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健康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实证研究

2022-07-26郭洪芹罗德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满意度

郭洪芹, 罗德明

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以“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互补”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常态。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深远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复杂严重的趋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如何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最终增强大学生心理适应力,提高其心理素养,非常值得探究。

有研究者应用了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并探讨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构建了以爱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对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历程及现实困境等提出了思考与对策。总体上看,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从理论和思辨的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展论述,相关的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尝试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研究,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满意度的现状、原因及提升策略,以期丰富高校心理健康课的理论研究,为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课程乃至思政课程改革的建设与发展。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满意度的研究假设

1.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满意度内涵

混合式教学(译自英文Blended learning),指一种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结合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优点的教学模式。[1]张博等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借助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重新划分,使教学在“线下”与“线上” 两个空间同步开展,从而拓展教学功能,提升教学效果。[2]

“满意度”概念最初产生并应用于西方商业领域,后逐渐被运用于教育领域。学习满意度是学习者对课程的实际质量感知与个人期望进行对比而形成的一种主观情感反应,是对学习者预期目标达成程度和对课程的喜爱程度的度量。[3]研究大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不仅能分析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体验及收获等,也能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本研究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把大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分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五个维度的满意度。

2.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

第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与“课程设置要求”因素显著相关。混合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情境教学相结合。优质的混合式学习环境、技术和在线工具等是学生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假设: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满意度会受到线上网络平台的流畅度和人性化、线上线下课程的衔接性、情境性等课程设置因素的影响。

第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与“学生学习态度”因素显著相关。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线上网络学习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线下学习的体验和收获。学习者个体特征,如学习态度、能力与动机等通过学习交互程度和学习成就的中介作用对满意度产生较大的间接影响[4]。本研究假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效能感、学习兴趣态度等皆是影响学生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第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与“教师教学水平”因素显著相关。相对传统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并能整合技术、内容和方法三个因素应用于混合式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5]。因此,本研究假设:教师的总体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课程”和“学生”因素需要通过“教师”因素呈现。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校大一新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面向全国高校选课学生随机抽样,共回收有效问卷4 029份。样本基本情况如下:女生2 545人,男生1 484人;来自省会城市的学生691人,地级市864人,县市1 281人,乡镇677人,农村516人;人文类专业891人,理工类1 139人,经管类1 355人,艺术类183人,其他专业461人。

所有调查对象均已学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并对调查问卷知情同意,调查样本适合研究要求。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为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问卷”,问卷共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语,主要目的是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要求及结果处理等,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同意;第二部分为样本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大学前常居地、专业类别等;第三部分为研究内容的调查项目,包括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影响因素等,共包括25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评分,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等,分别计为1至5分。其中,满意度变量共5个项目,包括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总体满意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变量分为教师整体教学能力、课程设置和要求、学生学习态度三个维度,其中教师因素变量包括项目Q1-Q6,课程设置因素包括项目Q7-Q13,学生学习态度因素包括项目Q14-Q20,具体项目见表1。

表1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3.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采用SPSS 23.0和AMOS 24.0处理所收集的数据。首先,分析大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状况。其次,将有效问卷随机分为两部分,一半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一半做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炼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要求、学生学习态度三个变量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学生满意度的影响,进而提出满意度的提升策略。

三、研究结果分析

1.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现状

根据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满意度、教学内容的总体满意度、教学过程的总体满意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体满意度、考核方式的总体满意度的评分分布以及满意度五个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分析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满意度的现状,具体结果见表2、表3、表4。

表2 学生满意度频数分布表(N=4029)

表3 学生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N=4029)

表4 学习效果反馈的频数分布表(N=4029)

由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评分为“非常满意”的比例平均超过60%,说明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的总体满意度均较高。

