;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达到了合格水平,说明大学生的弹跳能力较好;大学生的100m跑合格率总体较高,说明大学生的爆发力情况较好,台阶实验数据显现出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较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优化的不足之处。
表2 大学生体能测试项目数据统计
2.2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主观与客观因素均会对大学生体质状况产生直接影响,生活习惯及生理因素对大学生体质也具有直接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大学生保持体质健康水平,饮食喜好、作息规律、日常习惯等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方面虽然会按时熄灯以保证大学生休息充足,但很多大学生在熄灯后依然会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长期熬夜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饮食方面学校食堂能提供丰富的饮食,但大学生却更喜欢点外卖,高脂肪、高热量、重油食物导致大学生肥胖率不断上升。体育锻炼的有效参与同样会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很多大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参与及最终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在大一、大二学年每周进行2课时体育教学。其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的差异并不明显,较少课时和浅显内容导致大学生难以在体育课堂上有效参与体育锻炼,很多大学生抱有应付考试的心态,课后较少巩固加强体育知识,热爱运动的大学生也无法在体育课堂上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此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规模不断增大,大学生数量快速上升,而高校的基础建设却明显落后于大学生的增速,很多高校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无法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大学生在课堂外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更无法得到保证。
完善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需要学校、教师、大学生的有效参与,考评方式不仅能够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更能引导大学生行为。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的考评关注重点集中在大学生的成绩数据方面,机械的数据无法有效反映大学生的真实运动情况,反而可能对大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教学,也无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考评方式需要让大学生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改变,成为引导大学生有效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因素。
2.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化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方向,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围绕教育需求展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并实现健康生活。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围绕大学生现实情况展开深入分析,树立以大学生健康为核心目标的教育理念,促使广大大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本质与方向,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意识,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配合教师共同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体育教学不应该随着课程结束而结束,而应该成为大学生的长期行为习惯,伴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育运动能够带给大学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大学生意识与行为引导保持高度关注,如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收看展示体育精神的电影,也可组织大学生现场观看足球比赛,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班级之间的体育竞赛等,这都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意识的树立,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要围绕大学生体质强化展开,推动教学活动的全面优化,培养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对体育教育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深入完善教育体系应从体育精神与体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入手,体育教师与大学生应该清醒认识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只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小部分,体育精神塑造和健康习惯培养对大学生成长而言更加重要。学校方面应该主动引导体育教师完善教学体系,将体育理论、体育技能、健康知识、生活常识等内容整合,构建更加完善的高校体育课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此外,高校还应该主动调整体育课程设置,加大基础建设力度,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提供充分保障。
传统教学考核重点关注大学生出勤率、技能水平、测试成绩等内容,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过程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关注重点集中于成绩方面,忽略了体育学习的重点与本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学考评机制进行全面优化,充分关注教学过程,有效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将全新教学元素引入其中,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健康意识,使体育锻炼及相关活动参与成为大学生的主动需求,更好地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目标。
3 结 语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依然处于偏低层次,这主要受大学生的生活习惯、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以及体育考评方式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手段加快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笔者建议从教学理念革新、教育体系完善和考评机制优化入手持续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而实现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