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2022-03-27王建芳
王建芳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应用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地方乡土资源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旨在丰富高中历史课程资源, 使地方乡土资源充分应用到日常的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引出蒲城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高中历史 乡土资源 应用研究
乡土资源是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和,包括乡土地理、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生产和生活经验、人们口 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对某些事件有切身感受的老 人、当地的历史学家以及教育专家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乡土资源教学,能让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更贴近学生当地当下的生活,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 怎样才能有效地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历史课堂呢?下面就结合陕西蒲城地区乡土资源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提高课堂实效性。
一、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长年的应试教育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生动性与鲜活性,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不太喜欢历史课,但每当谈到与本地历史密切相关的话题时,学生情绪激昂,有时争论不休。教学中,教师把课程知识点与家乡的历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沟通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对家乡史事的亲切感,用已感知的家乡史事去感悟课程中的知识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这一知识时,就利用陕西蒲城地区的乡土资源——清代考院。由学生介绍参观感受、来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此举既激发其对家乡历史的探求欲望,又使学生充满了自豪感,同时也增强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乡土资源”,增强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加深对历史进程的理解
有一些历史知识,光靠教师讲述学生很难有直观、全面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补充史料,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乡土资源因发生在自己的家乡,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让学生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感受因情感变得更直观、 更具体。例如《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中近代以来婚礼的变迁时,我让学生去当一次记者,采访一下周围的老人、长辈关于婚礼的一些具体情况,我特别提出了几点要求,以供同学参考准备。
1. 女方的嫁妆有什么变化?
2. 结婚双方是怎么认识的?
3. 婚礼举行的情况是怎样?
4. 时间划分建国前后、 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 90年代以来、进入21世纪四段。 以下是学生调查的结果:
建国以来我村女子嫁妆的四次变迁
时期 嫁妆
建国以来(奶奶) 箱子、 被子
改革开放以来 (妈妈) 组合柜、被子、 缝纫机
20世纪90年代世纪以来(姐姐) 组合柜、自行车、电视机、洗衣机、被子
21世紀以来(我) 洗衣机、冰箱、空调、液晶电视、汽车、房子
调查报告这种对历史亲历者的采访形成的文字材料,可以间接反映我们蒲城地区女子陪嫁状况的变化,勾勒出新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地区婚俗演变的一角, 折射出国家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历程。这些史事发生在孩子身边,具体真实,把它们与教学相结合,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三、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研究性学习属于课堂教学的延展,结合教学进度组织主题探究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蒲城地区的唐朝五陵(“让皇帝”李宪的惠陵、唐睿宗李旦的桥陵、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唐宪宗李纯的景陵、唐穆宗李恒的光陵)来反映唐朝的兴衰过程和展现唐朝的文化。帝王陵墓从来不仅仅是帝王陵墓本身的价值,而是其背后蕴含着艺术、历史、社会、学术价值等。如李旦的桥陵有着唐代繁荣昌盛的陵墓建造石刻艺术,其“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称。反映在艺术造型上是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在陵墓建制上的高大宏伟,在精神内涵上的雍容、威武、博大、充实。第三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第四阶段组织专题研究课,学生展示汇报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乡土资源中富含人文素养,开发、利用乡土资源,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进来,无疑是利用乡土资源提升人文素养的极好形式之一。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采取改革的措施。
借助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渐喜欢历史学习,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注重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挖掘历史素材,将蒲城的历史资源融入历史学习中。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乡土资源, 仍将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