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策略探究
2022-03-24常培旭
常培旭
(民勤县苏武镇苏武山小学 甘肃 民勤 733300)
前言
教育惩戒的基础前提是以教育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的,惩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通过惩戒教育的有效策略,改变对学生进行处罚的行为,不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教育惩戒的策略中,树立正确的观念,诚心的理解、并接受教育惩戒,主动的纠正错误的观念、做法,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农村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内涵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教育惩戒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教育惩戒的本质和体罚、以及变相体罚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教育惩戒是惩罚过去的错误,以此形成警示的功能,对未来受教育者的行为进行警示、约束,降低再次发生违法乱纪事件的风险,这是惩戒的表面词义。从另一个深层次的角度对教育惩戒的内涵进行分析,通常认为,教育惩戒针对的是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在其他的问题方面,则不能随意的进行教育惩戒策略的运用,教育惩戒是在学生发生行为偏差的时候进行的一种否定处理的方式,其本质是要否定学生的行为[1]。教育惩戒和教育奖励之间是相对应的关系,教育惩戒在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中采用的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由学校教师作为实施教育惩戒策略的主体,用心理上的强制或物理手段上的强制,使被惩戒对象体会到身心方面的痛苦或损失,将其原有的一些权利剥夺。教育惩戒是具有合法性的教育,仍旧属于教育手段的范畴内,既可以是学业性的惩戒,也可以是纪律性的惩戒,惩戒的过程结合了具体的目的和手段等多项要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最终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长远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2]。
教育惩戒和激励奖赏、期望等多个方法之间是存在相似性质的,教育惩戒的动机是要使学生改过自新,防止发生再一次的违规行为,教育惩戒不等于制裁,而是在于其根本的教育性功能,惩戒的对象是发生的违规行为,而不是以学生的本人作为惩戒对象,在师生之间,惩戒被作为一种良性的行为。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教育惩戒是值得提倡和使用的,但是要始终坚持育人的最终目的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防止学生身心受到侵害。教育惩戒中,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短时间的罚站、暂时扣留物品等,属于一般教育惩戒,在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较为严重的教育惩戒是针对情节严重的错误、较为恶劣的错误,时进行的惩戒活动,要通过通知家长、限制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由专人训导或隔离反省等方式进行教育惩戒;在教育惩戒中最严重的惩戒方式是在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恶劣的情节是采用的,例如出现了同学欺凌事件、对教师进行辱骂殴打,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秩序等,对于此类恶劣的情节,采用最严重的教育惩戒方式是通过停课、停学、训诫等方式,或是通过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进行教育惩戒。在新时期的环境下,农村学校实施教育惩戒,对于校园安全、学生心理健康、品德培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起着有益的作用[3]。
二、农村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意义
(一)加强了对校园安全的维护
在农村学校中实施教育惩戒,具有维护校园安全的功能,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风险,诱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有很
本文为2021年度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其课题名称为《新时代农村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21]GH129多,在农村地区,既有学校、家庭、政策、社会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个人心理、生理等个体化微观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的学校教育中实施教育惩戒,从学校的管理层视角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的道德文化建设,可以将教育者的积极功能发挥出来,倡导德育教育目标的落实,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培养,在教育惩戒下,对校园暴力等事件问题进行遏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问题,保护潜在的受害者。在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中,呵护式的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得到了改进,增强了教育惩戒的威慑力,督促学生矫正错误的观念行为,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增强底线意识,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尊重道德,增强自律精神,从根本上消除了校园中发生的暴力事件风险,有效的维护了农村学校的校园安全性[4]。
(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农村学校的教育惩戒实践研究正在逐步的推进,实施教育惩戒,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有益的,仅仅在赏识教育下进行农村的育人活动,过于片面,让赏识教育成为主流,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鼓励学生进取,却不敢对学生进行批评惩戒,放任学生自我成长,导致了学生形成了淡薄的纪律意识,开始我行我素,形成了反作用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形成了负面影响。在赏识教育中,应适当的将教育惩戒渗透其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协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教育惩戒中,恰当的运用教育惩戒的策略,同时要将教育惩戒的补充功能利用起来,使教育惩戒和赏识教育形成平衡状态,有效的维护了学生尊严,关心爱护学生,改变了片面的育人观念,不溺爱、不吹捧[5]。用适当的教育惩戒,引导学生的正确认知,对自己的错误形成更全面的认识,积极的改正错误,在适当的教育惩戒中学生的意志力、自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接受教育惩戒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磨炼的过程,从挫折中,学生将逐渐收获经验,形成辨别意识,对是非、美丑、善恶进行分辨,对自身的错误缺点进行改正,消除不良行为和观念,为自己负责,促进了农村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升[6]。
(三)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格
在新时期环境中,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知识、技能教育的基础之上,渗透品德教育,防范学生发生品德失范的行为和问题。在该背景下,农村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活动和策略,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惩戒权,能够进行对学生不道德行为观念的管教、督促,在适当的教育惩戒下,学生树立起了科学的认知观念、正确的规则意识,主动的对法律法规的内容和校园的规定加强重视,践行到实际,形成对自身行为举止的约束,使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形成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性,使其形成高尚的品格,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惩戒策略实施中,学生发生品德失范行为的风险大大降低,因为在教育惩戒中,学生将会从“他律”向“自律”转换,提高自身行为习惯的规范性,加强对自身道德行为文明规范的建设,在潜意识中,提高对自我的要求,自发产生向善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学生对不道德行为的修正能力,强化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使其形成健全的品格、良好的人格[7]。
