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诗歌之悲欢,比较鉴赏更深刻

2022-03-21李爱菊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诗歌情境学生

李爱菊

【单元导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题是“诗意的探寻”。本单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分别为开启现实主义《诗经》中的《氓》和浪漫主义《楚辞》中的《离骚》、中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孔雀东南飞》、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蜀相》、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

【教学目的】

本单元七首诗歌都具有丰厚的文化意蕴,所以,在学习时,首先需要细细的咀嚼和品味,多方面探求作品的“诗意”;其次让学生品味作品时,用心感受诗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心灵世界;同时跨越时空,探讨这些古典诗歌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意义,认识古典诗歌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在品读、品味、感受、探讨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本单元选取的七首经典诗歌,是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诗体,不同情感的浓缩代表,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尝试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去挖掘诗歌内涵,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法下诗人相似的情感。在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体味诗歌生命的诗意,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品味,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教学设计】

一、学习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要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温儒敏先生说:“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习活动尽可能有情境。”王宁先生还强调情境的真实性,他明确指出,“我把这个真实情境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还要创设真实情境。基于此,我对本单元诗歌学习创设以下情境——首先,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梳理诗歌发展脉络,有助于诗歌纵向对比;其次,了解诗人生平,阅读冯志《杜甫传》、李长之《李白传》、曾雅娴《柳永传》、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等,让学生爱上伟大诗人从而爱上诗人的作品;再次,观看纪录片《唐之韵》《宋之韵》,图文声色并茂,加深对诗人以及其作品的理解;最后,举行“诗歌经典咏流传”的吟咏比赛,学生做评委进行点评,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以上主要通过创设与个人体验情景、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相融合的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提升学生经典诗歌阅读素养,品味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的能力。

二、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梳理基础,理解文义

任务一: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并将其总结到积累本上。

任务二:发现问题,小组汇总讨论,把有疑惑的地方记下来。

任務三:针对疑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设计说明:本单元是古典诗歌,若要准确的理解,需要明白文言字词的含义。如跟现在常用义区别较大的词语,如“愆”“替”;具有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如“总角”“人定”;蕴含典故的词语,如“出师未捷”“二十四桥”;偏义复词,如“作息”“公姥”等等。对于文意的理解,如《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含义;对《蜀相》中“自”“空”的理解;《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效果;《蜀道难》中典故的运用与作者抒发情感的关系等。字词文意的理解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去完成,若自己解决不了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此三个任务重在学生自发学习,教师起辅助点拨的作用,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能力。通过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活动2:比较鉴赏,走向深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指出“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走向深处”即是走向学生思维的深度,作者情感深处,这也是深度学习的要旨。比较作为一种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能将阅读推向思维的深处。基于此,我将本单元7首诗歌分成三组进行比较鉴赏。

第一组:不同时代的婚姻,相似的悲剧——《氓》《孔雀东南飞》比较阅读

任务一:梳理两首诗歌的故事情节。(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进行课本剧创作)

任务二:两首诗歌相似和不同之处有哪些?请具体分析。

任务三:结合鲁迅的《祝福》,比较三位女性的不同命运,可以窥见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女性的地位变化。

