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革命”的思考

2022-03-25李蕙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人力资源管理

李蕙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管理系,广西 桂林 541199)

当下,中国职业教育面临大改革、大发展、大挑战时机,正在突破发展瓶颈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快速转型,提质培优成为关键。要达成提升育人质量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作为教育教学“最后一公里”的课堂的作用。正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中所指出的,我们要向课堂要质量,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为此,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职业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大类的一个重要专业,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育人,成为重要议题。

一、什么是“课堂革命”?

“革命”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根本改革”之意[2];在《辞海》中有“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之意[3];也被认为是事物在某种转换过程中而产生的结构性改变[4]。从上述对“革命”的理解来看,“课堂革命”就是要使学校课堂发生质的变化。有学者认为,“课堂革命”是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改革[5],就是要破旧立新,破除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全面、深刻、根本性或彻底的改革[6]。笔者认为“课堂革命”并不意味着对现行课堂教学全盘否定,而是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改革,是立足于实实在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一场持久进行的改革。

课堂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课堂教学的主体包含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那么,高职院校“课堂革命”的主体应该是谁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2020 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生源为例,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高职学生来源越来越多元化:21.12%的学生来自高职对口招生,35.22%的学生来自高职单独招生,43.66%的学生来源于普招。客观地说,学生生源多元化确实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但是,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来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课堂教学的发动机[6],既是规划者,又是指导者、实施者、激励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从这个角度来看,影响课堂效果的最核心因素是教师,有了好老师,才有好课堂。只有通过教师“教”的行为改变,才能引领学生“学”的转变,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课堂革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既是课堂教学革命最大的推动者,也是课堂教学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5]。教师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勇敢地进行自我革命:摒弃拿起书本讲理论、单纯传授知识的习惯,由以往传授教材知识为主向以教材为载体的素养、能力培养转变;由关注学生一般性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浅表性学习向关注学生融专业高级知识、技能、智慧、情感和信仰于一体的深度学习转变[6]。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课堂革命”的必要性

要回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革命”的必要性问题,首先要厘清什么是高质量的课堂。笔者认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既是对高职院校高质量课堂的最好诠释,也是高质量课堂的标准和要求。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培根铸魂;其次是启发思维,开启智慧;再次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即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具体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引领学生深刻感受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知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该摒弃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通过知识传递、技能训练,在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彰显生命的活力,激发思维自由翱翔,碰撞出信念、智慧和情感的火花;教师要为学生打开一扇全新的窗户,将课堂与时下的社会生活、广阔的世界联通起来。另外,从受众面来看,在上述氛围之中,所有学生都会得到关注,特别是那些原来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学有所获,乐学愿学的动力得到激发。

落脚到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看,学生将来的工作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选人、育人、用人、留人”,高质量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引领学生在价值层面追求向上向善,在此基础上提升个体认知能力、挖掘个体潜力、激发智慧,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具体来说,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大视野的人,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人,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技能的人。

事实上,现实的课堂教学并未完全达成高质量课堂的期待。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与高质量课堂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育人理念是教学行动的先导,是方向、思路及教学行为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什么样的理念,决定了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尽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发生了很大转变,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深受传统的“知识为本位”观念的影响,在“知—情—意—行”四个教学目标中,常常把“知”即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目标,认为“把知识装进大脑即为教育教学的成功”。在教学方法以及整个教学设计上依然停留在知识灌输式教学上,在学生价值观养成、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关注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重视不够。

二是部分教师把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前沿理论、技术、资源并加以运用的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需求、专业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一些教师尽管怀揣科学的育人理念,却因学习、运用、实施能力不足等问题,未能将教学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前沿精准对接,难以将先进的理念落地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实际脱节,学生的学习“有用性”体验不明显。这既是课程内容的外部适应性问题,同时也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内部适应性问题。课堂上教师输出的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与现实需求相左,学生获得感低。这不仅与课程教材的选择相关,更与教师与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接轨的密切程度及与时代发展同步程度相关。

四是教学方式方法大多采用“存储式”教育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存储式”教育教学方式难以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在教学中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满堂灌”“照本宣科”“闭门造车”等状况,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强,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上述问题,要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打开学生心灵,促进师生情感灵魂对话,实现价值引领、启智增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堂革命”亟待进行。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课堂革命”的策略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革命”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既要解决根子上的教学理念问题,又要解决方式方法上的行为问题。

(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革命——“心灵革命”是引领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及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行为方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首先,教育是播种“爱”的活动。作为教师,首要是有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发自内心希望学生好、关注学生成长,这是教师所有工作的人文关怀底色。只有教师点燃了自己内心“爱”的“星星之火”,才能形成“课堂革命”的“燎原”之势。

