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 的理论蕴涵及实践探索
2022-03-25李丹
李 丹
东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经验总结,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百年历史经验为指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蕴力,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以文化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问题,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让人们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2]。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发挥文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助推作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以文化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办学方向、关乎育人根本,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高校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五大职能。在五大职能中,人才培养居于首位。教育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化人的过程,是将人类已经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成果转化为人类个体内在本质力量、促进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进步的过程。因此,用文化铸就教育之魂,“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教化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尽可能多的持续输送高品质的文化资源,借助文化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发挥“以文化人”的优势,实现文化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教化、人文精神的培育、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将“以文化人”理念深深嵌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
2.“以文化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
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联合互动关系,二者在精神实质、价值取向和教育功能上是内在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有文化底蕴、体现文化内涵的树人工程,体现出强烈的渗透性、融入性、过程性,因此,文化要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丰富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发挥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引领人的功能。首先,发挥课程育人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课程教学除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还包括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类课程的有效结合点,注重各类课程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导、思想引领、人文养成。其次,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融入于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使青年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的感染、感召、感化中自觉地接受教育。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日常生活环境对其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融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宿舍生活、校园生活中,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悄无声息地接受教育,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3.“以文化人”是高校坚持马克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现实需求
文化是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重要资源。“以文化人”是通过文化的滋养和引领,解决“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复杂矛盾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强盛。伴随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变革,“以文化人”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坚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信仰追求,维护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的思想理论基础。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要不断发展“以文化人”,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用以治国的文化内容的属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师生广泛认同的文化形态中深化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还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与多元社会思潮并存的辩证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开展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大力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和引领力,推动理论创新,优化话语体系,丰富传播方式,实现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广泛高度认同,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体现在文化育人各项具体工作中。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理论蕴涵
伴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从思想引领、实践探索、价值旨归三个维度,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学理思路和内在蕴意,将文化育人优势转化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助力。
1.思想引领:将繁荣兴盛的优秀文化内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基石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上层建筑部分,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又以其相对独立性能动地影响着社会和人的发展。[4]“文”是“化人”的基础,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以文化人”必须以文化的繁荣和兴盛为基本前提。没有繁荣兴盛的优秀文化,“以文化人”就会无根可寻;没有创新发展的先进文化,“以文化人”就会失去内在动力。在运用“以文化人”理念指导育人实践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获得思想认同和精神共识,从而客观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度。
可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这一命题的存在,一方面要求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作为积淀,另一方面也要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更为先进的文化,为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质量提供丰厚的文化基因。这就要求“以文化人”的“文”必须是体现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成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开拓创新既是对不断进步的社会的积极反馈,也是对青年学生成长需求的及时回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优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引领,凝聚文化内核,充分彰显文化对青年品行塑造的持久性与深刻性,帮助广大青年群体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2.实践表达:将务实有效的“化人”方式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生动力
在思想文化多元的时代,将“以文化人”传统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进行创新性的阐释和创造性的发展,使之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真正发挥引领方向、凝聚共识、动员力量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高校“以文化人”实践创新的核心内容。因此,“以文化人”的“化”是关键,探寻务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将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长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感染人、塑造人,将“化人”的实效转化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内生力量,从而对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成效产生深远影响。
高校“以文化人”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青年学生在自己的文化生活中完成自我教育,即用人的生存方式教育人本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获得青年学生的认同、提升青年学生的兴趣、激活青年学生的内生动力。文化作为人在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生存方式,具有内在的强烈感召力。将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就是要激发先进文化现象中的感召力,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使青年学生在吸引的基础上接受,在接受的基础上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内化,在内化的基础上践行。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量,一方面,科学把握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里特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文化的契合点,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凸显这个契合点,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校园活动实践中对文化共鸣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使青年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感化和感悟中自觉审视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化人”的效果。
3.价值旨归: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固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务
新时代高校以文化人研究,在对“文”的剖析及“化人”的践行基础上,还需要厘清将人“化”向何处的价值追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这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以文化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拓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可见,新时代高校的“以文化人”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显的协同互动关系,二者在精神实质、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上是一致的。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这一命题的探索,要从价值旨归的研究视角,深刻解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现代化教育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6]《决议》对新时代文化育人思想进行高度凝练和概况,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提供了科学指南。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务必要将《决议》中重要指示精神,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构建更高质量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同时,还要以《决议》中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塑造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行,对青年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政教运作与信仰建构,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实践探索
2016年以来,文化育人与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一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和落实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发展、新突破,需要不断总结“以文化人”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内容、方法、载体,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1.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文化传承,坚持文化自信,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把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大逻辑下,“以文化人”就有了更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探索“以文化人”的内容,以最新的社会主义文化成果鼓舞人、引导人、感染人。纵观古今,无论是古代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是五四运动以来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革命文化,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发展和丰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以文化人”特质。[7]因此,高校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发展,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建设。首先,挖掘中国古代德育体系中的人文蕴含。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掘和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内涵,运用传统德育文化中的精华要义,规范青年言行,提升青年素养。其次,探究五四运动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中的人文蕴涵。中国革命文化所具有的群众性特征就是“以文化人”传统的时代彰显。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学习借鉴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感,为培育时代新人凝心铸魂。最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人文蕴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旨在弘扬中国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发展进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运用其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方法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式发展,要注重激发“以文化人”的内生动力,不断创新“以文化人”的有效方法。首先,提升理论素养,以最新理论知识教育学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建设一支人格正、业务强的高校教师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各高校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及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例如,通过改进教师考核制度和方式,完善优秀教师奖励措施,开设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班,努力深化教师队伍改革,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其次,厚植家国情怀,以最真挚的情感教化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作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8]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家国情怀,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情感展现出来,教师不但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阐明大道理,还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讲明人生小哲理。要探索有益于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和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文化力量。最后,坚持榜样引领,以最优秀的品格影响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就强调了优秀青年的朋辈引领作用,他希望青年模范们能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为广大青少年做好表率。同辈群体中的互动最为密切,感染也最为深刻,校园内多一些优秀群体,多一些来自同龄人的鼓舞和引导,对于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实践行为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可以探索创新丰富多样的校园评优,校内竞赛等形式,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在朋辈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帮助青年学生共同成长。
3.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运作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或信息,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所运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过程,即是高校在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从主体选择到内化整合,再到外化实践的反复过程。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载体十分重要。202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9]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载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根据活动实施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理论学习性活动载体、实践体验性活动载体、文娱体育性活动载体等,其丰富的载体形式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表达着价值观塑造的一致诉求,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达到“以文化人”的目标要求。此外,高校还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媒载体。根据《意见》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中,落实到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都市类报刊和新媒体等各级各类媒体,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0]近些年,网络文化凭借现代技术展现出巨大的优势,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跨文化、开放性、互通性的信息传媒载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媒载体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化进一步整合与交融,利用网络受众广、快捷性的特有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网络活动,在生动鲜活的网络话语中,增强与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与青年学生的距离,弘扬社会主旋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例如,加强大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