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堂创设“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03-28梁国彬
梁国彬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政治课堂应以学生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完成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教师就要主动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提高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政课堂;情境教学;创设
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政治课堂应以学生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教师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积极促进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这也是思政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能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提高核心素养的好方法。
一、课堂现状与原因分析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完成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现行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如:“教材理论性太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讲述相关理论体系和概念;“教师讲课枯燥”,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照本宣科”上面,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对政治课具有厌烦心理”,学生应试观念尚未转变,面对高考和社会教学评价观的双重压力,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程都是缺乏足够重视的以及社会对政治课程的价值地位认识不够等。这都亟需我们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行思考,如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增加知识储备;课堂内容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重新认识政治课程的价值等等。
二、“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情境设计为手段和载体,让学生情感融入课堂教学氛围的一个教学过程。
情境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并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动活泼的情境与演示,能引起学生的情绪高涨,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与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强化,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转化为智力因素。同时,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既能使管形象思维的右半脑积极活动,又能使管逻辑思维的左半脑积极活动,左右半脑协同工作,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情境教学”创设的情感正是连接有效课堂教学的纽带。
三、“情境教学”的创设
“情境教学”的创设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起始环节。情境,包括情感情境和学习情境。情感情境是一个心理氛围,是群体心理环境。创设情感情境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态度。学习情境是一个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的教育平台,是支撑学生主动參与、共同建构知识的探究环境。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容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人发展。
如何设计情境?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学需以学情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中介。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教学设计的两大支点,一是研究学情,二是研究课程内容。研究学情不只限于研究学生知道了什么,还需要研究包括学生的经验水平、学习心理(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状态和学习方法水平等在内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课程内容即是要在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素材。教师设计情境便是要将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学情实际相结合。
情感情境可以通过运用媒体打造视听环境等方式创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学习情境则一定要围绕学习目标构架出探究的空间,能启动学生发现性学习。
有了情境,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变革就有了依托。如上哲学课时,可用成语“按图索骥”、“智子疑邻”、“削足适履”、用俗语“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瑞雪兆丰年”、用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来创设情感情境和学习情境,引入教学,课堂的气氛和效果就大不相同,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兴趣也会提高。
“情境教学”的创设一般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感情境。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送给学生;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素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动机;用情绪感染、引发学生情感共振,使其进入“愤”、“悱”的最佳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学习情境。就是把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习情境的种类如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案例情境、讨论情境、表现情境、操作情境等。不论是哪一种学习情境,都要突出问题性,使学生经过思维和探究才能实现目标。教学中可能需要几次创设学习情境,这应视学生学习的状态临机决定。
第三步,提供引导性材料。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与意义。”就是说,要从直接经验出发,感知并打通间接经验。教材知识是间接经验,教师在呈现学习情境后必须提供引导性材料——这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引桥,是打通间接经验的媒介,有利于学生从直接经验出发去认识间接经验,通过探究把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
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包括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展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或运用多媒体手段声像并茂地呈现情境等。教师要从自己的素质、风格和教学条件出发,灵活地、艺术性地运用。例如,笔者在讲《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发期,人们惶恐不安,生活在忧虑之中。这一节课,笔者选用了一段《逆行者》的画面作为导入的环节。画面中不顾个身安危,奔波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的身影、紧张悲怆的音乐和动人的解说词,一下子把学生拉入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境,学生们仿佛置身其中,为病人祈祷,为医护人员紧张,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冲击下,学生内心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有的同学眼眶(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里甚至还闪烁着泪光。那时候,他们在这种氛围和情境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道理。
四、“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活力,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多边的教学交流。这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教学气氛,能使师生双方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使课堂富有朝气与活力。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突破
有了“情境教学”这个载体,学生可以由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互动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更敢于探讨和质疑,激发学生的和思辨能力内在动力,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长知识、学本领、增才干。创设“情境教学”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成绩也一直在同类型班级中處于前列,更加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促进了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在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情境创设不是教师单向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双向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在与学生的情感共鸣中学习。这也要求老师要对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环节组织上更要注意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由于教师创设了更多的与学生沟通机会,从而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缩短师生心理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逐步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并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也反向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是时间和机会,更深切地体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准确把握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和评估教学,总结教学的得与失,从而加强预见性、针对性,以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杨光岐.“会学←→学会”教学思想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8).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