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的影视化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2022-03-22阿赛古丽兰咏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影视人文

赵 霏,阿赛古丽,兰咏梅,张 芸,赵 晋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1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

1.1 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

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灵魂,也是几千年来医患沟通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握“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个核心,倡导生命第一,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让医务工作者对患者产生共情和共鸣,从而将医学人文素质真正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1]。同时,建设“新医科”和强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也对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2]。王辰提出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科学更应是“人学”,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懂得追求医学真理和技术,更要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而后者的形成一定要贯穿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3]。

1.2 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1.2.1 人文类课程开设力度不大,效果不好 目前,我国各地医学院校均开设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开设的医学人文类课程学时数占比仅为7.54%,远低于美国、英国等一些医疗水平较高国家的比例(20%~25%),尤其在极为重要的临床实践阶段,人文课程占比仅5%[4]。此外,医学人文类课程多为通识课,虽然部分医学院校尝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开设包括卫生法规、社会医学、医学美学等在内的系列课程,但是课程之间缺乏相关性,不能适应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要求,难以发挥作用[5],提示目前医学人文教育无论在课程数量还是教学质量上都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传统重医学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理念以及学科先天缺陷等原因,医学人文教育一直被弱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6]。

1.2.2 教学方法陈旧 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如法国任学生自学或选修的指导性教学及实践教学、日本的“体验实习”教学法和美国的文学修养课程等[7]。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重视不足,课堂氛围差,与临床脱节,教学效果一言难尽。

1.2.3 教学评价方法落后 医学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伦理等不同角度思考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非简单地掌握各学科理论知识。而国内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方法虽经多次改革,目前仍以笔试(开卷或闭卷)为主,难以真正评价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8]。

因此,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职业素养,成为医学教育的责任和目标。在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突出问题和面临巨大挑战的现实背景下,医学院校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改革,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急需教师思考的首要任务。

2 医学人文类课程设置

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在“纪念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十周年”的会议上提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明确将“以健康为中心”作为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医学工作者敬畏生命、尊重人类的素养的这一类课程归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此后,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建立医学人文学系、研究所或中心,并开设相关课程。以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本学部)为例,在教育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医学人文教研室除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两门必修课程外,还开设了医学史、生命教育、医疗纠纷与伦理审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球健康概论等多门专业选修课,力求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同时,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目的,力求开设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类课程。

3 影视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影视化技术包括影视作品赏析和影视化艺术表达两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制作精良、寓意深刻的影视剧作品,其中不乏医学题材的优秀作品。如《我不是药神》直面剖析进口药物价高与民众接受度低的医疗矛盾,探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哪吒:魔童降世》揭示不注重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的危害以及将基于反思的深度讨论简单理解成反馈甚至责问等导致的不良后果[9]。此外,国内外近些年涌现出大量短视频播放平台,有的短视频用诙谐风趣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有的用趣味盎然的动画讲解疾病机理,还有的用短小精悍的情景剧传播爱国情感和正能量。譬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了大量宣传防疫方式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短视频,为维护社会安宁、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影视作品获取方便,普及性广,不受传播途径的限制,在“全国停工停学”的特殊时期展现出极大的优势。

多项研究结果提示,将优秀影视作品引入医学类课程教学,具有极大的益处。马英杰等[10]将电影角色剖析法应用于精神病理学教学,结果研究组的兴趣度、理解度、接受度和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王丽等的研究提示[11],科幻电影融入生物化学教学,在活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造力、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科研思维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我们将影视化技术合理地融入日常教学实践,可为广大师生带来便利,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本学部在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影视化技术的尝试

4.1 影视作品赏析

电影不仅可以雕刻时光,更能雕刻每个人的心灵,影视艺术可使医学变得更加艺术化、感性化和思辨化。本学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医学人文影视赏析、观影疗心——电影作品中的心理分析与治疗等选修课,精选最能传递敬畏生命、医学无尚思想的电影作品,让学生在影视艺术表达中发现并重新认识医学、理解医学、反思医学。通过电影赏析和讨论,让医学生感悟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医学的使命与特质等,拓展医学人文学科的疆域,发自内心地产生作为医者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并将此作为所有临床决策和行动的指引。

此外,日常授课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播放相关短视频。如在讲解“心理学四大理论流派”时,播放短视频《弗洛伊德的一生》《十大自我防御机制》等,在讲解“异常心理”时,播放短视频《微笑抑郁症》《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10条常识须知》等,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短视频均来源于正规网站,且由授课教师严格筛选把关,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此外,视频大部分采用线上播放方式,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可在课堂上播放,不会影响授课时间。同时,采用线上布置作业形式,让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4.2 影视化艺术表达

在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课堂上,尝试采用案例情景式教学法。有研究报道该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12]。我们选取已报道的临床案例,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切身体会医疗卫生领域的实际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传统讲授—学习教学法相比,案例情景式教学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针对“病人心理”“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章节内容,本学部选择2018级临床医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共279名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其中152名参与案例情景式教学,127名参与传统教学。课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案例情景式教学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整体上比较满意,教学效果反馈的7个维度认同度均超过50%(见表1)。

表1 学生对案例情景式教学法的评价(n=152)

同时,随堂测试成绩分析结果也提示,参与案例情景式教学的学生答题正确率为87.3%,比参与传统教学的学生正确率(75.9%)高了1.15倍。不仅如此,我们还建议学生将表演内容拍成短视频,作为研究资料保存,不同时期(如实习期,工作5年、10年甚至20年后)回顾必将获得不同的感悟,最终将至臻至善的医学精神作为一生的追求。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表演结束后的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部分是案例情景式教学法的关键所在。为演好医生和病人角色,学生课前积极查阅资料,充分准备,对前沿内容进行了学习。在阐述讨论结果过程中,应用PPT、图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力求充分展示本次表演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最终的教师点评更为重要,除分析本次表演中人物台词、剧本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外,还要进一步凝练教学重点,强化教学效果。案例情景式教学法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的体验感,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而且学生表演的案例情景如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均与接下来的PBL教学、临床见习和实习相联系,因此该教学法具有极大的优势,值得在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中大力推广。

5 结语

医学本就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学科。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从来就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13]。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使命应该是敬畏生命、预防疾病、解除病痛、维护群众健康。但是在当下倡导创业创新和多元化就业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过程中,往往更多地关注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一项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结果提示[14],医学生对医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内涵了解不多,专业思想也不够稳定,对开设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及学校人文环境满意度不高。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对人文精神培养的兴趣和关注度,将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完美地统一起来”,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学部的教学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影视化技术,将其恰如其分地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既可以解决医学生人文教育课时紧张等现实难题,又能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效弥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值得在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应用。但是也要注意,影视化技术必须根据实际教学环境来应用,并非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案例情景式教学法,对不适合的内容不应该强行采用,以免适得其反。此外,无论是影视作品赏析还是影视化表达耗时均较长,应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情况下应用,与传统教学法相辅相成,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中合理应用影视化技术,有助于培养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医学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更加符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医学教育理念,值得在医学教育中推广。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影视人文
人文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影视风起
人文绍兴
影视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