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多样化教学对学科育人内涵发展的促进
2022-03-24方银木
方银木
摘 要:初中地理作为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的学科,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欠缺。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我国中学生的地理教学要在改革的浪潮中引入多样化教学,在科学育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主要目标进行教学。在多样化教学理念中,从教学内容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教学目标上要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多样化教学;学科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8-0173-03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as a subject tha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for the first time, has certain deficiencies in learning methods. 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reform,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en vigorously developed. The geography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should introduce diversified teaching in the wave of reform.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ch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goal. In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concep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should be fully respected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students should be fully developed in term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Diversified teaching; Subject education
隨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要以个性教育为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发展。初中地理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尊重主体教育,实施多样化教学。
1.多样化教学概述
(1)对多样化教学的定义
多样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突破与有效尝试,传统教育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存在,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个性需要,只着重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将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功能造成了阻碍。在教育改革中、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下首先要对传统教育的“无个性”进行改革,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以个性教育为基础,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并形成个性发展教育理念。教师在进行多样化教学前要先对多样化教学中“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这一核心进行充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通过丰富灵活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发展个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教学价值取向进行新的定位,形成并落实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多样化教学。初中地理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再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统一的内容以及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定专门的教学环节,构建兼容、开放以及弹性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完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性格。
(2)多样化教学的内涵
多样化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思想以及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思想是指一种西方的现代教育思潮,这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中占据重要位置。人本主义思想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重视人的价值以及人文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尊严以及主体地位,对人性、人的个性以及潜能发展极其追求,人本主义教育家以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为基础,表明人本主义教育要以发展人的个性为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智能是单一的,但霍华德·加德纳在2000年对人的智能重新进行了定义。传统的智能理论将智力定义为语言能力的认知以及数理逻辑,新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这一点,提出“每个人至少应该具有数理逻辑、语言认知、身体智力、音乐智力、自我认知智力、空间智力以及人际交往智力”。
2.初中地理多样化教学的原则
(1)情境性原则
霍华德·加德纳曾说只要人的大脑没有受到伤害,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利于培养某一种智能的学习环境,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方面的智能发展上取得显著的成果。这就是情境化教学的科学理论,在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学就是情境,那么对初中生的教学也必须采取“情境化”的教学形式。同时教师还要在地理评价中“情境化”。地理教学评价要为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的解决能力服务,教师要使这种能力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就要在实际或相似的情境中进行。并且在情境化的原则下教师的评价与教学是双面性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相联系,多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因材施教原则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存在谁比谁聪明,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性只存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聪明。因此地理教育要按照学生的特点基于相应的智能教学,依据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建立充足的信心。
(3)接受性原则
不同的智能领域有自己的独特的发挥过程。“尊重个体”在人本主义思想中很重要。为此,地理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并且在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创设能令学生接受的针对性教学手段,不同的学生智能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地理教师要确定不同的地理教学目标。
3.在初中地理课堂采用多样化教学对学科育人内涵发展有效促进的策略
(1)通过地理图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包括了地形地貌、气温降水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点,同时还有农业、交通方面的人文地理知识。由于地理是属于文科类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更倾向于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全部背诵下来。地理知识点繁杂细琐,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容易觉得枯燥乏味,部分学生还会因为背不下地理知识而对地理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在地理学习中图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的知识点都能通过图像探究出来,教师对学生进行图像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就算学生无法将知识点都背诵下来,也能通过地理图像推测出相关的知识点。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自然环境”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令学生观察图像再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帮助学生探究地理知识。在七年级下册的“自然环境”一节中,主要设计的知识点是关于亚洲和北美洲的地形、气候,那么教师可以先给出一张关于亚洲的地形图像以及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通过亚洲的地形图像令学生对亚洲板块的轮廓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图像观察指出亚洲板块主要涉及的地形有哪些?分别分布在什么位置?通过图像学生可以直接得知,亚洲板块主要涉及的地形有高原和平原,在亚洲板块的北部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西部有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过度砍伐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破坏使热带雨林正在大面积消失,基于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环境、爱护绿色资源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利用微课丰富教学形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具有针对性强、内容丰富、时间和空间自由的优势。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以及重点罗列出来制作一个细致讲解的微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的难题攻克。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相同的地理知识的吸收能力和接受速度也不同,但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调解。地理基础好的同学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可以通过调节倍速或拉进度条的方式跳过基础内容,直接观看重点知识的教学;而地理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可以放慢倍速,若看了一遍不懂还可以看两遍、三遍,直到把自己的疑问解决为止。通过这样的方式,地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而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将自己的基础进行巩固完善。微课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还能将问题带入课堂,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网络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的内容,尝试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学,以构建更加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是做一件事而不是要做三件事。”术业有专攻,教师要把地理教学进行细致的钻研,教师要怎样教?学生要怎样学?学生怎样才能将地理学好?这是初中地理教师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通过微课的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构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视频的观看中产生质疑、在学习中进行思考、在学习后获得成果。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十五分钟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要包含以下内容:1.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2.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3.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资源分配的矛盾是什么?4.土地自然资源的特征是什么?5.我国南方和北方土地自然资源的差异有哪些?6.水资源的特点。这六个问题中既有基础性的问题也有综合性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思考,通过视频教学再加上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会更加地深刻。且在微课中讲到我国的土地资源时,教师还可以引申制作一个关于水土流失的视频。我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几乎都进入了黄河,黄河中的泥沙剧增。因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那一片的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受到影响,人地矛盾非常突出。教师可以令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会造成水土流失?其中的人为原因就是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运用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导致植被被严重的破坏。现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活动,基于此,教师也要教导学生在以后利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为国家的生态事业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努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进行环境保护,小小的行为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运用微课教学,教学内涵能够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行提高,不仅如此,微课还能丰富教学课堂使地理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在教学中增加生活化元素
在传统的课堂中,地理教师几乎没有将地理学科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导致地理学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教学课堂中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观察汇聚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理知识,这也是地理学科的内核。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感知,同时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令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在体验中剖析地理知识。如教师在“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课中第一节是交通运输,教师可以令学生思考本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学生还可以深入火车站、汽车站等地方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采访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当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以及历史发展进行细致的了解,并写一份“交通变化报告”。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拓展学习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增添趣味教学形式
初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琐碎,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好学习地理的方式,只能死記硬背,但死记硬背的过程不仅枯燥,而且学生在没有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背诵也很快就会遗忘。因此,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初中生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再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有趣生动的教学氛围。除了微课视频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如《地球脉动》《蓝色星球》。教师在播放纪录片时还可以将教材知识与纪录片相结合,令学生在放松的情绪下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地球脉动》中对全球的气候区进行了讲解展示,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与气候相关的知识点与纪录片中的讲解结合,令学生对具体的气候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综上所述,在人本主义思想下将地理学科与育人目标相结合,这些都要求初中地理教师丰富教学形式,展开多样化的地理教学,使初中生丰富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受到道德教育,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瀚霖. 初中地理特征知识教学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