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方法探析
2022-03-29刘公哲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教育文献,并结合自身教育经验,系统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重点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维度总结出一些转化“问题学生”的实际方法。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化策略 家校合作 沟通交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1-0038-03
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行为、思想或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称为“问题学生”。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出现问题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一般的学生问题可以采取常规的教育方法解决,而“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进行个案诊疗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许多“问题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得不到认可的状态,如果不加以引导,必将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会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引爆,对自己和身边人造成伤害。从长远来看,“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可能演变成更大的问题,步入社会后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待“问题学生”,必须穷根究底找到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做到早发现、早转化,让他们转变为行为习惯良好、身心健康的正常学生。
一、充分认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找到转化的方法
通过研究与调查,笔者发现,“问题学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集中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
(一)个人因素导致的问题
不同学生的智力、学习习惯、接受能力、自控能力等各不相同,在同樣的教育环境下,一些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业跟不上的情况,从而产生挫败感、自卑感,加之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容易引发紧张、焦虑、偏激、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纾解,久而久之就可能变成较为严重的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学生就容易变成“问题学生”。
(二)家庭因素导致的问题
所谓“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一出生就在家庭这个场所里生活,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家庭都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特别是0—6岁,孩子的运动、语言、情商和社会性等都在这个时段形成,父母合理的关爱和照顾有助于孩子形成较好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孩子获得一种安全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平和的性格,反之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成长困惑、心理失调,以至于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父母的不良言行、错误的教育方法等都会成为“问题学生”形成的诱因。比如:有些“只养不教”的家长从不关注孩子的内心和思想;有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一味粗暴、唠叨,严重挫伤孩子情感,导致孩子逆反;有些家长因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教育缺失、父母教育不一致、隔代教育等。
(三)学校因素导致的问题
研究发现,“问题学生”的出现,有时与学校教育存在很大关系。学校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只以成绩论英雄,对优秀生百般照顾、对后进生置之不理,采用训斥、惩罚、冷落等方式对待学生等,都会让学生产生自卑、逆反、抗拒、畏缩等心理,成为“问题学生”产生的诱因。
(四)社会因素导致的问题
社会上的“快餐文化”,以及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读书无用论等消极思想,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在校外接触不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并因此沾染上抽烟、打架等不良习气,也是“问题学生”产生的诱因。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问题学生”并不是某个方面因素导致的,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与交叉让学生的问题愈发严重。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和研究,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
二、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案例分析
充分认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后,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教育是关键。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及亲身教育经历,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包括观察记录法、沟通交流法、家校配合法等,并通过一个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学生小Y,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想象力丰富,做事无持续性,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我约束力差,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是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的攻击,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让老师头疼、同学疏远的“问题学生”。
(一)观察记录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相处,笔者对小Y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笔者对该生的行为进行观察,汇总了该生的问题表现:第一,违纪后接受批评和惩戒的态度不好,经常嬉皮笑脸,有时心情不好会顶撞老师,冲老师发脾气;第二,上课经常不听课,或与同学讲话,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时甚至会走出座位,到其他地方跟同学聊天,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第三,几乎不写作业,即使写也是一塌糊涂;第四,经常讲粗话,有时会辱骂他人,或恶作剧戏弄他人;第五,卫生和收纳整理情况非常糟糕,课桌面乱糟糟,课桌地面经常有垃圾;第六,早操时间经常偷懒,有时躲在教室里不参加早操,有时故意请假上厕所不出操。
“问题学生”的问题就像迷雾,经常会掩盖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拨开迷雾,在观察记录问题的同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接下来的转化工作做好铺垫。经观察和了解,笔者发现小Y身上其实有不少闪光点:第一,自尊心强,好面子,有集体荣誉感;第二,爱好阅读,有较好的写作功底,思想天马行空,平时会写一些小故事,故事结构完整、较有新意;第三,喜欢踢毽子且踢得不错,参加校运会曾获得金牌;第四,绘画功底较好,曾经帮班级设计班徽,虽然没有被采纳,但画工细致且较有个性,获得同学的肯定。
