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与效果

2022-03-27高盼盼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 要:针对现实课堂中化学实验教学开设少、开设不足及对教学效果影响等问题,通过实践后,发现通过一些家庭小实验、社会调查、教学模型制作、微视频制作等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实验参与度和操作度来弥补课堂实验教學上的不足,还可以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培养学生兴趣、探究能力、责任意识和自信心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优化策略;实验教学;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05-0138-03

收稿日期:2021-11-15

作者简介:高盼盼(1989.11-),女,江苏省盐城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1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开设原则

1.1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1.1 符合课程标准设置要求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更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感性认识物质最主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是不可缺失部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加强课堂内外学生的的动手实验能力.因此,在科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能力为指导思想.

1.1.2 提高化学学习基础知识技能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从“火”的发现开始,科学家们通过一个一个化学实验为人们展示化学的魅力,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21天加热汞”经典实验,带人们了解和认识空气的组成成分、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化学世界经典守恒.中国的炼丹术、炼金术虽成果有待商榷,但其中创造了至今仍保留使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和化学器具.可见化学实验对于现代学生继续进一步认识世界,学习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1.3 增强学生化学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化学课堂学习方式以教师口头讲授知识和演示示范实验为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以被教育者身份,被动的接受知识单方向的输入,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习和思考,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培养一个全面、长期可持续学习的化学学习者目标,显然这样的学习模式是不可行的,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自己释疑,学生才能从中真正感受到化学魅力,更加积极参与到化学探究中,达到化学培养的目标.

1.2 化学实验教学开设原则

1.2.1 科学安全性

科学安全原则即教师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设和制定实验教学时,应该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进行授课,在具体的实验中,还应该考虑学生自主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譬如实验操作、实验药品是初中学生可完成的,尽量避免浓硫酸、浓盐酸、汞、白磷等有安全隐患的实验药品.

1.2.2 因材施教性

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在化学学习中各不相同的,可以说是差异巨大.因此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具备“天赋”的学生能够快理解老师要求并及进行探究实验,缺少“天赋”的学生只能按照老师或课本上内容进行模仿实验,甚至不明白做这个实验目的和为什么这么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为一时的成能力而差异对待,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在教学中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实验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2 目前实验教学效果的现状

2.1 主观教学观念影响实验开设率

由于应试教育的现状,在学生评价学习中仍以书面测试评价为主,导致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偏重于理论拿分,实验教学开设相对较少,对实验教学的轻视必然会对学生化学更深层次学习形成障碍.

2.2 客观其他因素影响实验开设率

目前化学课堂实验教学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演示实验,对于操作有危险性实验,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教学操作,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得到实验结论;二是分组实验,对于操作简单实验,学生在教师提前分好的小组内,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生间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即使教师按照课本开设演示和分组实验教学课,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目前各地有些化学药品属于管制使用范畴等问题,导致课本上的演示和分组实验不能人人100%参与,每个实验100%完成.

3 优化实验教学的策略

3.1 简易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操作安全、灵活多样等特点,更是受到师生的喜爱.笔者在仔细研读人教版化学课本——课外实验这一项时,发现实验难度低,简单易行、药品易得,于是在每章知识学完,会选取一个实验让学生回家完成,譬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布置学生利用生活中药品自己完成一瓶氧气制取,学生可以从药店购买2块钱一瓶3%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上网查阅资料发现新鲜的土豆或红砖粉可以替代二氧化锰成为催化剂,在家制取一瓶氧气.从简易净水器的制作到灭火器的制作,随着实验越做越多,由简单的实验,到复杂的实验独立完成.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化学能为生活服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他们渴望能用化学解决更多的问题,带来更多的神奇现象.

3.2 实地社会实验调查

正所谓“化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应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对于一些化学现象、化学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是停留在感知阶段,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并应用生活,从而导致部分知识学习时产生主观认知偏差,例如学生认为过滤可以除去所有颜色异味得到纯净水的错判,而实地调查中,带领学生走进污水处理厂,参过过滤池,发现过滤并不能除去颜色和有异味的污水,能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到化学问题、探究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能通过实地实验纠正主观的一些认知偏差,还能将知识进行类比和迁移学习.