据表3可知,学生对混合式心理健康课总体满意情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满意度均值在1.41-1.58之间,平均值小于1.5,标准差处于0.61-0.78范围内,表明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非常高,但满意度评价的波动幅度较大。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发现,80%以上的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提升心理素质、用更合理的认知认识自己和他人,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身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坚定的意志品质、遇到心理困扰会主动寻求帮助,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但仍有10.84%-25.84%的学生对课程的收获感觉一般,甚至有学生认为无法从中学有所获,无法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说明课程仍有待完善。

2.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利用SPSS23.0对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要求、学生学习态度这三个预测变量都中度相关,与效标变量满意度呈中高度相关,且都达到显著水平,不具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5 变量间的相关矩阵(N=4029)

设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要求、学生学习态度等变量为自变量,满意度为因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各变量对学生满意度的回归摘要表(N=4029)

从表6可以看出,R2=0.735,F=923.436,且显著,教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要求、学生学习态度这三个自变量共可以解释满意度73.5%的变异量;并且,三个自变量的影响均达显著,三个自变量的Beta值均为正数,表示其对因变量满意度的影响为正向,故研究假设1、2、3成立,对应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是0.403、0.274、0.237,从系数大小来看,教师教学水平变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课程设置要求和学生学习态度变量,即教师的教学水平越高,线上线下课程设置越好,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主动性越强,从课程中收获的越多,则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越高。

3.主要研究结论

第一,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五个满意度指标中,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最高,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相对最低。第二,超过70%参与调查的学生能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实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教学目标,但仍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课程学习收获不大,甚至个别学生不喜欢混合式教学方式,尤其是对参与体验式学习任务的完成感到困难。第三,相较于课程设置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两个变量,教师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回归系数最高,表明“教师教学水平”因素对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教师教学水平越高,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就越高。

四、混合式教学满意度提升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不断追求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准的高效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更需要进一步通过完善课程考核方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策略,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体验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1.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学生满意度

结合当下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大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成长反映在课程评价与考核中,让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效果越来越满意。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更倾向于使用深层学习方式,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策略具有较强的考试导向。[6]这类学生虽然不占主流,但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满意度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学生学业成绩和切身利益的考核评价方式,应该从修订课程大纲入手,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度充分反映在最终的课程成绩上去。同时要不断完善课程期末考核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注重考试形式和内容要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尤其要能通过期末考核反映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水平。坚决杜绝课程考核流于形式,浮于表层,造成“学跟不学区别不大”,“认真学跟不认真学并无两样”的现象。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升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2.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争取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满意度

指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着力强调学生主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7],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有强烈的求知需要与学习动机。因此,混合式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与心理需求,用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先进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不仅仅是心理健康课,思政课或专业课等都可以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等体验式线下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全心投入学习过程中,从情绪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进一步激发情绪背后的学习动机。

身处数字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与交往上常常过度陷入网络虚拟世界中,部分性格孤僻、不善交流的学生极有可能不适应、不喜欢甚至抗拒线下课堂参与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因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必须在教学设计上更偏向于整体与个体的融合,通过课堂整体氛围带动个别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个别不愿意投入课堂体验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意愿,善于利用课堂的团体动力影响每一个学生,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3.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满意度

教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调适等,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开始,不断改进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要素,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支持的主客观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总体上看,“人”比“物”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要大[8]。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是主导性因素,教师须花大力气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中提升教学水平,通过生动的教学呈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体验越来越愉悦,获得感越来越强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上都能学有所获,提升学生满意度,进而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这一主导者只是外因,需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起作用。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程度直接决定着其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因此,在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策略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力和学习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满意度。

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线上教学以“认知、情绪和人格”等知识学习为主,线下教学则以发展认知、管理情绪和塑造人格的技能练习为主,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充分展现了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特色优势。心理健康课的混合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知识以“知其然”,通过线下课堂的参与体验和实践应用“知其所以然”,再辅之以课外心理问题的解决,最终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的“意识—知识—技能”三层目标。本研究显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充分表明了心理健康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势;而影响心理健康课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教师—课程—学生”三因素模型,是所有课程教学效果的共同因素。因此,本研究结论既是心理健康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满意度的具体呈现,也为其他课程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证支撑。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