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2-03-27魏谊花
魏谊花
【摘要】初中数学本就是一门充满趣味的学科,在思维悦动中感受数字、图形独有的魅力,它绝不是仅凭成绩说话的试卷就能完美诠释的东西,而是一种融于生活、高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科学产物。而受应试教育影响,数学教学步入到一种“吃快餐、背题型”的怪圈中。为此,如何有效诠释数学、培育更多优秀学子已成为热议话题。本文以《全等三角形》为例,对核心素养培育下的教学优化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内涵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包含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及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能力为一身的综合性产物。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所造成的“一言堂”现象,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在贴近生活、充满趣味的环境中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将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适用性强、实用性好、科学性高的“真知识”。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是拉近师生距离、拉近教材与生活距离、拉近学生思维与学科知识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自信的关键所在。
二、将书本内容与生活元素进行有效融合
数学和艺术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人们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步总结而成的一套具备较强系统性特征的方法论,人们可以通过数学去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当代初中生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数学认知上出现了畸形化偏差。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书本上内容、卷子上的分数,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并无太大影响。这种认知的出现也同时表明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不到位。有研究表明,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越贴近生活,其吸收、理解的速度越快,因为能结合生活经验将知识在大脑中重新编撰成自己的“独家记忆”。因此,教师要注重课本内容与生活案例的对照性,建立、维系二者间的关联。
如,在《全等三角形》一章节中,让学生去强行记忆ASA、SAS等全等三角形证明条件确实是可行的。但从英文字母的简写和定力性内容强压的角度上来看,这种行为就是让学生“吃快餐”。学生只知道当满足相关条件后即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但却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烦恼。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搬上课堂,找到两个形状一样、大小一样的三角板,让学生用肉眼去辨别这两块三角板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再请两位学生上台,配合着将三角板重叠在一起,逐步引入全等三角形这一概念。对于学生而言,三角板本身就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动手操作更是验证了其脑海中的想法。在生活元素与实践的双重作用下,“全等三角形”便会深深刻印在学生脑海中。
三、创设问题情境,展开合作探究
三角形全等证明是初中数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而这部分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全等证明的方法,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看图、学图的过程中去识图,去探究图形构造的奥秘。
如,在讲解ASA的有关内容时,我们可先创设问题情景:“小明不小心将三角形玻璃摔成了三块(如图1),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他想要去商店重新买一块一模一样的。那么,他该怎样做才能买到心仪的玻璃?”碎玻璃问题是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情况下,教师是用其巩固学生对ASA判定条件的理解,学生仅需按照定理选择出适合的那块玻璃残片即可。但我们可用该问题作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创设自主、愉悦的数学课堂,去培养学生自主思维与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展开伊始,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先将碎玻璃拼起来,在纸上描出它的轮廓,拿着纸去对比、去购买。”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把第一块玻璃拿上,直接去就行。”各种各样的想法接踵而来,组内讨论得热火朝天,不论学生所说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与ASA性质相贴切,在问题情景中、小组探究模式下,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这对学科素养培育有良多益處。
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可深入到小组内部,对经过组内讨论后所生成的结论性方法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进行引导。比如,有的小组,全体成员都想拿着①号碎片去直接购买。这时,教师就需要稍加引导,提出问题:“我们要是拿①号碎片去怎么确定三角形的边长呢?”学生被点拨后会快速意识到,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角,虽然有角度限制,但边长可有无限变化,若无其它数据的支撑根本没法购买。这时,有些教师会直接将学生引向ASA路线。但在核心素养培育下,我们应秉持的理念是在探究过程中不干涉学生自由发挥。在后续集中讲解时,我们可采取适当的引导策略阐述新的知识点。而这组学生在被点拨后,意识到测定边长的重要性,在拿①号玻璃前先将碎片拼起并测量其它三个边的周长,同样能达到购买玻璃的需求。
在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舞台、提供展示机会,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成员上台讲解他们所选择的具体方案。有的小组选择的方法较为复杂,甚至做了许多无用功,就像上文中所提到的小组,仅需要按照SAS定理测定两条边长后拿着①号碎片去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无意中”采用ASA,即拿③号碎片直接购置的小组提出表扬。这种方法不仅方便且数据准确。其它没有采用此方法的小组成员便会意识到,在这一问题情境中确实有更好的方案可供选择。教师便借此机会引入ASA的有关内容。当然,教师同时也要用善于用发现的眼睛看到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个人的努力,用鼓励性的话语去帮助每位学生树立学科自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课上课下的有效联动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更加侧重于结合书本内容与考试要求的习题训练,以大量的训练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抓要点、稳扎稳打,应减少作业数量,转而提升作业精度,将作业与生活结合,多布置一些实践探究型作业。
为此,我们要努力发掘经典题型与题目,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减轻课业压力,加深印象,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与解题效率。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尽情地进行想象与创造,有更多的时间去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把学生从题海的“牢笼”中拯救出来,驾一叶扁舟遨游数学之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身边的数学,逐渐培养与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系河源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研究”(课题编号:hy2005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任伟芳.为培育核心素养凸显概念教学过程而设计——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课的点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6(11):16-17.
[2]黄忠卿.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39.
[3]杨春权.基于例题教学的数学素养培养实践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3):54-55.
责任编辑 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