设计说明:两首诗歌都以叙事为主,要解决任务二三的问题前需要让学生准确地梳理出故事情节。《氓》选自《诗经》,《氓》主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自述自己由相识相恋到相思成婚,最后遭弃离婚的故事。《孔雀东南飞》是选自《汉乐府》,主要讲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兰芝被焦仲卿母亲遣回家的故事。两首诗歌虽然产生于不同时代,但最终命运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鉴赏的方式,可以将作者的情感体会得更加深刻。任务二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阅读支架。如(1)两位女主人公性格有哪些相似之处?通过阅读学生在诗歌中会找到“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等,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勤劳善良;“及尔偕老”“据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无丝,磐石无转移”,概括出两人都忠于爱情;氓妇对于丈夫的“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的情况,陷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之中,当她认真思考后,最终明白丈夫最初只是贪恋自己的美貌,如今自己年老色衰,就喜新厌旧,便毅然决然地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非常决绝地离开丈夫,体现了她的刚烈、自尊。而刘兰芝与丈夫非常恩爱,而且才貌双全、勤俭持家、又孝顺婆婆,关爱小姑,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女性,竟被婆婆嫌弃,不被所容,最终自遣而归,离开时仍然“整严妆”,非常冷静、体面、骄傲地离开,而不是哭哭啼啼地离开,体现了刘兰芝的刚强与自尊。(2)两位女主人公婚姻遭遇相似吗?一个是被丈夫抛弃,一个是不被婆婆所容;一个是痛苦归家“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个是兄长给她安排“足以荣汝身”的婚姻。可见,两位女主人公婚姻遭遇基本相似。两首诗歌虽然以悲剧结局,但都表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反抗精神,体现了两个时代妇女的自我意识的觉醒。(3)有哪些不同吗?通过思考,我们发现悲剧的根源有些不同,氓妇的悲剧根源是男权社会丈夫的负心;刘兰芝与焦仲卿感情非常好,造成悲剧的是焦母这个顽固、蛮横的封建家长。

知识具有迁移性,学这两首女性题材的诗歌,引导学生思考学过的哪篇小说也是讲女性婚姻不幸的?那就是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所以,我接着设置了第三个问题。让学生从三位女性的婚姻入手,思考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氓》中我们未曾见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我”自由恋爱,在两厢情悦下结婚,可以说是“自办”的自由婚姻。《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被婆婆所遣,不是被丈夫抛弃,虽表现两人纯真美好爱情,但似乎没有表现他们相识相恋的过程。但封建家长干预明显加强,婚姻主要是有当事人的家长以及媒妁“代办”的,而到了清朝末年的祥林嫂,其遭遇远比前两人悲惨,第一次婚姻是她作为童养媳过门,第二次作为肮脏的买卖,是“包办”婚姻。同时,二婚后的她被视为“不贞洁”。若说前两者都有反抗,那么悲惨遭遇的祥林嫂也有挣扎和抗争,只不过没有抗争过封建礼教,也就是说只要封建礼教在,祥林嫂不可能逃脱自己悲惨的命运。

由此,从春秋时期的氓妇到东汉末年的刘兰芝,再到清朝末年的祥林嫂,她们的命运越来越悲惨。那这是为什么呢?《氓》反应的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尚未创立,当时的社会礼教还不完善,男女婚姻相对自由。到了汉朝,虽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中国古代的封建正统思想就开始确立了,但是真正地全面确立是到了隋唐时期。所以,不被婆婆所容的刘兰芝可以自遣,还可以回娘家。但是到了宋朝后,社会开始以“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为指导,其“贞洁”观念成为禁锢女性的牢笼和枷锁。由此可见,从春秋到清朝,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成熟,中国古代女性地位是逐步下降的。三个问题设置有横向有纵向,纵横交错,让学生对诗歌体会更深,思维更加深刻。

第二组:不同时代的爱国情,相似的忧愁——《离骚》《蜀相》《扬州慢》比较阅读

任务一:诵读三首诗歌,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自读感悟,小组间朗读,并选出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比赛。

设计说明:学习诗歌,贵在朗读。诗歌的情感在反复的朗读、朗诵之中揣摩出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重视诵读在培养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体验。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优美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思想内涵,含蓄隽永的意境,让一代又一代人吟咏不绝。让学生学会朗读,学会感知古代诗歌的声音形象进而走进古代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滚烫的灵魂,便能更好地与优秀的古代诗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此任务可以通过朗诵比赛的形式完成。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打算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诵比赛。全班有八到九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小组间的朗诵比賽。要求学生在八首诗歌中任意选一首,并说明选取的理由。班级设计朗诵评价表,评选出“我心中的朗读者”,并阐述理由。

任务二:读彻悟透,触摸作者的灵魂。

1.请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诗歌体式、表现手法等角度比较三首诗歌。

2.请谈一谈三首诗歌中作者的悲愁是什么?

