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缓解策略

2022-03-25刘欣然冯季林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幼儿园

刘欣然,冯季林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6)

入园焦虑是指一种常出现在学龄前期,幼儿在与亲人分离或离开其熟悉的环境时出现哭闹,害怕与父母或其他的依恋对象分离,不想去幼儿园(所)陌生环境表现出的过度苦恼、焦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小班幼儿心理质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告别了家人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走进陌生的幼儿园并与陌生的老师和同伴互动,幼儿将面临着重大挑战,并且也是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节点。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所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1]。3-4 岁的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和其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挫折是相关的,这一时期的幼儿比较多疑,需要亲近的人长时间陪伴,建立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安全感。如果幼儿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安抚,就容易造成心理矛盾冲突,他们就很难相信别人,甚至不再相信自己,从而陷入焦虑,最终影响他们的创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发展[2]。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寻找有效的措施预防和矫正入园幼儿的焦虑情绪,解决小班幼儿入园时哭泣等焦虑问题,并尽快消除幼儿对父母的依赖,帮助他们及时形成和增强对老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

一、园所的充足准备

(一)营造安全适宜环境,合理安排幼儿入园

舒适与安全温暖的幼儿园环境有助于幼儿放松心情。幼儿园应在开园前一周组织小班教师精心创设班级环境,用幼儿熟悉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布置墙面,在各个区域放一些儿童喜欢的书籍、玩具、手工制品等。当小班幼儿走进教室时,他们会被这些精美的装饰所吸引,从而使他们的焦虑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缓解。另外,在活动室中放置幼儿经常玩的玩具和他们的照片,当幼儿上课时,看到自己熟悉的玩具和照片会产生安全感,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同时,园所还应该利用好活动室的空间,把教室划分为几个小区域,在地上铺一些柔软的地毯,在墙壁上做一些精美的装饰品,在区角内放置各种各样的玩具,使幼儿可以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以便忘记与家人分离时的悲伤。

(二)入园前组织亲子活动,入园后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在正式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与幼儿一起做游戏,以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了解其他同学。园方可安排父母带即将入园学习的小班幼儿到幼儿园参观,让幼儿看看园区美丽的环境、看看教室和活动区的各种设施、玩一玩户外游戏、看看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以提前让幼儿与自己的带班教师认识和接触,以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对幼儿园生活的提前接触和了解,能够减轻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心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并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有效缩短甚至直接跳过入园焦虑期。

在幼儿入园后,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展示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可以使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入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利于发现幼儿的优点或不足。教师还可以有机会展示教学能力,将尊重信任幼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传递给家长,从而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实现家园共育的理念。

(三)建立梯度入园和弹性入园离园制度

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可将他们入园的时段分为四个梯度,使他们可以逐渐适应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如表1 所示:

表1 梯度入园制度

开学初期小班新生的作息时间应与其他班有所区别,可以建立弹性入园离园制度,采取迟送、早接的方式,缩短幼儿在园内的时间,从而降低幼儿的焦虑心理,保持幼儿情绪稳定。

二、幼儿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

(一)入园时亲切接待每个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3]对于小班新入园的幼儿,教师一个甜蜜的微笑和温暖的拥抱,都会给他们很大的安全感,会让他们放松警惕性[4]。因此,在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应该热情微笑地接待每一位孩子,跟幼儿说诸如“你今天梳的发型真漂亮”“宝贝,老师好想你呀,来,老师抱一抱”“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之类的话,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传达对孩子的爱,并且提供给他们一些喜欢的玩具,使幼儿感受家一般的温暖,从而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教师要耐心抚慰爱哭闹的幼儿,并当着幼儿的面告诉家长第一个来接他,让幼儿有所期待,从而缓解焦虑的情绪。

同时,教师也应该热情地对待家长,教师的微笑和亲切的态度会让家长放松心情,安心将孩子交给教师并配合教师开展各项工作。

(二)班级建设中以幼儿为本

在幼儿园的班级建设中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关注幼儿的内在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并且以此为中心,重复着已描述过的整个环节。”[5]幼儿生理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渴望得到情感上的关爱,他们渴望被他人接纳、认可和尊重。教师应加强班级建设,尊重幼儿的意见,减少他们入园后的紧张、焦虑情绪,使他们更快融入集体生活,激发他们对于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6]。

(三)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参与权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活动可缓解幼儿焦虑紧张的状态,给幼儿带来欢乐。开学初期教师可以暂缓组织各科教学活动,先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尽快熟悉环境。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要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善于发挥幼儿的积极作用。在游戏活动中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融入其中,使他们获得在家庭中得不到的乐趣。同时,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兼顾每一位幼儿,帮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以缓解幼儿对新环境的紧张心理,使他们爱上幼儿园。

(四)建立幼儿专属的成长档案袋

虞永平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认为,成长档案袋是依据当前教育教学目标,有目的地收集幼儿在各个领域中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与评价,发现幼儿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就[7]。建立每一个幼儿的专属档案袋,可以记录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能够动态评估其成长水平,同家长交流幼儿每周或每月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并引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五)开展“以大带小”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大班和中班的哥哥姐姐向小班幼儿做自我介绍或介绍他们在幼儿园的各种乐趣,以缓解小班幼儿的焦虑情绪;也可以把幼儿分成大班组和小班组,组织他们做混龄游戏以消除焦虑情绪。如可做“躲猫猫”游戏,先让小班幼儿找地方躲藏起来,让大班幼儿寻找他们,然后双方互换。这类游戏有助于消除幼儿之间的陌生感,使小班幼儿尽快熟悉同伴,缓解焦虑情绪。

三、家园合力实现平稳过渡

(一)转变教养方式,做权威型家长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家庭是他们接触到世界的第一个场所,父母也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小班幼儿能否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幼儿表现可分为几种情况(如表2 所示)。

从表2 可以看出,幼儿在权威型父母的引导下,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大部分溺爱型家庭中,孩子都是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溺爱会使幼儿过度依赖家长,从而降低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能力,导致幼儿厌烦集体生活,甚至对集体生活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做出哭闹、嘶吼等威胁他人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转变教养方式,努力做权威型的家长。

表2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幼儿的表现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习惯,使幼儿能够独立饮食、穿衣和整理自己的衣物。由于幼儿园要求将幼儿的文具和书包集中存放,这就要求父母在书包和文具上标记幼儿的姓名,以便幼儿找到自己的物品。在家庭中,要注意培养幼儿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习惯,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

(三)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应该让幼儿提前了解上幼儿园的好处,从而激起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渴望之情;或者带幼儿到幼儿园参观,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幼儿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四)学会理解与信任幼儿教师

由于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特殊性,教师在工作中很难充分地照顾到所有的幼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无法顾及每个幼儿的特殊情绪,在饮食上也不能单独给幼儿定制菜谱。因此,需要家长对教师的工作多理解、多包容,要特别注意不能在幼儿面前妄议教师的工作,以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使幼儿产生焦虑情绪。家长有合理的建议要直接向教师反映,及时沟通、达成共识,让幼儿感受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从内心真正接纳和认可幼儿园生活。

四、结语

从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生活是每个儿童人生当中的必由之路,幼儿(学前)教育是开展义务教育前必不可少的环节。解决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相互理解与支持。对学前儿童来说,家庭和幼儿园都是他们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只有做到家园配合,才能使儿童的成长与学习更具有一致性与连续性;只有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协作,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幼儿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我爱幼儿园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欢乐的幼儿园
孩子入园焦虑,家长莫要恐慌
爱“上”幼儿园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