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2022-03-23连忠友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蔺相如葫芦文本

文∣连忠友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任何一个教学活动或几个教学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对话,对话是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1]对话教学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但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全面地了解对话教学,以至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完全脱离了语文对话教学目标,变成为“对话”而“对话”,使对话教学流于形式化。

一、正视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的误区

(一)“霸权式”的假对话

【案例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将相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最终重新握手言和呢?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认为将相不和的原因是由于在“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两件事后,蔺相如的官职一升再升,比廉颇的官职还高,造成廉颇心里不服气。

师:是的,我们从两件事情的结果可以直接感受到。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我认为造成将相不和的局面,赵王和蔺相如都有责任。

师(表情严肃):蔺相如有何过错?

(学生语塞,其他学生不敢举手)

师:在文中,蔺相如是一个冷静自信、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爱国之人,你却反过来说他有错误。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一下课文中廉颇的话,看看他是怎么评价蔺相如的。

生:他认为蔺相如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去了。

师:是的,这就是深层原因,就是因为廉颇的错误认识造成的。我们从文中找一找,为什么廉颇的看法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

案例中,教师因为学生没有说出其心中想要的答案而感到失望,当学生说出一个更加“离谱”的答案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这样想也不无道理:赵王没有做到赏罚公平,而蔺相如既然已看清这件事会造成不和,也认可渑池会面廉颇同样立下功劳,作为同朝官员完全可以向赵王委婉地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性建议。但教师采用的是茫然处之的方式,没有将学生的回答作为教学的契机来深入对话,这是一种遗憾。课堂对话双方是“A—A”式的平等关系,而案例1中展示的是一种“霸权式”的假对话,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预设好的答案强加于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完全剥夺了学生的观点、看法和疑问。这种课堂对话只是象征性地发问与回答,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阻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聊天式”的浅对话

【案例2】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在执教“奶奶给我讲故事”这一段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认真读一读这一段,谈谈本段讲了哪些事。

生:张三劈面撞见神仙,得到了宝葫芦的事。

师:除了讲了宝葫芦的来历,还讲了什么?

生:张三利用宝葫芦得到想要的一切。

师:这是讲了宝葫芦的法力高。

生:还写了李四远足到龙宫得到了宝葫芦,他同样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生:还写了王五肯让奶奶换衣服得到一个宝葫芦。

……

师:本段主要写了宝葫芦的来历很神奇、法力高。

该教师把课堂对话简单理解为学生的参与,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案例2中教师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这种对话遵循的是一种“简约性”原则,问题问完了,教学也就终止了,是一种浅层次的“聊天式”对话。教学中,满堂皆问,但教师的提问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思维含量和知识价值,学生的答案也是表层次的提取信息。在“聊天式”的浅对话中,学生无法领悟文本的本质内涵,只能在思维的浅滩上嬉戏。《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童话,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宝葫芦的来历之奇、宝葫芦的法力之高来感受童话的神奇,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发挥想象,并根据内容进行创编。

(三)“放羊式”的伪对话

【案例3】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

教学“议花生”片段,师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课文中父亲为什么把花生与石榴、桃子和苹果进行对比,有何目的?

生: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

生:希望我们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生: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在人前表露,希望我们不要像石榴、桃子和苹果一样,爱展示自己。

生:想让我们做一个深藏不露、默默无闻的人。

……

师:大家说得不错,都动了脑筋,更让老师高兴的是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不错!

父亲将花生与石榴、桃子和苹果进行对比,目的是想强调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特点,并没有贬低石榴、桃子和苹果这种敢于展现自己优点的行为。以上片段中,教师为了“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面对对话的生成,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让学生随意发言,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导,教师没有对学生及时加以引导,是一种“放羊式”的伪对话。实际对话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背离的情况时,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进行评价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对话教学符合教学目标且有成效。

二、构建有效对话教学的策略

对话式阅读教学,不是一方受制于另一方的“霸权式”假对话,不是浅层次的“聊天式”对话,不是脱离文本的“放羊式”伪对话,而是代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真正弄清对话教学的实质,在课堂中努力探究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使对话教学从无效走向有效,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茫然走向本真。

