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家庭责任素养的培养
2022-03-29周雁云
周雁云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不仅如此,对学生在家庭责任素养教育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让学生在家庭中能够拥有责任更容易使得家庭更为融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小學教育的首要目标,让学生拥有责任心更有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当中能够有效在家庭当中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也能够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良好的家庭中得到成长。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家庭责任素养;培养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学校也因此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家庭责任素养的培养,就需要老师能够从多个方面出发以此有效让学生了解家庭责任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讲,责任心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这一阶段需要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让学生通过责任心的培养,进而影响三观的树立,从而更好的进行教育,这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就体现了家庭责任心的教育尤为重要,从而对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培养小学生责任心是当代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阶段,学校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就需要老师能够让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以此进一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家庭责任心教育,也需要老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来传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了解家庭责任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家庭的认知。老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家庭责任素养进行表层化教育,例如让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孝敬父母、勤奋学习让学生明确,这就是对家庭责任心的表现,将这些内容深入学生们的心中,并持之以恒也就能够让学生习惯并形成责任心。
不仅如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需要将责任心教育进行表层化教育,还需要进行功利化教育。面对学生做的对的事情,老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应当有效的表扬学生,在奉献爱心、救困助贫、爱护弱小方面等,老师在观察到学生行为的过程中就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积极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责任心,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勇于担起责任,在家庭培养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责任素养的提升。良好的教学离不开小学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这一阶段也就需要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并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责任心。
因此,老师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这两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责任心表现在哪,从而给予学生责任素养提升的动力,更容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心理健康水平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家校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需要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交流,还需要让家长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从而在家中家长也能够进行良好的教育,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父母应当跟随孩子一同进行心理健康素养教育,在此期间,老师应当让家长在家庭当中树立良好的责任心,并在孩子面前起到模范的作用。这样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责任动力,学生的家庭责任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家长作为学生的榜样,这种责任力量是无穷的。
此过程中,老师在进行教育时也需要让家长参与其中,从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家长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原本的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在家庭当中更多的需要家长进行对孩子的培养,这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老师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责任心。老师与家长的双管齐下更有助于学生责任素养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养成诚信、勤奋、耐心、积极的情感,并积极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学生责任素养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
因此,学校在此过程中就需要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并积极有效的展开心理教育,让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以此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帮助,学生的家庭责任素质也能够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在实践责任中体验成功,感悟人生价值
学校所举办的活动很多,老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更或者是带领家长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以此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并在此过程中更容易树立责任心。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学生取得成功的第一阶段时,都需要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态度,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锻炼更或者是管理自己的物品的时候,家长与老师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并提出表扬。更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性,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讲解相关事情,再一次对学生所做的事情进行肯定,才能够让学生学会负责,在遇到家庭中的事情时,才会产生责任感。
不仅如此,当学生在困难中坚持下来的过程中,老师也需要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一只手,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老师引导学生在家时多做家务,帮助家长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在孩子做完之后进行表扬更容易让学生再次产生责任心。小学心理教育在此阶段不仅仅引导了学生,也对家长的做法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让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更有助于学生责任素养的提升。
学生在进行家庭责任素养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这有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从而在家庭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未来教育中有着极大的影响。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需要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得到极大的发展,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这些都需要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进一步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积极有效的加强学生与老师、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家庭责任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并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俊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家庭责任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20(12):231.
[2]邵倩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家庭责任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