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022-03-21邹惠赢

关键词:欣赏课国画绘画

邹惠赢

摘 要:美术教学是中小学加强美育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尤其是美术欣赏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美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还对于学生良好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促进作用。在面对逐渐国际化的美术教育时,只有保持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才能防止美术教学全盘西化。因此,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仅要加入对西方美术名家的解读,更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欣赏 传统文化认知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28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庞大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使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散发着独具中国特色的巨大魅力。但是,受西方美术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美术教学越来越偏重于向西方绘画技巧学习,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学习。基于这种情况,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为弘扬传中国统文化,我们应发出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一、中国传统美术对美术教育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传统美术的庞大体系中,国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古人也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优秀国画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当时的绘画艺术水平,从中窥探到穿越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从这些年我国美术领域的发展来看,传统文化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在欣赏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绘画能力和美学素养的提高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对国画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更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同时,在学生欣赏优秀传统作品的过程中,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美学素养的提高。

2.在欣赏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强化学生的品格修养

在中国文化中,文艺作品与艺术家自身的品格和修养存在着莫大的联系。在我国古代文人看来,绘画是对人格和品性的艺术熏陶,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绘画者内在品格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作品的品格往往体现着绘画者的品格。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学生要想获得绘画上的突破,就需要具备坚毅的品格,能够静下心来,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学习,也就是说需要学生修身养性。因此说,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品格修养。

3.在欣赏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幅度增强

相对于西方美术的技法,国画中不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需要作者在脑海里先进行整幅画的构思和设计,并思考在什么材质上作画才能确保画作更完美。一幅国画的绘画过程,也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的过程。在不断进行传统国画学习之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更能促进学生美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美学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从中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精神

我国古人就非常注重保护生态文明,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绘画作品中都体现了他们推崇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相互融合发展的理念。可以说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点之一,也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我国很多古代山水画中,就可以轻易地感受到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当我们打开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时,我们会看到,在伟岸的大山之间,有着幽幽的泉水,一个驮队驮着货物行走在山路上。从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青山绿水中生产、生活的恬静和美好。之所以这幅作品成为传世佳作,不仅仅是因为画家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北宋时期绘画的巅峰,更因为它的意境体现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因自然而生的传统文化精神。

2.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爱国情怀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认识到了敬畏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面对自然时,我们只能承受,不做出任何努力和改变。而是在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学会科学地利用自然并对自然进行改造。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灌县都江堰》这一绘画作品中就有所体现。作品通过都江堰风景的描绘,让人们从中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在一些绘画作品当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比如徐悲鸿的《奔马图》,就表达了对日本侵占我国国土的悲愤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之情。在欣賞这些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影响,让他们为我们中华民族感到骄傲,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艺术是生活的写照,却又高于生活。一个优秀的画家,必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仔细观察,将其最美的一面画于纸上。在我国绘画作品当中,有很多松、竹以及花、鸟、鱼等绘画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无不是画家经过长期观察,做到胸有成竹之后,才将其生动地呈现在纸上的。我们都知道画家齐白石擅长画虾,他在作画之前会对虾进行仔细地观察,这样才使得他的作品栩栩如生。所以我们也就能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生命的价值。

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教学策略

1.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传统文化修养

教师能力的强弱和水平的高低,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提高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就需要美术教师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注重传统文化的意识。这样才能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将其所具备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连同对传统绘画作品的理解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国画学习,可以在绘画水平、传统意识和品格修养等方面都有所进步。为此,美术教师首先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修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欣赏课教学。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教师应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学校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则肩负着传承的重任。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文化修养,教师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欣赏课的日常教学中。另外,在有了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要尽可能地在专业之外学习各种传统艺术以及民间技艺,使自身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美术欣赏课的内容更加丰富。

2.创设与欣赏内容有关的情境,促使学生展开想象

美术欣赏课上,学生要想通过教师的讲解对绘画作品有深入的了解,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之外,还需要展开想象,将自己代入到绘画作品所营造的情境当中,从而达到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音乐、古詩词朗诵音频以及视频画面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就如同最近大受欢迎的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利用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创设出“历史空间”以及“现实空间”,以跨时空对话的形式让人们了解典籍里的故事。这种全新的形式,能够帮助人们在情景再现中了解到更多的内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自在的氛围里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在欣赏敦煌莫高窟壁画以及唐三彩时,教师可以创设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音乐背景,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把他们代入到相应的意境当中,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而在讲解元代瓷器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青花瓷》,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欣赏青花瓷的美。在美好氛围的触动下,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会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而连续的动态画面,进而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接受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通过兴趣进行教学引导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并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因此,美术教师为了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欣赏国画作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就要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更有兴趣进行美术学习。比如在欣赏《唐宫仕女图》时,如若只是以知识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就很难通过想象进入到画面描绘的场景中,感受唐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情趣。并且,以现代中小学生的审美观点来欣赏当时社会流行的服饰和妆容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河南卫视的舞蹈《唐宫夜宴》等描绘唐代女性生活风貌的文艺作品,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下将这一画面烙印在脑海中。这样,学生再欣赏《唐宫仕女图》时,看到的就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线条画,而是将画作中人物的神态、衣着、动作与脑海中的画面相重叠后的鲜活形象。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自然会主动求知,探索精神也会更加强烈,这便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供了先决条件。另外,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参与到教学中。静态的欣赏远没有直观立体的展示更让人震撼,不停地观看画面,不如让学生现场观看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在各种各样传统文化形式和艺术手法创作过程的展示下,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更好地激发出来。同样,在传统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感受民间艺人的艰辛以及传统艺术传承经历过怎样曲折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一再强调传统文化独有的价值和精神力量,并意识到每个中华儿女都有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

4.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繁多。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要想传承下去,还需要借助学校教育的途径来实现。因此,要让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教师可以让中小学生对国画工具、历史有大致的了解,使他们尝试学习国画,能够在绘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能因为要保证教室的整洁干净,怕墨汁和颜料弄脏课桌和学生衣服就放弃国画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利用美术欣赏课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就会难上加难。其次,在国际文化交流增多的情况下,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优秀绘画作品,介绍我国绘画作品的种类,并让他们对剪纸、年画、皮影戏、木版画等传统工艺和技艺有所了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工艺和技艺,无论哪一种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传统文化精华。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了解之后,学生就会产生保护传统工艺和技艺的心理,希望它们不会在自己这一代消失。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展览馆中观看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实际参观中,真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5.通过实践课,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美术课中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有一些实践课程,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美,并从中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此,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绘画作品是如何将其融入其中的。然后让学生试着亲自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实现鉴赏能力的提升。在绘画过程当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样将会更好地促进他们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从实践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当学生完成绘画作品之后,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学会思考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需要做出怎样的改进才能让绘画作品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然后,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讲解。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会慢慢提高鉴赏能力,并实现传统文化与艺术结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美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要求美术教师通过各方面的美术教学工作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识。为此,教师要在提高自身传统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在相关教学情境下,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程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张云《论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希望月报》2007年第10期。

[2] 赵宏林《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学周刊》2014年第33期。

[3] 陈素《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科学之友》2007年第6期。

[4] 许秋菊《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6期。

3702501908231

猜你喜欢

欣赏课国画绘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难忘岁月》(国画)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