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策略

2022-03-24唐春连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外阅读教学活动

唐春连

(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江苏 涟水 223400)

目前,如何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成为了教师,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在课内阅读中,学生可以获得一些阅读方法、阅读技巧;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起来,并基于自身情况进行思考,同时,学生的知识面会变得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课内学习中,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利用起来,更好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重视起来。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及使用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目标逐渐纳入了各项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语文阅读有关的内容有:信息收集能力、信息使用能力。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通过做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及使用能力[1]。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教授时,会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使其进行自主阅读,而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其搜集与使用信息的技能可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求知欲较为旺盛,所以在课外会萌发出阅读的欲望,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获取一定知识,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及使用能力。但是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为学生的能力处于发展之中,所以很容易出现无法快速获取适合自己的书籍的情况。而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有责任与义务将适合的文本找出,确保二者的内容、目标、形式、评价为符合状态。

2.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有效路径

阅读本应是学生基于自身知识、对外界的感知而萌发的获取知识的欲望、并通过翻阅书籍的方式获取信息知识的一种途径。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各样的问题、任务提出,导致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做任务、解答问题,使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了直接影响[2]。而且,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压力较大。但是,通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文章,借助其吸引学生并对其道德情操及审美价值取向进行培养;可以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使学生明确知识就是力量,并在实践过程中,将知识有效运用起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自身对学生的理解引入趣味性活动,使学生在相关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乐趣,从而对其产生较大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负担。

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教育部门提出,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而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可以达到这一目的[3]。具体表现为,在课内外阅读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阅读能力。教师需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阅读兴趣选择适合的文本,并引导学生将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利用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摘抄,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身视野,并将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1.“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支撑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在于: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具体而言,其设计了精读、略读两种课型,且略读课文多可进行拓展延伸,所以,课内外阅读教学具有一定可行性。例如在六年级语文教学《匆匆》一课时,教师便可将《朱自清散文集》引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对《朱自清散文集》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于作品里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产生好奇心、求知欲,随后,教师可以引入《朱自清散文集》等书籍,使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还可开展交流会,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将课堂阅读中教师教授的方法运用起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探析。

2.发展学生阅读实践能力

对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及发展是教学目标之一,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使其运用自身积累的学习方法、知识进行信息分析,从而真正理解相关信息;课后,学生会主动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使下,对知识进行学习,所以可以理解知识。同时,这些技术的普及为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供了便利。比如,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可以将社交平台充分利用起来,与其他学生及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及沟通[4]。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特征

1.延展空间

空间的延展性是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特征之一,因为其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某一素材产生对比想法,将其与图书室、阅览室、所见所闻进行比较而获得独特体验、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感知蕴含的一些道理,并因此受到熏陶。

2.时间连续

时间的连续也是课内外教学整合的特征之一。在进行课内外整合时,教师会做到不同场所的融合,也会做到不同时间段的整合。课前阅读通常是在家里,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围绕教师提出的任务、阅读主题进行自主阅读。课中阅读通常是在学校,教师会给予引导,学生需基于教师的引导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课后阅读则是学生根据课前及课中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而这三个环节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将其进行有效结合,便可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变得更加丰富,便可使学生树立我要学的意识、形成相关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

1.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中做好衔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挥、引导的作用,而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如何可对教学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想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想要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的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师就需要将其衔接工作做好[5]。

通常而言,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当作衔接点。因为这些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其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快速理解、掌握。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为了使学生得到提升,围绕其进行材料选择,做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可使学生形成思维网络。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阅读产生较大兴趣。

例如在进行《揠苗助长》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方式利用起来。因为这篇文章是寓言故事,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内涵,很多学生无法凭借自身能力快速理解、掌握。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入的阅读内容有:《郑人买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在学生对其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郑人买覆》的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时期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不同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其即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教学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可以发散开来,也可以形成一定的阅读思路,而且有的学生会对这两个阅读文本的共同点进行深入探究。比如,有的学生会说:“商人在买鞋的时候是呈现了僵化思维的,他只想要这样的鞋,而农民在看到自己的禾苗长得不高时,想到了拔高的方法,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所以其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僵化的。”有的学生会说:“他是想让禾苗长得快些,但是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基于教师的引导,对课外内容及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所以其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及语言实践,更可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衔接工作,可为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提供保障,可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使学生独立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感知文章内涵。

2.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中趣味引导

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兴趣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倘若教师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可得到有效提升。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与教学活动的质量、效果成正比,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而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中,采用趣味引导这一方式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便可将其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基于此进行思考、探究,并适当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做到课内外主题的联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的视频,使学生的兴趣因此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好吗?我们是怎样过上这样的好生活的?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于文章的问题,如:周恩来说出了怎样的话语?他为什么要说出这样的话语?他最后做到了吗?……在一步步地引导中,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感知文章中蕴含着的内涵、深意。之后,教师可引入课外文本,使学生进行联动式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引入该课文的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基于此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了解该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结构。又如,教师可以引入同样描写周恩来的一些文章,使学生对周恩来进行深入了解,并受到其爱国之情的熏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有关于自己应该如何报效国家的作文,使学生在习作练习中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起来,并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将趣味引导重视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如: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3.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中做到同步协调

同步协调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语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与文章内容类似的文本,使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上对其进行分析、审读,从而明确不同人物及事物的异同点,做到同步协调。

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便可以入《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因为其描述的都是鲁迅先生,但是是不同的人写的,前者是周晔,后者是萧红。在进行前者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进行分析,并受到“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影响,形成专心阅读、批注阅读的良好习惯。之后,教师可以这么说:“鲁迅先生可是当时的名人,有不少作家和他是好朋友,而且描写了有关于他的文章。比如,作者萧红编写了《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对课外文本产生一定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学生对课外文本进行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这两篇文章在写作特色方面有怎样的异同点?感情基调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做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同步协调,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使学生的文本情感得到深化。

4.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中做到丰富教学内容

课外阅读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中,教师需要将课外阅读文本利用起来,借助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确保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并拓宽自身视野。

例如在教学《白鹭》时,教师便可对相关课外阅读文本进行整合,并将其引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白鹭这一动物进行深入了解。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在了解白鹭的美的同时感觉文章中的深厚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七叉犄角的公鹿》引入,使学生在对比中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入了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且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探究,所以教学活动的效率、质量可以得到提升。由此可见,将课外阅读利用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描写手法,从而为其学以致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对课内外阅读教学进行整合可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质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其重视起来。但是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时,教师需要做到:对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衔接,使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行趣味性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做到同步协调,使学生在对比过程中理解知识、深化文本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但教无定法,虽然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方法,但是每个人的教学风格都是不一样的,面临的学生是不同的,所以,为了确保课内外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教师还需要进行不断探究实践,直至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才可将其效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本文为江苏省淮安市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外阅读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