3.3 录制微实验视频

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丰富有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存在2个问题:一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速度不同,基础较弱的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现象还未来得及消化,其他人已经得到实验结论,他们也就只能囫囵吞枣的学个大概;二是随着时间推移新知识增加,学生极容易产生多个实验操作、现象交叉记忆混乱、甚至实验现象遗忘;录制微实验视频能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基础薄弱学生通过视频,可以课后反复观看,跟上课堂落下来的知识差距.对于遗忘的实验,可以做复习作用让学生再次观察,重现当堂实验情景,加深学生记忆.

3.4 简单教学模型制作

在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微观知识和化学概念学习较为抽象,如果只用语言来解释,学生理解起来是其是相当费力的事情,即使语言很准确也得重复几遍,才能解释清楚、如语言稍有不准,学生理解更是非常困难.采用模型教具来演示就很直观,也有真实感,学生听起来,理解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还能很快学会、记牢、应用.

4 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而上述这些活动中,通过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有些甚至从他们身边熟悉的物品和现象出发,探寻生活中与化学有关活动,下课向老师咨询有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列化学问题和现象,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这种兴趣的形成不仅能使学生培养自己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自我的发现和满足,这是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强动力.

4.2 使知识得到内化

学生在学习蒸发结晶和冷却热饱和结晶时,经常将这两个概念搞混,对于温度影响溶解度,而导致晶体析出这样深层次的问题,更是束手无策.课后组织学生利用家里的白糖进行家庭实验<自制白糖晶体>,往一定量热水中加入白糖至不能继续溶解后,常温放置冷却饱和溶液,得到白糖晶体.实验结束,有的学生能到晶体,有的学生却什么都没有,有的学生也得到晶体了,不过不是在玻璃杯中,而是在操作台上,原来是溶液洒在操作台上,溶液蒸发得到晶体,此次实验失败让他牢牢记得2个结晶的区别.没有晶体的学生分析原因,都是溶液没有饱和,就急着冷却,在知道问题后,对原来溶液进行降温处理,通过改变温度来使溶液达到饱和析出.

这次实验“失败”却让他们彻底搞清蒸发结晶和冷却热饱和结晶,并真正明白晶体析出的影响因素,可以说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失败”,让他们在实验失败中学到了知识.

4.3 使能力得到提升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课时,提到水体污染这个词,每个人都掩鼻皱眉的,仿佛在他们面前正在流淌着一条被各种化学试剂污染的河流.面对这个误解,笔者决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个秦淮河防污染小队,对学校周围的河水进行污染原因分析调查,并对水体保护提出几条建议.在学生对河流周围调查并没有发现化工厂的影子,反而有几条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的管子,直观的改变的化工厂污染的印象,紧接着学生对一杯取来的样水,用刚学过的“水的净化”这一节知识进行水样净化,看到一杯浑浊的水通过他们自己的力量变得澄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骄傲和自豪.一个简单的社会实地调查,从污染源分析、怎么净化水方案讨论、实验操作得到一杯干净的水.

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观的教育.

4.4 使风采得到展示

无论是家庭小实验自我动手实验,还是实地社会实验调查团队配合完成调查,学生都在活动参与中,找到自己属于自己的位置,体现个人价值.而录制的微视频能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那更是增加学生自信心.在校园理化生学科艺术节时,学生利用大家熟悉的校园为背景,制作一期探究校园内指示剂的微视频实验.小小的视频好评如潮,视频主角还成为校园红人,同时荣获艺术节“二等奖”.艺术节之后在全班掀起一场微视频浪潮,各组结合课本进行实验尝试,踊跃参加各类视频竞赛.一个视频,一个竞赛,激起一帮孩子的热情,更是树立他们对未来学好化学的信心.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对于这帮孩子来说,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就能呈现别样的風采!

参考文献:

[1] 丁希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4(11):34.

[2] 胡红杏,王子君.中学化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路——以人教版九年级《原子的结构》

教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7):81-8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