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筝曲《如梦令》演奏技法和艺术表现研究

2022-03-23庄凯悦

戏剧之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慢板快板如梦令

庄凯悦

(上海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上海 200235)

古筝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其音色多样,韵味十足,极具中国特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筝在其创作、演奏等方面有所创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新作品。古诗词包含着我国浓浓的文化底蕴,许多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尝试将诗词和筝曲融合。如何利用好演奏技法将古诗词所要表现的情绪在表达出来,如何实现诗境和乐境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探究古筝《如梦令》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帮助古筝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

一、曲式结构

古筝作品《如梦令》由谢凯创作于2018 年,取材于宋代词人杨冠卿的同名作品。该乐曲描述的是古时候文人雅士饮酒作诗,忧愁伤怀的无力感,以及醉后神游太虚的精神释放之情态。

这首作品分为五个部分,以“散板-慢板-快板-慢板-快板”的顺序呈现,其曲式结构图如下:

引子部分由古筝以f 强力度在低音区奏响,为全曲拉开序幕。接着奏响从高到低的小撮与一系列琶音,其中#5 音的出现确立了引子的基调,为D 宫系统的雅乐调式。双手琶音与刮奏将乐曲情绪进行推进,并用摇指技法进行一个突出的表现,此处为全段的高潮部分,在本段结尾以泛音和实音结合的作曲手法结束引子部分。虚就是泛音,实就是正常触弦发出的声音,虚实结合的作曲手法给听众一定的听觉冲击,使整首作品有一种朦胧之感,亦虚亦实,仿佛应了诗中“落花”点点飘落的场景,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耐人寻味。慢板部分呈现ABA 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皆采用b 羽雅乐调式。雅乐调式常常会让人产生哀怨的情绪,正好贴合了诗中“落花”“春寂”“斜日”“无力”的意境,渲染清冷的氛围,使乐曲表现力大大增强。

接着三小节的连接句由左右手刮奏、柱式和弦以及滑音组成。此部分虽短,但却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新材料,由此显得该连接句是宣泄情绪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段文人雅士饮酒之后情绪高涨,启下段尽情宣泄神游太虚的部分。该曲从54 小节开始进入快板部分,这一段其调性也从七声雅乐转为了七声清乐,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旋律也比较零碎,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为主,富于动感。上下跳动的旋律与慢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较好地表现文人雅士们神游太虚的一种精神状态。

慢板再现这一部分调性回归,右手采用大量的摇指,左手配以三连音、琶音以及刮奏等技法,左手技法的丰富变化,将乐曲的情绪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推进,使音乐表达更为细腻。前十六后八分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展现了文人雅士们喝醉酒摇摇晃晃的动作。结尾处再现慢板的素材,情绪黯淡平静,好似之前的呐喊、释放都在这一刻梦醒,留下的只有深深的无力之感,是本段的点睛之笔,契合了诗中的“独倚秋千无力”。乐曲进入到尾声,运用了前面快板的素材,最后由三个柱式和弦收尾,仿佛是文人雅士们最后的呐喊,是对命运的不服气,却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二、《如梦令》的演奏技法

对于古筝曲《如梦令》而言,作曲者为了能更好地与诗词进行相互贯通,在乐曲中运用了多种演奏技法。这些演奏技法皆为乐曲的韵味、诗词的意境和主旨做了一个很好的表达。

(一)快速指序的运用

“快速指序”是基于解剖学和运动力学建立的一种技法体系,它在传统的八度对称演奏模式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使食指、中指、无名指甚至小指脱离了对大指的依附而获得了独立活动的弹奏能力。

《如梦令》的快板部分使用了快速指序,使旋律更加灵巧、轻盈。在演奏快速指序时需要用小关节发力,触弦时要具有爆发力和颗粒感,尽量避免杂音,并且演奏者的气息和身体要跟着手指来进行移动,保持流畅感。快速指序因其速度较快,在强弱变化上需要多加练习,这对演奏者的基本功有一个较高的要求。

(二)小撮技法的运用

乐曲在快板部分使用了小撮的演奏技法,小撮是用食指和大指在一定音程关系下同时触弦发出的。在演奏小撮技法时,用小关节发力,需要注意扎实利落,有一定的爆发力。同时,在演奏时需要避免义甲在相互碰撞时产生的杂音,而在连续演奏小撮技法时,何时触弦也需要注意,不可以过早地接触琴弦,因为在琴弦快速振动时触弦,义甲和琴弦碰撞难免会出现杂音。

小撮技法的运用在乐曲进行、情绪推进上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如梦令》快板部分多为连续的小撮,需要注意强弱,靠近岳山边的音色较为明亮,适合在强力度时候演奏,而在琴弦中间部分的音色较为柔和,适合在弱力度时演奏。因此,在演奏由弱变强进行情绪推进时候的小撮,就可以从琴弦中间部分开始,慢慢地向岳山边移动,移动的同时注意力度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过分靠近岳山边,离一寸左右较好,太过靠近岳山边的音色会非常死板,不利于情绪的表达。处理得当,方能展现韵律之美。

