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文本的教学价值“点”
2022-03-21张晓华
张晓华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入选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针对本篇课文,笔者以为,结合单元的人文主题“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俗传统”,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以及作家老舍本人的语言特点,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努力找准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点”,从而发挥出这篇文章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文化感知、表达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发展所起到的应有作用。具体来说,笔者以为,《北京的春节》有这样的三个教学价值“点”,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一、民俗“点”
首先,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结束的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可以说,整篇课文就是对老北京的春节“老规矩”进行一次集中展示,从腊月初旬开始的过年的热情,由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开始点燃,到孩子们小年前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过小年祭灶王,再到除夕吃团圆饭、守岁,年初一拜年、逛庙会,最后正月十五赏灯、吃元宵,一路林林总总,洋洋大观,热热闹闹,读起来一氣呵成,在老舍先生精彩的文字引领下,仿佛经历了一次北京民俗的文化旅游,有声有色,朴素热烈,令人心旷神怡。在引导学生进行本课学习时,要牢牢把握住文中对于北京春节传统民俗的介绍,让学生也来感受:“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这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把蒜瓣泡在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一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这只是本文开头腊八节的民俗,而整篇课文中,类似这样的北京春节前后的民俗却不胜枚数,令人眼花缭乱。
发现文中这些特别的民俗,让学生在品读、感受中走进传统,体悟老北京的年味,立足于文本的人文主题,对中国民俗文化进行一次深刻的了解,并从中体会着作者老舍对北京这座城和这一节日的深厚感情,明白在程式化的节日民俗中所充满的温情和智慧,实现对学生精神、品性的一次熏染。
二、详略“点”
针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发现课文内容的详略,需要老师在解读时进行细细品味。一方面在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已经告诉我们,课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重点写的这几天,侧重点不同,详略也不同。腊八,着重详写了腊八粥和腊八蒜两样食品,吃饺子则一笔带过;腊月二十三,着重详写吃糖,放鞭炮则一笔带过;除夕,着重详写人们整体的忙碌状态,具体的内容则一笔带过;初一,着重详写了不同的人们的活动,其中又详写小孩们的活动;而写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了不同的花灯,表现了大街上的热闹非凡,和看灯的人内心的无比欢喜,这也突出春节的火热气氛,而吃元宵的内容就不能突出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作者也就略写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说,对不同时间民俗活动的描写有详略,对同一时间内的活动描写也有详略,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表达上的特色,才能落实好单元的语文要素,并真正读懂这一篇文章写法上的特别之处。抓住课文的详略点来学习,发现作者所重点描述的详细内容是作者印象深刻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风俗的反映,反映出这些风俗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也有一定意义上的促进作用。
有详有略地进行表达,让课文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加以体会,既进一步明白作者是如何详写的和为什么要详写,也通过详略的比较更好地把握地方风俗特色以及它们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
三、语言“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进行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而《北京的春节》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文章。在老舍先生的文字表达中,特有的“京味儿”,大量的口语、带着北京地方特色的语言,表现了强烈的个性化的表达特色。本文中,像“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八,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有名的老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腊月或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语言生动活泼,文字顺畅通达,如行云流水一般,给人以新鲜畅快的感受。再如,写“除夕之夜真热闹”,一个“赶”,一个“到处”,写出北京除夕的热闹,这是其他节日很难与之相比的。一个“除非”,一个“必定赶回家”,再加上一个“除了”,让人不禁感受到北京人对除夕的重视。一个“灯火通宵”,一个“日夜不绝”,耐人寻味:为什么“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呢?因为它承载着北京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老舍平实、简炼的语言背后,折射出北京人的一种生活心态和美好心境。语言中寓含浓浓的情味、深深的韵味。抓住这些语言品读,就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舍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魅力。
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欢乐、富足、祥和,在老舍笔下娓娓道来,如画卷一幕幕展现,让人亲切、温暖、向往,而这离不开老舍先生炉火纯青的语言表达功底。教学这篇文章,文本语言显然是不能忘记的一个教学价值“点”。
做文本品读的有心人,发现文本中的教学价值点,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令语文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0895005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