(二)寻找根源
沟通与交流,是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一环。通过与小Y父母沟通,笔者了解到,该生的家庭氛围还算和谐,但父母教育行为不一致。母亲虽然会及时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但经常会偏袒,要他做的事情做不到会放任不管,久而久之便威信丧失。父亲开始对孩子要求严格,但当孩子做不好时会进行打骂,此时母亲、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会护短。结果就是,现在主要由母亲监护,父亲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干脆不管不问,把问题都推给母亲,孩子和父亲一聊就会吵架,甚至演变成动手。
经过了解,笔者明白了,小Y的问题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家庭教育不得法:一个打一个护,父母双方观念不同并都偏向极端;父亲虽然很在乎孩子的发展,但在行为上表现为放弃和不管不顾,孩子小时候经常挨打,对父亲积怨很深;小Y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但因为被打骂又有积怨,所以对父亲的感情比较矛盾,于是想用其他方式引起父亲的注意,和父亲的要求背道而行,久而久之养成很多不良习惯,且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以至于成为“问题学生”。
(三)对症下药
针对小Y的表现及问题形成的原因,笔者采取了以下转化措施,帮助该生逐渐改掉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最终成功摘掉了“问题学生”的帽子。
1.建立信任和依赖
因为小Y在学校的表现不好,导致同学疏远、家长投诉,可想而知心里承受着很大压力,于是就会做出“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反抗”,就像刺猬一样把柔软的内心藏起来,将不好的行为当作“刺”保护自己。笔者此时要做的,就是感同身受,并经常有意无意“偏袒”小Y。当接到家长投诉时,笔者把该生的不良行为归结于自己没有教育引导到位,请求投诉者给予谅解和宽容。日常教育教学中,笔者努力发现小Y的进步并对其进行表扬,比如:当他在老师的提醒下捡起身边的垃圾时,笔者就在全班表扬他是主动捡起垃圾的;当他一整节课没有讲话影响他人时,笔者就表扬他做得很好,学会认真听课了。笔者还经常找小Y聊天,随时关心他在学校的动态,当他遇到难题时主动帮助他解决,有时还会与他聊一聊他喜欢的游戏。慢慢地,小Y也会跟笔者分享一些班级的趣事。在一次家访中,笔者特意表扬了小Y在校的进步和突出表现,让他感覺很有“面子”,临走时,他把自己的一盒巧克力送给了我。经过努力,笔者与小Y逐渐建立起了信任和依赖关系,而这将是推进下一步转化工作的重要基础。
2.帮助该生树立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平时,笔者会特意安排小Y做一些力所能及且容易做好的事情,比如校运会时整理通讯稿,大扫除时帮助查看劳动细节,鼓励他发挥绘画特长帮班级板报画一些插图,或给班级宣传片的剧本提供一些思路。这些事情做起来不费事还很容易完成,小Y一般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这就给了笔者更多表扬和鼓励他的机会,让赞美不再空洞,促使其在这种欣赏中逐渐找回自信,培养自我认同感,慢慢改变自己。
3.巧用惩戒约束不良行为
教育专家指出:缺少惩戒的教育往往缺少张力,反而显得苍白空虚;一味地表扬和夸赞,有时容易让学生认不清自己。“问题学生”往往是非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因此在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合理运用惩戒手段可以有效约束其不良行为。针对小Y,笔者同时运用了适当惩戒法,针对前面记录的“问题清单”,与他进行面对面沟通,对照每一样问题“约法三章”,并详细记录其每周违纪次数,超过一定数值,则给予抄写班规、增加体能训练、参与班级劳动、班级书面警告等适当惩戒,督促该生逐渐改掉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4.加强家校配合,形成转化合力
通过前期家访,笔者了解到小Y家庭教育中的不少问题,于是多次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其父母双方改变教育方式,尽量做到教育方式一致。同时,笔者定期与小Y的家长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避免使用粗暴、溺爱、护短、要求太高等教育方式。在一次家访中,笔者使用了“对视一首歌”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父子缓和僵硬的关系,具体如下。
首先让父子双方看着彼此的眼睛,收听《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歌曲结束后,让父子双方各自说说听歌时的感想。整个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小Y父亲眼神由严肃变为怜爱、感动,甚至泛起泪花。在说出听歌时的感想时,小Y父亲坦言:“刚开始想到的是孩子种种不好的表现,后面想到他出生时自己心情无比激动,希望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教他读书识字,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可是一转眼他就长这么大了,以前的乖巧都不见了,很怕他步入社会没办法保护自己。”但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小Y表现出冷漠或不屑的表情,在分享感想时甚至表示,他想到的是爸爸打他时的场景,觉得父亲对他很不好,逼他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做不好就被打骂。
通过这次“对视一首歌”的教育方式,小Y父亲受到了很大触动。笔者伺机给这名父亲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孩子心智还不成熟,有些东西看不透彻,而你作为成年人、作为父亲,是缓和双方关系的关键,今后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多些关心与爱护,少些责备与批评,针对以前的打骂情况,可以放低姿态向孩子道歉;第二,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既要接受孩子的优点又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不要急着一教就会一学就好,后续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积极跟孩子沟通;第三,父亲与母亲双方要积极配合,教育方式保持一致,劲往一处使,分工明确,不当着孩子的面起争执。
小Y父亲听了笔者的建议后,思索了一会,当着老师、家人的面,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而小Y尽管嘴上没有马上接受父亲的道歉,但紧锁的眉头缓和了许多。借此机会,笔者从自身的成长出发,向小Y谈了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道理,希望他能够理解父亲的一番苦心,并当场与他做出一个小约定:以后父亲出现打骂的行为,可以第一时间告诉老师。
经过上述一系列转化方式,笔者能明显感觉到小Y的变化,攻击同学的行为减少了,课堂违纪情况越来越少,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更令人欣喜的是,小Y父亲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提出要父亲陪他一起运动或散步,父子关系趋于缓和。鉴于小Y越来越良好的表现,笔者与身边的科任老师,在私底下给他摘掉了“问题学生”的帽子。
诗人说:“每一朵花都值得等待开放,我们需要的是耐心。”转化“问题学生”何尝不是这个道理。面对“问题学生”时,教师首先应该秉持“不放弃”“有耐心”的态度,深入了解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化,只要方法得当、用心浇灌,每一朵花都能灿烂开放。
参考文献
[1]梁晓励.以“问题学生”为例谈教育叙事思路构建[J].新智慧,2020(7):105.
[2]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渝萍.初中“问题学生”不良表现及教育引导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巩茜.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叙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刘公哲(1991— ),河南商丘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德育和中学数学教学。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