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主题学习视域下的古文“1+X”阅读教学策略

2022-03-21朱莉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莲说言志古文

朱莉清

古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其改革,但是总体来说,古文教学质量不高,仍多是传统的字词串讲和随文释义,处于“少费差慢”的困境。倒不妨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在这节课或这篇古文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学习有没有感兴趣?有没有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语文主题学习”,即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着一定的主题,通过整合文本、适当延伸,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以“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模式,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质提升目标的开放型阅读教学活动。

“1+X”阅读就是讲一篇课文,附带若干篇范读或课外阅读文章。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爱莲说》为例,探究在语文主题学习下古文“1+X”阅读教学,希望能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古文“1+X”阅读教学的制定目标策略

语文主题教学的“1+X”打破了传统单篇教学的限制,阅读文本的增加也意味着课堂容量的扩大,这对教学目标的精准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由“面面俱到”聚焦到“一课一得”,且这个“得”应该是可监测的。

一篇古文,教学点可以很多,可以涉及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不同层面的教学。而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教学目标上如果“面面俱到”,便必然面对学生对教学目标节后的半知半解以及教师对教学目标完成的不彻底。

“一课一得”就是在每一节课中只围绕着一个核心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学目标的简明扼要会促使教学重难点清晰明确,使教学框架眉清目秀。一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打造高效的课堂,最终通过一节节的“得”连点成线,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爱莲说》选自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要求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去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人文主题是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美德的呼唤。课后习题提醒我们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所需具备的美好品质。《爱莲说》内容委婉含蓄,言简意深。作者托莲花含蓄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基于对教材和课文的解读,最终确定了这一类文章的“得”就是通过诵读,分析具体描写的词句,感受其所象征的君子品格,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不同的君子的人生境界。再以此“得”为主题,整合文本。

综上所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多篇文本后获得对某个学习要素的深度认知,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从而获得思维上的提升,形成一种新的感悟。

二、古文“1+X”阅读教学的整合文本策略

文本的整合是語文主题学习的关键。既然教学目标要求“一课一得”,便必然要与其他的文本进行整合,来达到“得”的目的。面对浩瀚的书海,整合文本如何取舍有度,如何打破原先依托于一篇文章进行教学的狭隘格局,其本质是语文教师基于课程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学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容易发展比较阅读、综合信息等语文能力,然而,语文主题学习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阅读议题的选择和阅读内容的优良。因此,语文主题学习读的选文要有明确的主题,才能体现明确的教学意图。

“1+X”是以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学习为宗旨,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目的,将几篇具有内在规律的课文进行有机整合的群文阅读模式。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阅读编写是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作为线索组织单元的,因此,对于阅读文本的整合也不妨以此为参考。

(一)以语文要素为主进行选篇整合

教师可以在单元重难点基础上,围绕文章的主旨、作者、体裁、内容、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篇章结构等进行文本整合。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加深对阅读学习的认识,并形成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从而提升语文能力。

例如以体裁来进行选篇整合,《爱莲说》的文体特点是“说”,那便要多选取“说”这一文体的古文,将《马说》《捕蛇者说》一类文章进行整合,学生对“说”便会有一个更为整体的概念,从而反三归一,明白“说”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例。如此以写作手法为核心,重在让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策略。

《爱莲说》还以“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为核心,将一类托物言志的古文整合到一起,例如《寒松赋》《修竹记》等,进行同类比读和巩固,让学生读懂这类写作手法是作者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特点来表达情感或志愿,模仿并达到灵活运用。如此让学生在阅读中触摸各种表达方式,则写作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以人文要素为主进行选篇整合

人文素养的养成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一种价值取向。所谓人文要素,便是语文对情操地陶冶,对审美的提升,对价值观的塑造。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语文技巧,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而以人文要素为主整合阅读文本,更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持续、健康地发展。

根据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的提示,《爱莲说》的人文主题是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美德的呼唤,理解君子的美好品质。因此,可以将《陋室铭》《秋兰赋》《养竹记》等一类文本进行整合。

(三)整合选文的范围要扩大,容量要适中

“1+X”阅读相较于单篇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阅读面的拓展,因此,在整合文本时也要尽可能扩大选文的范围。《爱莲说》和《陋室铭》《寒松赋》《秋兰赋》《修竹记》《养竹记》都适用于“1+X”阅读教学的原因也在此。

首先,都可以从“托物言志”和君子美德的角度进行解读。其次,文体差异大,“铭”“说”“赋”“记”等不同文体的阅读仅从形式上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风格类型,进行文体知识的积累,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第三,文章背景跨越时间长,文化背景和文风也不尽相同,也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例如《寒松赋》作者为唐朝宰相李绅,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在《寒松赋》中表现出典雅繁艳的风格特征,而《爱莲说》的作者为北宋清廉正直的学者周敦颐,已值暮年的他抱病在身,在书院内开凿莲花池,以寄托毕生心志。最后,难易程度不同。例如《养竹记》语言较为浅显,便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后作为自主阅读练习文本。基于此,可以选取《寒松赋》和《养竹记》与《爱莲说》进行整合。