设计说明:如果说任务一的初读,目的是让学生快速地走进诗歌描述的意境,感受诗歌时代的氛围,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那么,任务二是在诵读中涵泳,准确触摸作者的灵魂,获得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离骚》的“离”犹罹也;骚,忧愁也。意思是遭遇忧愁,陷入困境。由此让学生知道《离骚》是屈原遭遇忧愁之后写成的诗歌。《离骚》(节选)展现了屈原的理想、政治、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不能实现的悲愁。杜甫的《蜀相》则是他颠沛流离,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冰火连天、生灵涂炭、田园荒芜的背景下在成都浏览了武侯祠写下的。诸葛亮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婵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刘备之间鱼水相得的君臣关系,使得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扬州慢》是年仅二十出头的姜夔经过扬州,眼见这过去繁华无比、文人荟萃的扬州因金兵屡屡南侵,变得破败不堪,成为“空城”,感慨万千,抚今追昔。诗歌写了三重“悲”:一悲眼前,谈空城;二悲变迁,伤古今;三悲兴衰,亡国痛。《蜀相》《扬州慢》在挖掘作者情感时,首先要抓住一些意象,如“柏、二十四桥”等,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自、空、厌、惊、冷”等。同时注意对比、用典、借古讽今、虚实结合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通过横向的比较鉴赏,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鉴赏诗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纵向的比较鉴赏,让学生读出诗人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关心百姓、爱国之情却是相似的,热爱国家但不得君主信任、被贬黜,报国无门的悲愁却是相似的。从而对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内外兼修的人格修养,极具现代价值,起到了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目的。

第三组:不同风格表现形式,相似的惊叹——《蜀道难》《望海潮》比较鉴赏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非同一般的对比、夸张、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对蜀道的惊叹融入到诗歌之中,语言之狂放、意境之神奇、人格之俊美,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壮丽、高亢、酣畅之感。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一改《雨霖铃》《蝶恋花》凄楚悲凉的气氛,无尽离愁等典型婉约词风,而用比喻、动静、视听、夸张等手法,展现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表现了杭州城的繁华与美丽,使读者为之惊叹。基于此,我布置以下任务:

任务一:想象诗景,描绘画面。

朗诵诗歌,找出意象,描绘意境,发挥想象,勾画出相应的图景,可以选择文字、图片、绘画等形式,班级分享交流。

设计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蜀道难》和《望海潮》这两首诗歌都有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望海潮》中的“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昔日图景。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觉,锻炼了想象力、表达能力,采用文字、图片和绘画形式则是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挖掘学生特长的教学理念。

任务二:穿越时代,写解说词。

今天的蜀道、杭州与李白、柳永笔下的景象必然有所不同,请去过蜀道或者杭州的同学,写一段今昔对比的解说词,让我们了解两个地方的变化。

设计说明: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这需要学生重点欣赏关注,细细加以品味。而写今昔对比解说词,就必须以对作品有深入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为前提之下,才能更好完成。鉴于学生第一次尝试写作,教师要给学生一些参考的例文,先进行模仿,然后进行创作。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有利于在今后的阅读中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活动3:扬传统文化,思当代价值

任务一:学习了《氓》《孔雀东南飞》,谈一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情观?

任务二:学习了《离骚》《蜀相》《扬州慢》三首诗歌,写一写,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才更有意义?

任务三: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生活,想一想,学习古诗词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请以此举行班级辩论会。

设计说明:三个任务聚焦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前两个任务由诗歌本身衍生出相关的思考,第三个任务主要让学生思考学习古诗词在当下的意义何在。探究古诗词在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寻觅千百年前古人的生活与情感与当今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味出人本性的东西是千古不变的,是永恒的,如自爱、自尊、悲悯、坚持真理、忧国忧民等。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审视古诗词对个人气质塑造、人格养成、素养提升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汲取古人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下冊》教师用书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孙青.《离骚(节选)》教学设计[J].课外语文,2017(6):189.

[4]潘维勤.比较鉴赏显深刻——以《氓》和《孔雀东南飞》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5]梁国祥.《氓》《孔雀东南飞》《祝福》的比较阅读[J].语文知识,2016(17).

1684500511349

猜你喜欢

诗歌情境学生
诗歌不除外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