(三)摇指技法的运用

摇指是古筝的重要演奏技巧,演奏时甲片快速来回拨弹同一琴弦,造成密集的音响效果。它是一种能使音符线条化的演奏技法,弥补了古筝这种弹拨乐器缺乏线条型表现的缺憾。运用摇指演奏技法时需要注意手腕处放松,随着旋律的推进和情绪的不同,摇指的力度也要有所改变。在轻柔细腻的旋律处,用手腕关节发力,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比较柔和。在弹奏力度较大的旋律时,则使用小臂的力量来带动指尖,发出的声音较大,具有一定的气势。在部分需要非常磅礴气势的旋律中,有时会使用到大臂来发力带动指尖。

《如梦令》中有一段用了长篇幅的摇指来表达文人不得志的悲情和无力,大大渲染了乐曲的情绪。因篇幅较长,所以在进行摇指的弹奏时一定要注意强弱变化,摇指的强弱跟着旋律走向来进行改变。同时,在运用长篇幅的摇指时要注意气息的正确运用,气息对摇指的强弱快慢甚至是旋律的情感宣泄都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具体来讲,要以“气息”为支撑,配合演奏时的“力度”,再加上腹部和腰部的力量,带动整个上半身的运动。摇指的力度和气息都会对作品的表现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演奏者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好作品的情感,正确地处理好作品的各个音乐要素,使音乐的演奏直入听众心底,引起共鸣。

三、诗意的艺术表现

(一)诗意解读

此曲取材于宋代词人杨冠卿的同名作品《如梦令》,短短的六句诗将诗人的所见所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满院落花春寂”,全诗第一句定下了一个忧愁寂寥的基调。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诗人却只看到了满院的落花,想起自己不得志的境遇,觉得自己就像是这落花一样,别人都在生长,唯我落败。在古筝曲《如梦令》中,引子部分使用了雅乐音阶,奠定了一个低落的情绪氛围,连续使用了琶音和摇指,为绵绵愁思的展开做铺垫,拉开全曲序幕。接着泛音与低音区的实音相呼应,描绘了花朵在空中飘散,最后掉落在地上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词人的满腹忧愁。

“风絮一帘斜日”,风卷残阳,柳絮点点,无限愁思飘飘。这一句在此曲的慢板中得到很好的展现。慢板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情绪较为平和,描述了在一卷残阳的照射下,词人内心有所感触,将内心故事娓娓道来。第二个主题情绪较为波动,情感表达比第一主题强烈一些,仿佛词人讲到动情处,不能自已。在本曲的快板部分,作曲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词人吐露真心释放自我的形象。古时常会有军法条约压制,词人时刻保持着小心翼翼,很难有释放自我的机会。作曲家在此进行了一个“醉酒”形象的描写,带我们领略文人的风采与壮志豪言。快板部分使用的清乐音阶,将旋律色彩推向明朗的方位。运用等多种演奏技法,表现激昂的情绪,在高潮时展现了词人神游太虚,向往冲破束缚,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画面。

“翠钿晓寒轻,独倚秋千无力。无力。无力。”在词人的眼里,这一刻看不到翠玉首饰的珍贵,只摸到了一丝轻寒。自己独自坐在秋千上,满是无力。快板结束之后,过渡到一个速度较慢的段落,右手大篇幅在高音区使用摇指,左手配以三连音、琶音、刮奏技法等进行不同层次的情感宣泄。旋律虽在高音区为主但还是下行进行,整体以忧愁无力为主旋律,力度在此段全为强,形象地体现了诗人不甘心的呐喊。在本段最后八小节速度变为36,再现了慢板部分旋律,力度由强变弱,力度与速度的变化直观体现了诗人的无力感,内心仍然怀有远大抱负,但现实终究无法改变,应了反复强调的“无力。无力。”

“蹙破远山愁碧”,这一句对应着全曲的结尾,速度变为142,与前面的36 速度形成强烈的对比。本段再现了快板部分的素材,以双手快速托抹与和弦为主,力度较强,以右手柱式和弦左手刮奏强收结束。最后三个音的柱式和弦意味深长,将情感进行了彻底的宣泄,可以看作是满怀抱负的文人雅士最后的呐喊;可以看作是悲愤到极点“破罐子破摔”的认命感;亦可看作是一脚踢破了无限的愁,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光明”之感。结尾处的强收,蕴含着无限情韵,与“蹙破远山愁碧”完美融合。音乐与古诗词互相通达,深刻地表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

(二)人文意蕴

音乐与诗词都是用来描写社会生活,反映、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无论是在音乐演奏还是诗词创作,情感始终伴随着创作的全过程,这是二者创作的本质特征。音乐用音符来引起人的共鸣,诗人则以文字为载体进行情感的表达。诗词与筝乐的融合,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体会背后的人文价值。在学习一首筝乐作品前,先要了解所取材的古诗词,对其进行深刻研习,了解它深厚的文化脉络,再用古筝表达出来。古诗词可以看作是一个静态化的作品,而古筝的演奏就是与之相反的动态化,动静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想象古诗词用文字所描绘的景物,音乐旋律也能更好地直击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文化瑰宝,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因此,古诗词与古筝的结合可以说是对弘扬民族文化号召的响应,是一个让大家了解中国文化精神的很好的方式,让人们在音乐中体会这些诗词名句,深刻感受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

四、结语

《如梦令》这首古筝作品将古诗词和音乐进行结合,跟上了时代的发展,具有中国韵味,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情怀。本文对其乐曲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演奏经历对乐曲中富有特点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进行剖析,了解乐曲本身的内在含义,感受了诗词与古筝融合之美,是对更好地学习现代作品的一次探究。

猜你喜欢

慢板快板如梦令
如梦令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快板)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
如梦令,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