(一)淡化教师的角色意识,搭建民主、平等的对话平台

在对话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双方是“A—A”式关系,也就是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积极互动的。在这样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教师是对话的参与者与激发者,不能凌驾于课堂之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淡化自己的角色意识,放下身段,平等地参与其中,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与学生分享。在平等对话的课堂中,教师的任务是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炬。教师要认真倾听,当学生在课堂中遇到困难或产生迷茫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时不时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教学环境宽松、自由,学生没有约束感,人人都有说的欲望和表达的需求,每个人都积极思考,踊跃参与,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尽情地阐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案例4】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师:老夫妻生活不富裕,为何他们还沉醉其中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他们之所以快乐,是看到三个孩子在劳动,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生:虽然他们生活贫穷,但精神上很富裕。

生:夫妻俩恩恩爱爱,儿子懂事了,所以沉醉其中。

……

师:好一个“天伦之乐”。老两口沉醉在和睦和美的村居中。课文中还有谁在“醉”?

生:作者辛弃疾。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谁在陶醉?

生:读者。

师:你能不能把沉醉的感觉读出来。

老夫妻的生活不富裕,为何他们还沉醉其中呢?这一阅读话题,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与参与欲望。在案例4中,教师在课堂中步步引领学生,产生了对话碰撞,激活了学生思维。教师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用真情去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用真心去唤醒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课堂中做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带着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二)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设置有价值、有梯度的话题

话题是对话课堂的核心。要实现课堂对话有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设置一些有价值的话题,而且这些话题要具有适当的难度、梯度并对学生理解文本起到关键的作用,使学生经过思考可以体验到探究与创新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教师设置的话题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文化水平,设置不同梯度的话题,特别是为学困生设计辅助性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成功的乐趣。

【案例5】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月光曲》

以下为教师针对文中“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一句话进行的提问及对答。

师:盲姑娘只是“随便说说吗”?

生(异口同声):不是!她很想去参加音乐会。

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她不是“随便说说”的?

生:我从“这首曲子多难弹啊!……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这句话看出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一件事,她渴望能去参加音乐会。

师:是的,贝多芬除了听出她满心的渴望,还听出了什么?

生:他还听出了这位盲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来,你把这位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读)

师:那位盲姑娘为什么要那么说?

生:因为哥哥说“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妹妹体会到了哥哥心中的自责。

生:妹妹因为从哥哥的话中体会到哥哥因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心愿而内疚、伤心。

师:来,把哥哥这份伤心读出来。

(学生朗读)

师:是的,正是听了哥哥的话,盲姑娘才把自己梦寐以求的事说成随便说说而已。你认为妹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她是一个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人。

师:兄妹俩互相体贴的手足情感动了贝多芬,于是他决定为这样一位酷爱音乐的盲姑娘弹奏一首曲子。

一个话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以上教学中,教师抓住“随便说说”这一关键词设计了一连串有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与参与的欲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师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多向的交流,学生学得投入、学得快乐,教师也教得轻松。[2]

(三)立足于文本,善于倾听,适时引导,当机决断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引导者。那么,教师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呢?

1.做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倾听者

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倾听者,当学生表达出一些精彩的观点时,要放大其思想光芒;而学生的对话流于肤浅,或是偏离文本时,教师要对其准确地把脉,引领他们走出思维困境。教师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

2.做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引导者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任务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所以教师要做学生思想上的“助产士”,为学生的智慧“接生”。当学生面对文本迷茫时,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从而使其深刻理解文本;当面对学生产生有价值的生成时,教师要加以概括、强调;当学生的生成偏离文本价值时,教师要通过争辩、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从而使其获得有意义的生成,提高语文能力。

3.做一个“心中自有青山在”的决断者

在对话课堂中,学生之间往往有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当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就是“决定者”,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之间的对话游离主题、脱离文本时,教师应该及时把这个“火苗”掐灭,让学生回归文本,通过文本细读,把握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从偏狭、肤浅走向对课文的全面深刻理解;当争执的双方皆有道理时,教师应该及时综合双方意见,使双方都能接受;当只有一方观点正确时,教师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让另一方心服口服。

总之,对话课堂中,教师既不是一个“专制者”,也不是一个“和事佬”的角色,而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决断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话课堂的内涵,并掌握对话教学中的对话策略,从而真正做到解放学生,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尊,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自由地发展。

猜你喜欢

蔺相如葫芦文本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将相和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宝葫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