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2022-03-27陆兰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策略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的运用能引导学生将数、形结合对应起来,降低其理解难度,提高教学的效果.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十分有益.教师应该明确数学教学会有的问题,了解数形结合在教学内的运用意义,然后将数形结合,灵活地运用进教学中,让数学教学更具科学性,促使数学教育获得成功.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05-0052-03

收稿日期:2021-11-15

作者简介:陆兰(1987.2-),女,江苏省徐州新沂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在数学中,形、数属于基本、古老的研究对象,在某一条件之下,两者能够互相转化.近日,在学习多边形面积中,有一道这样的问题:一块长方形铁皮,长是5米,宽是3米.把它剪成直角边是4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多可以剪成(  )块.不少学生的算法就是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算出可以剪出187个直角三角形,究其原因是脑海中没有形成剪切的过程,剪切时我们是先剪切出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又可以分成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切正方形时,一排可以切12个余分米,可以切7排余2分米,一共可以切出168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显然多余部分的面积156平方分米大约是19个三角形的面积,实际上一个三角形都切不出来.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剪切方法,再通过图形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只有数与形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本题的本质.

實践表明,小学生思维倾向于具象思维,但数学一般抽象性更强,联系结合具象的形及抽象的数,能够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让教学更为科学趣味,提高教学的效果,并促使学生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1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不重视数形结合

在小学阶段,传统教学观对教学还有着较大影响.在课堂中,为确保教学的效率,完成教学的具体任务,教师会对理论式教学更加情有独钟,不会对学生特点、能力充分分析,不能对数形结合灵活运用,让教学更适应学生.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分配律中,教师注重结合主题图,通过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学习分配律,充分理解分配律中相同乘数和不同乘数在图形中的表征,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乘法分配律.但若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灌输,则会让教学变得更难,影响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例题的教学,启发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枯燥的算理算法.

1.2 教学方式太刻板

在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刻板问题,属于一个普遍问题.其实,可用于数学教学的方式丰富多样,比如,可以通过游戏教学,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不同的数学概念;或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抽象问题及定义,都可以借助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或利用微课教学,促使学生尝试自学,促进其思维发展.但在具体课堂中,更多教师对多样教学法的运用有限,让数形结合的运用没有优秀条件,也影响教学的生动及趣味性.

1.3 不重视学生主体

在教学时,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也属于一个常见问题.小学生一般好动、好奇,为保障课堂的纪律性,教师会尝试主导课堂,不能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充分机会.为关注整体学生的学习,教师也会忽视学生个体,不能为其个性发展留出机会.有的学生有着良好的理解能力,但有的学生却理解能力不高,他们需要数形结合辅助学习,对各层学生需求的不能兼顾,也让课堂教学会降低针对性,影响课堂效果.

2 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意义

2.1 化难为简,降低思维难度

在数学中,数本身属于一类高度抽象性的东西,其次,对各类数学理论分析可知,它们也存在描述抽象、严谨的特点.数学本身属于抽象性偏强的学科,但小学生的抽象能力不足,思维存在明显的具象化,两者的不协调性,会让教学不能顺利开展,获得理想的授课效果.但是,数形结合的存在,可以让教学达成化难为简的效果,在遇见抽象的理论时,教师可以将理论结合实际图像,让学生直观了解理论.当在遇见数字时,教师可以将数字联系学生生活、常见事物的图像,让数和对应的形结合起来,为学生充分降低理解难度.

2.2 锻炼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中“授人以鱼”往往不如 “授人以渔”.数形结合是数学中一类关键思想,它对各类数学题的解答都有着高度影响,特别在几何学习中,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尽快找到解题的科学方式.为此,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能让教师在课堂中,不断锻炼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使其树立科学解题、正确思考的意识及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  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

3.1 数形结合,直观表达

在小学,特别在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其学习需要多看,通过对图形多分析及比较完成.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它确十分抽象.在教学中,借助数形结合,将抽象数学、具象图形进行结合,可以提升直观表达的效果,让学生尽快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带领学生了解新知识、难问题时,教师都可以借助实物、多媒体设备,展示结合后的数及形,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条件.

