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2-03-21雍唯贞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传统

雍唯贞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突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重点。现阶段教师需要充分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价值,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还需明确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阶段的问题与不足,采取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教学体系 价值 应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01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且成为传统文化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学生优良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塑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大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力度,在改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身内涵,充分地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价值

1.德育价值

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道德品质,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作用下,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进行改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优良的价值取向,对大众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情操带来了积极影响,在开展小学道德文化教育活动时,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保障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冲突性,在彰显传统文化积极影响的基础上,使小学阶段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学习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优良的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内容,将其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索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并主动地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2.美育价值

为了能够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基于语言和心理等两个不同的层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美学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借助传统文化,找出语文教育活动的美感和本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其通过美育教育活动,充分地感受小学语文课程的鉴赏美感和创造美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为文明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基础条件,使学生能够基于精神层面主动地探索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在阅读中获得美学价值,强化了学生的体验感和收获感,使学生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解决小学语文学习阶段的困难和问题。

3.智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智育教育活动时,需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等两个不同的层面加以培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以阅读训练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还可以在强化学生专注程度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改善,有助于保障阶段性的学生学习质量。另外,在改善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意识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的优势和作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小学智育教育活动实效性的发挥提供了助力支持。除此之外,在借助传统文化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不仅能够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还可以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效率,基于古代汉语诗词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掌握优良的写作方法和学习模式。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材挖掘不够透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对语文教材的挖掘不够透彻,导致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难以被有效利用,不能有效丰富小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得小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使得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难以充分培养。另外,在挖掘语文教材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引导与要求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教材文本时,难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敏感度,使得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意识存在偏差,无法开展高效性、多样性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传统文化渗透较为生硬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辅助性教学时,会存在传统文化知识渗透生硬的问题,不利于学生逐步形成循序渐进的思想,不利于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活动,进而导致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思想意识不足,语文学习核心竞争力难以提升。导致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思想难以形成,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对传统文化渗透进行实践学习与拓展,进而降低语文课堂整体学习效率。

3.傳统文化难以与生活实际结合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应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将其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使得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意识存在不足,难以充分开展实践学习与拓展活动,导致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思想存在滞后性,无法完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标,造成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理论重于实际,思想大于实践,从而出现华而不实的学习现象,降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整体效率。

三、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在识字、写字阶段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识字和写字等两方面的重点内容,且此方面的教学活动在整体的语文课程体系当中具有关键作用,需要确保教师能够对识字和写字等教育活动予以高度的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不仅需要将优良的书写技巧传授给学生,还需要保障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大量的古诗词等教育资源,且每一句诗词当中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涉及古诗词等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对核心类型的生字和生词予以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默写和理解熟练地掌握生字和生词的使用和书写方法,在理解生字词具体含义的基础上,充分地感受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将生字词应用于生活和写作过程当中,充分地发挥出生字词的实际效用,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自身的年龄普遍较小,且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讲课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对汉字写作和传统文化予以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诗句当中的重点生字进行提取,如“炉”“烟”“挂”“留”“尺”“疑”“银”等等,在充分讲解此类生字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在练习和实践的同时,加深对生字的理解与认识,并充分地结合古诗的背景,以自己的理解和话语对诗句的内容进行阐述,借助对关键生字的理解,对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和生平事迹加以分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基于情景创设,感受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感受传统文化和语文课程内容时存在较大的难度,无法以直观性的形式加深学生的感受力度。为此,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況以及阶段性的教学要点,创设有针对性的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课堂教学情景当中,以身临其境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进行理解,以保障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要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情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官思维意识,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助力下,借助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积极开展创新性学习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核心竞争力,优化语文学习核心素养,助力学生逐步建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习惯,从而高效、多样地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习整体水平。

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文中对泼水节的发展盛况进行了细致化的描述,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傣族人民对于“周总理”的热爱之情。为了能够保障学生理解的准确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泼水节”的热烈场景,基于情景创设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对傣族传统节日予以直观感受,充分地发挥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够借助教学情景体会人物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水平。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展现出我国“傣族”人民的节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让小学生在进行拓展性阅读学习过程中,了解56个民族一家亲的情景,促使小学生在民族性、文化性的国家意识带动下,有效融入《难忘的泼水节》学习过程中去,进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彰显特色性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传统文化的教学作用,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成效。

3.利用多种课堂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爱玩和好动的年龄,其自身的事物接受能力和好奇心理普遍较强,教师需要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差异特征,在课堂当中纳入多种不同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有力基础。除此之外,教师所筛选的课堂活动形式还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且能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符合学生年龄、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包含在内,基于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确保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当中充分地感受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和价值,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的同时,使其能够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并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充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保障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和趣味性,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具备高效性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当中还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办法,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以此来保障学生学习情绪持续高涨,基于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基础条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有力基础,保障了小学语文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大禹治水》一课时,需要教师发挥出在课堂当中的引导作用,并带领学生充分地理解文本内容,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中主人公大禹的聪明才智,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服务品质和学习理念。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在此类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下,以视频、图片形式为学生展示优秀的传统历史人物,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多媒体传输的形式,以直观性的方法将此方面的内容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观看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料阐述自身的感受和想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学习视野。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目标,有效开展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与拓展创新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借助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特点,积极开展创新性学习与拓展活动,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成效,更为形象、高效地开展实践学习,助力小学生逐步增强个人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活动,增强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质量和水平,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逐步培养语文意识,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学习与拓展活动,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悯农》时,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传统文化理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架构与内涵,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比如,在解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平时用餐过程中的挑食、厌食、浪费等不良行为,要引导学生通过“农民伯伯种田辛苦”的教学内容,引发小学生形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的认知,促使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思想逐步形成,进而开展高质量、创新性实践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助力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系统性学习思维,有效提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合的能力,全面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并充分地发挥出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承载优势,帮助学生形成了优良的人格品质,在正确的价值观念影响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予以高度的重视,基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改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特定形式的教学情景,加大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力度,使学生能够借助语文教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学文《试论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名师在线》2017年第5期。

[2] 陈永登《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融入》,《参花》2021年第3期。

[3] 李志曦《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读与写》202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传统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