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16-12-12谭家敏
谭家敏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是一个较热门的教育话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视野”“认知”及“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优势进行了集中探讨。旨在抛砖引玉,诱发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乡土资源;视野;认知;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并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尝试科学、恰当地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在新课改的这一教学指导意见下,“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引发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笔者对此也进行了一番探索,现将个人实践探索中的一些认识与看法总结、归纳如下。
一、乡土资源的利用能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范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年龄所限,其视野范围通常局限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的寡淡生活之中。这就致小学生不仅视野范围不够广阔,而且还缺乏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挖掘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的乡土资源,以此作为拓宽学生语文视野范围、丰富其学识与见识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一篇课文时,学生对大自然变幻莫测的天气现象形成了浓厚的探究兴趣,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就适时向学生引申了我们巫山县当地流传的云象俗语:“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这些云像俗语的补充,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有效扩充了其视野范围,真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很好地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范围,有着切实的可实施性。
二、乡土资源的利用能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认知
受制于年龄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直观、形象的思维,这一学习特点使得他们在理解一些较复杂、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存在着极大的难度。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寻找到一条化复杂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有效教学方法。这其中,教师对乡土资源的恰当运用对于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认知可起到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时,学生由于距离革命年代较远,很难深刻体会到革命烈士壮举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这也是这一篇课文难以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所在。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适当向学生补充了我们巫山县有名的革命烈士李汝为、李季达的革命壮举。学生在耳闻目染中对李汝为、李季达的革命事迹多有所耳闻,因此,其能很好地将对李汝为、李季达的革命情感转移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身上,也促使其对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壮举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这表明,乡土资源的恰当运用能帮助学生轻松突破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能有效深化其语文学习认知。
三、乡土资源的利用能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该学科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仅仅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而应当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出发,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尽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信,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语文学习活动将会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
例如,笔者就曾举办过一次“夸夸家乡的壮丽河山”这一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经历将小三峡、象鼻山、大昌古镇等旅游景点以一个导游的身份进行详细的阐述。
这些旅游景点都是我们巫山当地的风景名胜,学生对其可谓是非常熟悉,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因此变得异常融洽而愉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先做个“优秀”的小导游。如此,在学生夸赞家乡壮丽河山的过程中,其不仅建立起了对于家乡壮丽河山的无比自豪感与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还促进了学生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逻辑组织能力等在内的多项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协调发展,很好地达到了借助乡土资源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良好目的。
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素材及资源,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首先树立“开发、挖掘乡土资源”的积极意识;其次,还应当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所挖掘到的乡土文化资源,如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显著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双慧眼,时时刻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乡土资源必定能推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超群.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研究[J].教育导刊,2015(12):10.
[2]郑露露,张锋.亲近乡土文化 优化语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2(12):15.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