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2-03-22张蕊
张 蕊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社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应得到更多的关注[1]。近年来,为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我国不断推进高校扩招计划,医学类专业因就业范围有限、报考人数增多,使医学类高校毕业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出现“慢就业”现象[2]。此外,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相对不科学、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要求偏高、学生预期过高等问题限制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3]。因此,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对社会、医学院校及学生自身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本研究旨在调查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探讨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学校和政府提供参考,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及高校就业工作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辽宁省2016—2018届2 340名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前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内容和目的,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后填写调查问卷。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包括毕业生的年龄、性别、院系、专业、学历、户籍所在地等资料。
1.2.2 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包括毕业生工作单位所在地、性质、规模、行业等13个条目。
1.3 资料收集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对2016—2018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 34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4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学分析,得出调查结论,为后续的总结分析提供数据保障。
2 结果
2.1 就业流向
2.1.1 就业区域分布 近3年毕业生就业区域以辽宁省为主,辽宁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为沈阳市和大连市(见表1、表2、表3)。
表1 毕业生整体就业区域分布(%)
表2 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表3 专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2.1.2 就业行业情况 近3年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为卫生和社会工作,与学校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相契合(见表4、表5)。随着毕业年限的增长,从事卫生和社会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多,说明往届毕业生在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的竞争力较强,应届毕业生竞争力较弱。
表4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表5 专科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
2.2 就业质量
2.2.1 薪酬水平 随着毕业年限的增长,薪酬水平逐年增多(见表6)。
表6 毕业生近3年薪酬平均水平(元/月)
2.2.2 专业相关度 近3年毕业生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在88%以上,其中本科毕业生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在90%以上,专科毕业生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88%以上。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高,毕业生能学以致用。调查结果显示,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最高,药学专业毕业生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最低(见表7、表8、表9)。
表7 毕业生总体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
表8 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
3 讨论
3.1 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3.1.1 就业区域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毕业生就业区域以辽宁省为主,72%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发展。原因:(1)家庭环境影响,毕业生愿意留在省内就业;(2)毕业前已有意向工作单位;(3)对独自去省外发展感到担忧。
3.1.2 就业薪酬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较低,但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薪酬水平逐年升高。原因:(1)应届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需求强,但医疗相关单位可提供岗位较少;(2)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胜任岗位能力欠缺,需进行规范化培训,医院希望录用有临床经验且取得职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因此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质量较低。
3.1.3 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毕业生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原因:(1)医学专业性强,相关工作相对较稳定,社会认可度较高;(2)学生选择医学相关专业进行学习的主观意愿较积极,愿意继续从事本行业;(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且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未来所从事岗位的信心[5],有利于职业发展;(4)药学专业对口岗位需求较少,药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兴趣较低,导致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低。
3.2 相关对策
当前我国就业环境的突变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矛盾[6],为保证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解决我国因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而造成的结构性就业困难问题[7],政府部门应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即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规范就业市场、改善医疗环境、提供良好的就业保障,尽可能为毕业生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医学院校应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医学教育管理体系,提倡进行专业化、个性化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体现实用、技术和技能的特点[8];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保障医学人才输出质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9]。同时学生应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不断夯实基础,提升自我。
综上,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省内发展,且毕业生总体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但就业质量一般,学校应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职业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应针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整相关政策,以提升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