“1+X”阅读教学在实践中还需注意整合文本的容量要适中,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聚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爱莲说》便可以只聚焦为描写莲花的长短句上,《寒松赋》可聚焦于集中描写寒松特点体现君子美德的文字上,《养竹记》也可只聚焦于作者将竹子的四种自然特性比成君子的四种美德的文字上。

综上所述,整合文本的主题选择可以多样,但需注意,“整合”不是一味扩大阅读量,而是恰当选取某个语言训练点或人文素养,重点在于学生通过阅读多篇文本后的体验获得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三、古文“1+X”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古文的“1+X”的阅读教学实践中,“1”和“X”所代表的涵义也不尽相同,要充分理解其内涵,才能合理搭配,完成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兴趣:“1”→“X”

创设探究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1”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线索,各个部分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线索形成一个富有逻辑的结构。在这个理念下,教师要围绕整合的主题创设“1”个学习情境,让学生进行“X”篇阅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爱莲说》中,便可以围绕着中华美德和作者的志向来创设学习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刘禹锡的陋室门口如果要种上一些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操,你认为门口可以种什么植物呢?说说你的理由。”由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寻找文本中作者通过描写植物特点体现出来的君子的美好品质,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要在充分读懂文本和了解刘禹锡的前提下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体会殊途同归的君子之德。

(二)创建学习模式:“1”→“X”→“1”,

“1”是精读课文,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具有统领和灵魂的作用。而对于精读课文,温儒敏教授指出:主要由老师教,功能就在于给例子,给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的性质无非等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1+X”中的“1”就是精讲精练的内容,“X”是从精读一篇到略读多篇,最终归纳为“1”种阅读策略,由举一反三到反三归一。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1”中要搭建行之有效的学习支架,聚焦方法习得,然后迁移至“X”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多篇同类文章,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1”个阅读方法。培养学倾听、学合作、学记录的习惯。

在《爱莲说》的“1+X”阅读教学中,教师先给出范例,然后可以让学生分析教师陈列出来的文句内涵,然后再去文中找直接描写莲花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君子品质,完成表格:

在學生对“托物言志”的概念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迅速迁移到《寒松赋》中,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强化理解:

在精讲完“1”,略读了“X”后,学生总结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托物言志的文言文的方法,要“寻物之特点,言人之志向”,于是便可以上升难度,教师可以不给出范例,要求学生用所习得的阅读策略,自主合作探究《养竹记》中的“托物言志”:

如此从“1”篇精读文本到“X”篇略读文本,学生不仅读懂了文意,读懂了君子品质,还厘清了阅读“托物言志”类文言文的“1”种方法:由物的特点到人的品格。这是学法迁移运用的过程,更是由“学习”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质变过程。

(三)突出实践主体:“1”→“X”

语文主题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依据,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根本宗旨,因此课堂上的重点在于学生的“习得”,要让学生自己去学,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空间和阅读时间,强调学生要多看、多讲、多练。在这个理念下,学生的实践主体是“1”,教师要设计“X”种课堂教学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爱莲说》中,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诵读”环节,让学生通过对诵读的节奏、停顿、轻重音、快慢等实践来读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可以设计“探究合作”环节,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阅读《寒松赋》和《养竹记》之后,分享自己对其的理解;可以设计“微信朋友圈文案”的活动,让学生给刘禹锡在陋室门口种植植物提出建议,并模仿其口吻发表微信朋友圈等。

总体来说,语文主题学习中的“1+X”的古文阅读教学目的在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一课带多课的辐射性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聚焦“一课一得”,在“得”的目标指引下以一定的主题适当整合文本,并设计充实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达成阅读目标并自主构建一定的阅读策略,获得一种学法。学生在教读中获得这种阅读技巧和策略,独立自主阅读,从而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并进化为属于自己的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4]马骏骏.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1+X”阅读教学的策略创新——以《卖炭翁》和《卖油翁》为例[J].教育导刊,2021(01).

[5]周华东.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J].语文建设,2020(24).

[6]史剑红.“1+X”单元整合教学法初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20(12).

[7]于泽元,王雁玲,陈际航天.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1+X”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评论,2019(6).

[8]黄晓辉.《爱莲说》课例教学目标梳理与分析[J].语文建设,2018(24).

[9]叶国正,任天彪.群文阅读教学低效反思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7(11).

[10]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本文获第十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爱莲说言志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 托物言志法
延续风雅
《爱莲说》微课教学设计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张进(一首)
周敦颐《爱莲说》创作说明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