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肺复苏虚拟仿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2陈晓芳
陈晓芳,姜 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1)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践性较强,急诊科护士面对的多为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多变的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患者[1]。在急诊科这种患者病情危急、救治时间紧迫、急救操作复杂的环境下,如何让实习护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是急诊科临床教学面临的难题[2]。考虑到临床情况的特殊性,传统教学多采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训练[3-6],但模拟人无法展现临床急救环境与氛围,而临床抢救时未取得执业资格证的实习护生不能在患者身上进行护理实践[7],护生也因此难以提高急救技能。虚拟仿真系统营造了沉浸式抢救情景,具有可重复性[8],可增强护生学习体验,同时避免教学中侵入性操作的伦理问题。在充分考虑护生学习需求、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心肺复苏虚拟仿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护生实践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0年3—7月于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30人为对照组,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实习的本科护生30人为研究组。对照组,男3例,女27例;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2.68±2.42)岁。研究组,男2例,女28例;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71±2.36)岁。两组教师相同,均为本科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N3及以上能级,3年以上带教经验。两组在护生性别、年龄,带教教师学历、职称、能级、带教经验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急诊科实习共4周,入科第二周由带教教师统一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包括专科理论与操作方面的内容。利用按压反馈式模拟人训练,4人为一组,一人胸外按压,一人气道管理,一人开放静脉通路,一人进行抢救记录,每轮训练后角色互换。实习第三周进行强化练习,第四周进行考核。
(2)研究组:第一周,护生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自我训练。第二周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线下心肺复苏培训,注重技能训练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第三周,持续开放虚拟仿真平台与示教室,护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线上、线下联合训练,提高实践技能,以沉着应对临床突发情况。第四周,考核。心肺复苏虚拟仿真平台以培养评判性思维为核心,整合急危重症护理案例,营造虚拟仿真情景,分为学习模式、训练模式、考核模式3部分。学习模式可查看操作步骤与要点,用于初期训练;训练模式由护生自行完成所有操作,无步骤指引,用于中期训练;考核模式可进行自测,限时完成操作,用于后期训练。3个模式均有计时提示,培养护生时间意识。虚拟患者在不同阶段病情转归不同,若操作者抢救处置及时准确,则病情好转,否则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训练后系统输出评价报告,并反馈错误或遗漏,提高护生学习效率。
1.3 评价指标
1.3.1 理论考试成绩 由教学组设计理论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
1.3.2 技能考核成绩 采取病例导入式团队合作操作考核模式,将各项护理操作融入临床病例,实习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体护理。以我院《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规范与考核评价标准》为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
1.3.3 学习情况评分 带教教师结合《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手册》对护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服务态度(4分)、学习态度(4分)、仪表举止(4分)、护理责任心(4分)、组织纪律(4分)、基础护理操作(10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10分)、应急处理能力(5分)、沟通交流能力(5分)、健康教育能力(5分)、评判性思维(5分)11个条目,满分为60分。
1.3.4 教学满意度评价 利用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能力培养、操作技能培养、知识掌握评价4方面,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5 评判性思维 护生入科、出科当天分别发放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中文版(CTDI-CV)进行评判性思维评定,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包括认知成熟度、寻找真相、求知欲、开放性思维、评判性思维自信、分析能力及系统化能力7个维度,70个条目,满分420分[9]。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成绩比较
研究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学习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实习成绩比较(±s,分)
组别 理论考试成绩87.26±1.42 96.18±1.37 10.490 3<0.05 n对照组研究组30 30 t值P技能考核成绩85.69±2.06 94.57±1.98 7.232 8<0.05学习情况评分52.40±1.14 56.51±1.09 5.810 7<0.05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得分比较
入科时,两组CTDI-CV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时,两组CTDI-CV得分与入科时相比均有提升,研究组提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TDI-CV得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CTDI-CV得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两组出科时比较
n 寻找真相 求知欲对照组30时间入科出科t1值P研究组30入科出科t2值P t3值*P*组别 认知成熟度38.26±3.06 40.09±3.14 2.286 1<0.05 38.29±3.04 42.35±3.25 4.997 0<0.05 2.739 2<0.05 36.72±3.28 38.81±2.98 2.583 4<0.05 36.67±3.25 40.52±3.06 4.724 0<0.05 2.192 8<0.05 37.57±4.22 40.36±4.35 2.521 4<0.05 38.21±4.26 43.13±4.02 4.600 7<0.05 2.561 5<0.05开放性思维37.67±2.94 39.81±3.02 2.781 0<0.05 37.72±2.89 41.96±3.17 5.413 8<0.05 2.689 7<0.05评判性思维自信34.08±3.04 39.59±3.06 6.996 7<0.05 34.22±3.12 42.03±2.98 9.914 8<0.05 3.128 9<0.05分析能力32.07±3.13 37.52±3.22 6.659 6<0.05 32.15±3.15 39.46±3.39 8.652 1<0.05 2.272 6<0.05系统化能力34.04±3.63 37.87±3.72 4.036 0<0.05 34.11±3.58 39.90±3.66 6.194 5<0.05 2.130 6<0.05总分250.41±23.30 274.05±23.47 3.915 2<0.05 251.37±23.29 289.35±23.47 6.290 1<0.05 2.524 8<0.05
3 讨论
急诊科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0],临床教学是实习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11]。传统教学模式下,心肺复苏教学依赖于模拟人,受时间、空间和教具限制,影响了实习护生的主动性[12],学习热情维持时间短,教学效果不理想。虚拟仿真平台的优势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高度仿真的虚拟情景,打破临床工作中侵入性、高风险、不可重复的操作的时间、空间和伦理限制,为不允许实验或不允许出错的操作提供了试错机会,同时还有提醒功能,使操作者在实践中更加谨慎,沉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挽救患者生命。
急诊科护士应具备较强的判断与决策能力[13]。评判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已成为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4]。将基于心肺复苏虚拟仿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有助于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护生自信。
综上所述,将基于心肺复苏虚拟仿真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临床教学,提高了本科实习护生心肺复苏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