以“千克和克”为例,克、千克是数学学习中需要了解的基础概念,它们是表示重量的单位,也是抽象性较高的两个单位.在教学中,传统教学不能让千克、克充分和生活、实物联系起来,会影响学生理解,也提高教学的枯燥感.为此,教师需要借助教室内、生活内的常见实物,带领学生了解克、千克的概念.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用手掂量、用秤称量教材、文具盒、水杯等不同实物,比较它们的重量.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将不同实物的重量,通过克、千克的单位表示出来,比如水杯300克、大瓶饮料1千克等等,再将不同实物通过图形、表示重量的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此时,学生对克、千克都有了自己的了解,他们已经明白一个300克的水杯,会比1千克的饮料更轻,教师可以再展示一个书包、一根铅笔、一袋牛奶等实物的代表图形,鼓励学生基于个人的认识,分辨比较它们的重量大小.在数形结合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更快把握千克、克,了解哪些物体比哪些物体更重,了解各物体使用哪个重量单位才更合理等,提高教学的效果.

3.2 数形结合,协调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知识传递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学生思维正从具象性往抽象性的思维进行转变,其具象思维的发展十分迅速.而在教学中,数学问题一般以数量间关系、数的认识为主,由此可见,学生对抽象数学得出理解还与学生思维发展有着一定距离,让问题的解决显得更为困难.在教学时,教师要对数形结合灵活运用,展示数、形的问题,让学生对题目内不同符号的运用独立思考,使其逐步将数形关系厘清,协调发展具象、抽象的思维.

以体积为例,在教学中,学生对体积的单位、概念识记一般不存在问题,然而,他们在判断具体实物时会有问题,不会非常确定.究其原因,是学生抽象、具象思维出现了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联系实物及体积单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建立生活内具体物象,尤其是和体积相关的,比如长方体式的笔筒等等.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对体积的内涵、特质还有外延充分了解,这属于学生逐步抽象化的学习过程.而在学生构建体积表象,且对体积概念十分熟悉后,教师应该做好引导,使学生了解两者联系,直至最后,让学生巩固原象系统、反映系统,实现思维的发展.

3.3 数形結合,助力解题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解题,锻炼其解题能力,是教学的关键任务.而在小学,学生一般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偏低,即使题目给出了已知条件,也不能想象理解题目深意,自然不能尽快解题.在数形结合的指导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尝试画出数学的图形模型,将题目的真意通过图形展示出来,发展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而该类思维对学生后续的解题十分关键,教师要持之以恒,做好展示及引导.

比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中,当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知道周长计算的方式后,便需要他们学习用周长概念,对生活内的问题尝试解决.但实际上,往往存在学生理解概念,却不能灵活运用,对数学题合理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理解数学题,不能将题目条件和图形结合起来.为此,在教学时,在数形结合支持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解题.以“一长方形的花园,长为15m,宽比长少5m,求花园的周长?”为例,在本题的解答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用长方形简图表示花园,在分析“长为15m”后,将数据在长方形的长边上标注,再在分析“宽比长少5m”后,通过数学计算,将宽的数据标注在简图上.此时,长方形的长宽条件都十分明显,学生在分析长方形的边长特征后,便能简单的利用算式完成计算,提高其解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会这一方式后,他们后续的解题也可以自主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其解题的方式更加科学和效率.

3.4 数形结合,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忆的能力,可以使其在对更难的数学学习中,了解各公式具体差异,发展数学能力.而要让学生在理解后,对数学知识快速记忆,通过图形方式便更容易达成目标,使其完全消化数学理论.为此,在数形结合的支持下,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以数和形的结合,带领学生理解、巩固数学理论、解题方式、公式运用等内容,使其能提高理解,在对数学知识充分记忆的基础上,提高解题的效率及准确度.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此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仅仅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计算理论,往往让教学更为枯燥,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解答面积题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以记忆图形的方式,记忆解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可以展示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做辅助线的方法,再对图形进行变化,可以变成长方形.为保障此步骤展示的科学性、直观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实现.然后,在上述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原理,了解它和长方形的特殊关系,再基于对面积的理解,找到正确的解题公式,实现顺利的解题.在此过程内,图形转化为学生提供了理解解题方法的机会,而图形式的解题原理,和枯燥的解题理论相比,更有利于学生记忆,可以提高其记忆的效果,提高其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容琼.探究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女报(时尚版),2020(03):1.

[2] 薛敏.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孩子天地,2019(28):147.

[3] 韩英,殷爱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385(01):85-86.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小学数学策略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