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双减课堂 学练提升质效

2022-03-27熊彦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增效减负

熊彦

内容摘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进行语言成文字的训练,不但要彰显它的人文性,也要发挥它的工具性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以达到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将“学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进课堂,让减负增效扎根在课堂上。

1.形式多样灵活,加大“练”的分量。

2.运用分层方法,用“练”进行因材施教。

3.注重练习效果,达到“练”的创造性。

关键词:增效  减负  学练结合

教育部近几年颁发的“中小学减负三十条”及“双减”措施反复强调要给学生减负,那么,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确保教育质量,我们能不能把作业设计,特别是家庭作业布置当作备课的内容之一进行精心设计容入课堂中,以尽量减少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效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课堂练习研究入手,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来精简学生负担,既有利于破解长久以来存在的教育难点问题,又能消除家长“减负可能会减质”的担忧。因此,我便把课堂练习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将“学练结合”教学方式引进课堂,让练习扎根在语文课堂中。

一、什么是“学练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具有适合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水平、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口语交际水平。而知识、语言材料、技能的获得和提升都离不开练习。

“学练结合”当堂训练是一种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该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学的策略,再通过教师点拨和引导的基础上进行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妥善处理学习与练习的关系,灵活协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学练结合”要求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教贵精简、学贵充分”的效果。“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下的学习活动时间,是老师有意识地围绕着“学”来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何时练字的书写,何时练用词的准确,何时练语句表达的通顺生动,何时练不同形式的段落结构、布局谋篇——这是练的内容与时机的恰当把握;怎样练听,怎样练说,怎样练读,怎样练写——这是练的形式与方法的巧妙设计;以及练的起点到终点的过程预设等等。这种以学定教,练在课堂的“教”与“学”行为的真正落实,方能让“学练结合”的课堂教学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二、“学练结合”课堂教学方式的尝试研究

(1)形式多样灵活,加大“练”的分量。教师要勇于打破机械枯燥乏味的课堂练习形式,使练习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将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以“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操作、游戏、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课堂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2)运用分层方法,用“练”进行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为此,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3)注重练习效果,达到“练”的创造性。语文课应当成为儿童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创造性地学习。因为活动性、实践性的练习无现成的东西可照搬,无固定模式可遵循,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①续写:学习了《漏》后,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②迁移:学习《桂林山水》中对漓江水、桂林山的描写句子后,出示下列练习:这里的花真多呀,多得_____________;这里的花真美呀,美得____________;这里的花真香呀,香得____________。③求异: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如学了《乌鸦喝水》、《称象》等课文之后,和文中的小主人公比一比,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④拓展: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可让学生通过查询、调查研究了解目前的环境状态,有什么想法,做简单的调查报告。促使学生拓展知识、发散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三、实施“学练结合”课堂教学方式的收获与感想

(1)“学练结合”的课堂让老师充分走进了学生,可以根本改变学生的作业习惯。小学生的学生习惯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我恰好利用课堂练习时间从作业入手,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克服爱出错的毛病,使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明显提高,完成质量大大改善。

(2)以练习为突破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效,确保“减负不减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消除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现象给学生带来的作业负担,从时间和心理上削减了学生的负担。

(3)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课堂练习为主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老师教的方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以练习设计为突破口,牽动了课堂教学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这一切变化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和反馈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越快发生。“学练结合”这一教学方式恰是行为和反馈关系的课堂结构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养成的。因此,只有将练习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才能真正地感悟语文,将“工具性”语文落实于课堂;只有将练习扎根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在课内完成,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沈秀芳,学练结合,当堂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知网,2014(12)

(2)《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猜你喜欢

增效减负
小学语文教育如何做到减负
仿生耦合风机叶片模型降噪与增效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研究
为英语作业增添快乐的色彩
学习利用英语军语,助推我军信息传输
春节已“减负” 送礼根难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