其次,教师要深化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教师要对知识、能力、价值观三要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将知识—能力—价值观的位次顺序转变为价值观为首要引领要素的排序模式:价值观—能力—知识。两种不同的排序彰显了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前者的底层逻辑是教学目标以传递教材知识为主,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内容讲解清楚,学生的任务是识记好教材内容,这是一种存储式教学。后者的逻辑则是以知识为基础和载体,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首要实现正确价值观养成,其次是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启迪智慧。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未来发展,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升华人格修养,完善自我,锻炼意志品质,提高能力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说,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教会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进取、奉献等。在这样的育人理念引领下,教师在课堂上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进行情感和灵魂的对话,在思想的碰撞之中,师生关系亲近、情感交融,学生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课堂活力四射,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的是愉悦及满满的正能量,学习内在动力陡增,并辐射到其整个生活中。

(二)“内容革命”——“课堂革命”的关键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课程内容的取舍、设计是“课堂革命”的关键。现行课堂的课程内容载体中,教材处于核心地位。往往每一门课程主要依托一本教材,课堂上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大多围绕一本教材组织实施。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材大多遵循知识本位原则编撰,存在内容较为陈旧、与行业和职业发展实际对接不够紧密、理论性过强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难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此,“内容革命”一方面要加快教材内容、形式的“革命”进程,选择或编撰与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发展相切合的教材,做到课程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新知识、新技术、新发展无缝对接。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要在“价值观—思维、能力—知识”的教育教学价值观的引领下,转变过于依赖教材的状况,主动与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紧扣行业发展实际,常变常新,将行业新发展、新知识技术融入课程内容,解决内容外部适应性问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整合教学内容,探索具有管理类学科特色的全时空、深渗透、多元化生态课堂,保障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职业性,解决内容内部适应性的问题。比如,结合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计开发接近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引导学生“做中学”,锤炼价值观、掌握理论知识、提升能力。又比如,探索将课堂搬到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一线,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业人才寻访服务的要求整合为课程内容;或者依据“生活即管理”的特点,挖掘生活小事中的管理元素作为教学内容,等等,将校内课堂、生活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融合,打造生活、学习、实践、就业相融合的管理类课程教学生态闭环。

(三)“方法手段革命”——“课堂革命”的抓手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手段是连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关键。在从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素养为本位的教学转变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手段革命是“课堂革命”的抓手。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将学习方式区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发现借助听讲、阅读、视听、示范等方式进行被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分别为5%、10%、20%、30%,而主动学习的则高很多:小组讨论方式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为50%,小组实践体验(“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方式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为75%,以教会他人(或者马上应用)方式学习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为90%(见图1)[7]。

图1 学习金字塔

这个研究发现给教学方式方法革命带来了重要启示。要提高课堂质量,必须引导学生多采用讨论、实践、教会他人等主动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教师的教学策略中观角度来看,秉持OBE 能力导向教育理念,以任务和能力为导向,结合信息化相关技术,探索项目教学、情境式教学等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使用;另外,教师可以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通过加大校企融合,创造实战机会,构建“理论—实战—理论”的教学循环,给学生提供“做中学、训中学、研中学、创中学”的实战训练,增加获得感、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从教师具体教学行为实施的微观角度来看,要强化具体的、个体化的各项教学技能、技巧,斟酌语言表达、节奏把握、表情神态等细节对达成教学目标的匹配程度。比如知识点应该怎么传授、讲解到何种程度,需要留下多少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如何把握最佳提问时机,课堂讲授的语音语调、节奏快慢、语言风格特点,课堂上来回走动的适宜速度、与学生目光接触的方式和频率等这些具体的、微观的方法手段,应成为教师“课堂革命”需要关注的重要细节[8]。

(四)“学习革命”——教师持续学习是“课堂革命”的坚实保障

归根结底,“课堂革命”的核心要素在于教师,而教师的“革命”动能源于持续不断的学习。教师习得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才有可能实现行为层面的“脱胎换骨”。教师的工作是“教”,事实上其本质乃在于“学”,特别是在新时代,教师必须创造性地提升日常的教学实践能力,首先要成长为“学的专家”,其次才能成为“教的专家”。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人生是持续学习的人生[9]。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要实施常态化的“学习革命”,除了要学习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外,更要关注世界发展、国家发展大势,要关注“00 后”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学习顺应新时代发展所需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技术,发掘和利用新资源。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保持教学的先进性,让自己成为拿起书本能讲理论、挽起袖子能干活的“双师型”教师,为打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优质课堂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源泉。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APP学习软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为明天的课堂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