三、新时期农村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策略的具体方法
(一)把握适度原则
在农村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策略,需要把握适度性的原则,对教育惩戒的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认知不协调理论为依据,将惩戒的强度控制在刚好能够将不协调因素消除的程度上,阻止负面行为,唤醒正向行为,合理的对教育惩戒的力度进行调整,在适度的“小惩”中、产生“大戒”作用。教师可以在规定教育惩戒的相关内容时,用相对较大浩大的声势来形成一定的惩戒效应,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用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实施适度的惩戒,有分寸的、适度的实施教育惩戒活动,避免学生感受到身心方面的巨大痛苦,只需要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振动作用即可,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的错误行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惩戒中要切忌逼迫行为、压制行为,使用柔性的方式进行适度的训诫,教师要转变高高在上的训导者的角色,避免使用激烈的言辞或严厉的面孔,可以利用适度幽默的语言、暗示的表情等方式,使学生们在适度性的教育惩戒中,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错误的做法,及时的进行行为的纠正,在思想和心灵的振动下转变思想观念和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惩戒策略的使用应降低频次,以少为宜,这样才能够保证惩戒策略具有一定的威慑性,而不是滥用无度的使用,若是过度频繁的进行惩戒策略,经常受到教育惩戒的学生,将会导致学生形成麻木的心理,教育惩戒的功能、公信力、威慑力大大削弱。教育惩戒次数过高,有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更高程度的焦虑,学生的心理保护屏障被破坏,形成了自暴自弃的观念,因此在合理控制农村学校教育惩戒力度的基础之上,还要对教育惩戒的间隔进行合理的规划,用较短的惩罚期、有间隔的惩戒方式,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或过失。为了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惩戒的适度性,可以结合合理代偿性的策略方法,让学生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一定的补偿或代价,通过劳动任务或学习任务等方式来进行惩戒,是一种简单的合理代偿性策略,这种方式中,学生将会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劳动是惩罚,因此形成了厌学情绪,无法获取良好的实效性。在合理代偿性策略的应用中,应选择正确的代偿媒介,恰当的运用代偿媒介,取得理想的教育惩戒效果,教师应改变惩罚学生背书、抄写词语、扫地等教育惩戒的方法,在代偿性惩戒的运用中,保证代偿媒介选择的合理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代偿观念、纠错观念,为自己的行为做法负责[8]。
(二)讲清惩戒道理
说理性策略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惩戒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利用说理性策略实施对学生的教育惩戒时,需要将道理讲清,使学生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确定错误的原因,明确错误点,以及惩戒的具体原因,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惩戒,要通过讲清道理和惩戒方式的相结合,在认知不协调的理论下,使学生产生消除不协调关系的强烈动机。因为认知因素之间形成越大的不协调程度越高,将会使受教育者形成更加强烈的动机,对不协调关系加强缓解,减轻不协调关系、改善不协调关系,也就是通过说理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形成对认知上不协调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的体验,从而促进自身态度的转变,形成一定的转变态度的心理压力。在说理中,学生可以对自身错误的根源、性质、危害,形成更全面的认识,消除了一味的惩戒命令下学生可能形成的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学生在说理中,了解到了受惩戒的原因和具体的道理,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方法,在说理中,学生明确了改进的方向和努力的方式,学生们真正达到了心服口服地接受惩戒的效果,增强了教育惩戒的有效性。在说理过程中,教育者可以运用一种“自己人效应”的理论,和学生们之间建立起“自己人”的关系,使对方更好的接受教育惩戒,了解教师的行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得到减轻,降低心理压力。利用先扬后抑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立场、出发点,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优势特、长闪光点之处,进行主动的挖掘、肯定,在此基础之上,将不足之处表明,巧妙的将学生要接受的批评和学生的优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教师的说理性教育惩戒策略下,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关怀、爱护,纠正错误的观念和行为[9]。
(三)保持抚慰策略一致性
在农村学校中教育惩戒策略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到惩戒是由不良行为是引起的,由此纠正错误的行为,而不是为了惩戒而实施对学生的教育惩戒措施,在合理、适度的教育惩戒中,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借鉴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谈,使学生了解到惩戒的原因,对惩戒的意义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促使学生在教育惩戒中,实现身心健康的和谐成长与发展。教育者要对教育惩戒的策略进行合理的运用,在抚慰性、一致性的策略中,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若是存在惩戒有误的情况,或是过度惩戒的问题,需要坦诚的卸下包袱,向学生表示歉意。通常情况下,需要在保留先前的批评的前提下进行解释,防止学生出现对错误和错误的改正形成负面想法的情况,以此保证教师要保持一定的威信,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抚慰性策略和一致性策略要共同进行,一致性指的是要在教育惩戒中保持一致性的态度,例如学生的某种行为在过去是要被惩戒的,那么在现在同样应该进行惩戒。
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形成一致关系,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的惩戒应获取家长的支持,而不是出现家校双方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防范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自己不该受到教育惩戒,保证惩戒的连续性、一致性,消除违禁行为和风险,防止出现不一致性影响的负面结果,消除行为变成习惯的风险。学校、教师作为实现教育目标、增强教育效果中的主体,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纪律制度,进行规范化的学生管理,在教育惩戒中,来自家庭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要同样作为教育惩戒中的协助者、辅助者,和学校、教师达成一致性。教师和家长要在作出决定后,利用惩戒教育策略,及时制止,保持行为上的一致性,有规律的使用惩戒策略,构建起教育惩戒的合力效应,坚定的做好教育惩戒工作,坚守底线,灵活、规范的落实教育惩戒的目标[10]。
结论:综上所述,合理的教育惩戒策略是有必要渗透到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因为在惩戒教育中,学生可以受到精神上的引领与带动,主动的思考错误问题。在教育惩戒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并存的教育环境中,用艺术性的惩戒策略,增强育人的实效性,用真诚、宽容,对待学生个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