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2022-03-17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湘江战役桂林

李 慧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2021 年4 月25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参观时表示:“我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1]从这段饱含深情的话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湘江战役史的珍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对传承红色基因的殷切期望。湘江战役发生在桂林境内,从1934 年11 月25 日起,中央红军由永安关和雷口关先后进入桂北5 个县,至12 月13 日止翻越老山界进军贵州,共历时19 天。这19 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军官兵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湘江战役的壮美篇章,有数万名红军将士长眠在桂林这方热土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政课宝贵的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善于挖掘与运用。自“红色资源”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红色资源是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的视角从课堂教学转向社会实践。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观看红色影片、学生自由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但由于缺乏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参观后教师没有及时引导与总结,或实践成绩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等原因,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和功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共同发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本文立足湘江战役红色资源,试图在高校思政课中构建“听、思、看、行、悟、写”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和正确认识“四史”,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一、夯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编写《红色湘江》校本教材

桂林红色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辖区范围内(6 城区11 县)领导人民革命斗争所形成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各种精神及物质载体的总和[2],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桂林的红色资源比较丰富,尤其以红军长征过桂北的遗址遗存更具代表性。目前“广西共登记红军长征过桂北遗址遗迹118处,征集文物、档案资料1143 件,其中湘江战役遗址共21 个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如灌阳县有新圩阻击战战场遗址、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碑、红五师指挥所、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等湘江战役系列旧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红色资源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思政教材,既包含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也蕴含着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和崇高品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4]现行高校思政课教材是全国通用教材。教材编写无法兼顾每个地域的特色。我们可组织教师编写《红色湘江》校本教材,以夯实实践教学内容,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

《红色湘江》教材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湘江战役概况。可从背景、经过、结果等方面来写,对新圩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详写,突出战斗的激烈程度和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第二部分:红军长征过桂林。包括历史文献资料、遗物、红军干部长征回忆录、军民情谊等板块内容。第三部分:湘江战役纪念设施、遗址遗存的修建与保护。包括“战场旧址、渡口旧址、指挥部旧址等遗址遗存,和烈士墓、纪念碑、纪念园、纪念馆等纪念设施”[5]。

编写教材时要重点突出“红色湘江、英雄壮歌”两大主题,让学生明白: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红色湘江》教材,史论结合,增强政治认同,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

二、请专家进校园讲述湘江战役史,为学生点亮理想之灯

首先,我们可请有关专家学者进大学校园开展湘江战役史的专题讲座,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一是全方位多角度介绍湘江战役,包括湘江战役的概况、湘江战役的历史启示等。二是介绍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保护搜集工作情况,包括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纪念塔、纪念碑、纪念馆修缮情况,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情况等。三是介绍桂林重走红军长征路、红色线路开辟工作情况。目前已开辟“桂林—兴安—资源—全州—灌阳”等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线路,要求同学们课外阅读陆定一的《老山界》、丁玲的《红军长征记》等文章和书籍。

其次,可以邀请革命烈士后代、老红军来学校给学生做报告,讲述红军在桂林的战斗历程、湘江战役的悲壮故事。如可请韩伟将军之子韩京京讲述湘江战役的历史,还可以现场发一些回忆性的文字材料给学生阅读,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三、发挥校园文化隐性育人功能,照亮学生前行之路

首先,要把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及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融入校园物态景观,如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学楼、凉亭、广场、场馆、道路、池塘以及花园等,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可在学校会场建造陈树湘的雕像或军爱民、民拥军的场景浮雕,在图书馆展示原总政治部在桂林颁布的民族工作文件、红军战士书写的标语等等,从而让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其次,在校园内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可建立湘江战役史馆,展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艰苦历程以及湘江战役的重要影响,让学生感受“坚定信仰、无限忠诚、钢铁纪律、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参观体验红色景点,全方位挖掘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价值

湘江战役红色资源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伟大的革命精神。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结合社会实践,带学生去湘江战役红色景点参观、体验、感悟。

一是教师可利用节假日或实践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到湘江战役革命纪念馆、纪念园参观学习,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体验和感悟湘江战役的艰苦历程。

二是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进行体验式教学。红军长征途经桂林的历史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资源。只有亲自用脚步丈量,才能感同身受当年红军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可选择“桂林—兴安—资源—全州—灌阳”红色线路中的一段,也可单独去翻越老山界,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五、综合考核社会实践成果,使湘江战役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高校思政课每门课程都有社会实践课时,为了取得实效,教师应加强指导,明确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目的、实施方案、基本要求、考核形式等,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可提前布置好选题,让学生充分论证,最后确定选题。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实践学习作业,作业应占该门课程总评成绩的30%。社会实践成果可有以下几种:

一是制作微电影。可采取学校搭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的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红军在湘江战役的故事。比如《青山绵绵情谊长》是主人公朱镇中的一篇回忆录,该篇回忆录详细描述了作者当年在全州脚山铺阻击战中负伤掉队后,在资源被农民粟铁匠救护的具体过程。事件发生在1934 年12 月1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后来到资源油榨坪,后准备翻越老山界,红一军团3 团班长朱镇中因受重伤无法追上部队,昏迷在路边,路过的粟传谅夫妇冒着生命危险救护、收留了他。朱镇中在粟家生活了一年后又回江西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朱镇中经常来资源看望救命恩人。朱粟两家感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学生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把这份回忆录演成微电影。

二是设计并维护校园红色网站。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湘江战役红色资源的理解和掌握,设计一个校园红色网站。菜单主题可以有:习近平谈湘江战役、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红军英烈谱、陈树湘壮举等。要鼓励学生走访湘江战役革命旧址,拍摄红色照片以及采访老红军、长征干部后代,挖掘湘江战役红色小故事,把这些鲜活的素材发到网站平台并及时更新。要让网站成为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与大学生之间学史增信的联络纽带。当然,为了对大学生进行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向网站推送时事政治、红色资源资料,引导大学生交流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是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品牌产品Logo 设计。湘江战役是桂林红色资源的品牌。可从三个方面开展设计工作:第一,湘江战役形象标志Logo 设计。要求紧扣红军血战湘江的史实,以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敢于突破的革命精神为主题,并附有详细解释。第二,彰显湘江战役文化特点的歌词+歌曲设计。要求对红军途经桂林的历史、湘江战役概况、英雄壮歌、军民感情有相当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具有纪念意义的桂林红色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手工艺品等设计。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战,是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是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要历史事件。要求把能体现湘江战役内涵和精神的红色元素融入各类产品,以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

四是撰写校内红色展馆解说词。为传承湘江战役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桂林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内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如桂林理工大学设有桂林近现代史展馆,展馆分近代风云、湘江战役、抗日烽火、解放重生、人杰地灵、名人荟萃、领导关怀等七大板块,其中湘江战役部分系统阐释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战役的详细过程。关于湘江战役这一板块,要求每位学生既要从宏观层面了解湘江战役的基本内容,准确掌握战役中的每个事件、人物、图片的内在逻辑,又要从微观层面着眼,写好解说词,并能声情并茂地现场讲解。

六、结语

桂林是1982 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尤其以湘江战役红色资源最具代表性。这些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养分,值得深入挖掘与开发利用。例如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这些都是桂林高校思政课不可多得的宝贵课程资源,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应该运用好这些红色资源,“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6]。要积极主动把课堂从室内拓宽到室外乃至整个社会,在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猜你喜欢

湘江战役桂林
湘江渡
桂林行
悠然湘江上
战役中的你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
湘江等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