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究
2022-03-21高志娟
高志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学会书本上出现的一些基础知识点,还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起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在学校的核心教育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教师就可以尝试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渗透传统文化,让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实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06
在以往比较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基本都是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导向,最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得高分,完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悖。其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有一个深度的了解和学习。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课堂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促进作用,本文就该观点提出几点浅见。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对学生数学的基础思维进行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纯地只局限于套用数学公式的层面上,更要对数学公式是怎样得来的进行探究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运用,当遇到一些相对较难、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的题目的时候,就能够自主地利用自己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对其进行更加妥善的解决。所以,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对数学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数学学科的基础思维进行更加有效的培养。
2.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理论和公式,如果就只是毫无缘由地突然出现在学生们面前,学生必定是不会直接对其进行利用的,就算是拿来用,也显得十分的枯燥无趣。而如果可以将这个数学公式,或者理论知识当中加上一段故事,或者相关的背景,它就会变得生动很多,也会比较有趣。由此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通过对历史文化故事进行学习,从而对某一公式与理论进行理解和认知,是比较有效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们的注意力,以及对于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吸引过来,从而帮助学生关注这个公式,并记住这个公式,清楚这些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从而促进学生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
3.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将合适的传统文化类型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广泛的意义。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因为年龄特性的影响,其自身的思维、辨别是非等能力尚且处于发育阶段,因此极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对自身的观念和思想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小学生作为新鲜的“血液”和未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正处在极其重要的奠基阶段,如果长时间处于外来文化的冲击环境下,则会逐渐缺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不但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与当前社会主流文化发展趋势相悖,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为传承奠定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与文化,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引用现实文化产物来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授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基础方面,在文化产物层次上,依然存在诸多的优秀作品。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最终服务和运用于现实生活,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的存在,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极具渊源,数学知识一直在为传统文化服务,而传统文化则一直在彰显着数学知识的存在。很多优秀的传统建筑,都在散发着极大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也在向世人展示着数学知识的魅力,如均匀分布的桥洞,对于面积的计算和距离的掌控令人叹为观止;桥梁的形状也会使人联想到数学知识中的图形变换等,因此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引用现实文化产物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课前活动作为教学开始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后续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具有吸引力以及具备传统文化特质的内容,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自身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更快速地度过前期的学习迷茫期,具备良好的心态面对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双重考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寻找蕴含着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文化产物或者建筑,并详细了解其中知识的来源,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认知。
例如,很多传统的图案或者建筑都讲究对称手段,技艺高超、艺术精湛且风格独特,都在彰显着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学小学数学《图形与变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活动中展示相关内容,如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北京故宫等建筑,在建设时都讲究“中轴线”的存在,与课文内容中的“对称”部分刚好相互呼应,也是“对称”知识在传统建筑文化当中的应用体现;而在故宫之中,有些花纹纹样也体现出平移的相关概念和平移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在领略、欣赏传统文化应用之美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知识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课下作业,如记录曾经见过或者听说过的古建筑中的对称图形或者形状,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查询相关图案,然后在课上进行分享,主要分享或讲解图案的主要概况以及特点,帮助学生对不同的古建筑进行了解与研究。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分享过程中,要求学生將所搜寻建筑的故事简要地讲述一遍,并根据学生讲述的情况进行完善与补充,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传统文化与数学文化相结合的魅力,并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
三、利用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导学
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应该进行导学,但同时也是被很多教师所忽略掉的一点。其实导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一个缓冲的阶段,因为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玩心比较大,在刚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可能无法收心,所有的注意力还在课下。此时候教师若是讲解一些新的知识点的话,学生很难听进去,对于之后的课堂效率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教师就可以在导学的部分尝试用传统文化故事来进行导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出发来选择一些比较有趣且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的故事,用妙趣横生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注意教师在讲解什么,完成课下到课上的过渡。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一个章节的内容的时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些长度单位,对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并且学会运用。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典故,教师就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比如,在《孔子家语》中就提到了“布指知寸,布手知尺”的测量方式,古人会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的工具。在古代,有一个人去买布料,老板用虎口丈量,说是有足足六虎口的布,但是买布的人却说只有五虎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想到之所以产生这一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两个人的手掌大小不一样,在这个时候,就能够体现出来有长度单位是多么重要。不仅能够减少了很多交流和沟通上的麻烦,还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比出长短,对于古代的交易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深度挖掘课本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在学生所学习到的小学课本教材中,其实就有很多跟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与其费尽心机地去将课外的传统文化知识点融入课内去,倒不如先尝试从教材出发。因为数学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发展到今天,有很多可以说的地方,能够带给学生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另外,教师在对课本中所存在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的时候,也要注重知识点的难易以及和学生基础知识的契合程度。因为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少,知识积累也有限,教师若是一开始就去挖掘一些难度很大的传统文化,就很难让学生参与进来,只有从符合学生的认知角度去发掘,才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个章节的时候,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对于人民币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教师在讲解完课本上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去认识一下人民币的历史,让学生能够知道人民币在之前是什么样子的,我国第一张纸币是在哪里被发明的。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在一开始的时候,是用贝壳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易的,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说,既然是使用贝壳的话,那么我直接去海滩上捡贝壳可以使用吗?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顺带为学生科普一些古代的货币防伪技术,并且让学生知道,在交易的时候一定要诚实守信,不能弄虚作假,因为诚信是立身之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模式。
五、灵活转变传统文化为教学素材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将传统文化灵活地转变成为上课所需要用到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教师在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教学素材的时候,应该注重其适配度,不能给予学生一种生拉硬拽的感觉,要很自然地进行融入。等到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时候,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联想现在的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不能遗忘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人。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个章节的时候,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有关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在讲解到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尝试使用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素材。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个跟诗词有关系的选择题,让学生去进行选择。以下古诗词中,哪一个描述的时间最短呢?(一)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二)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学生在做这个选择题的时候,就需要先明白每一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背后又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才能选出来正确的答案。在讲解到每一个选项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鼓励懂诗句的学生站起来解答,也是给予了学生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
六、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情境
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而造成走神的情况发生,极大地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很多教师解决这一种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地提醒学生来达到让学生认真听讲的目的,但是成效微乎其微。而且,教师在提醒这一个学生的时候,对于其他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一种打扰,无形中浪费了班级里面所有学生的时间。所以,教师就可以尝试从另外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这一个特点利用起来。营造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体验。同时,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有灵感,让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比较活跃的状态,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据收集整理》这个章节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去收集一些固定的数字,并且将其进行归类和整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来营造一个过新年的场景。因为新年比较热闹,在其中会出现很多装饰物品,都是学生可以进行收集的数据。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制作情境中所需要的装饰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为学生科普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进行数据收集的时候,就是将新年中会出现的鞭炮、对联、窗花等一系列的物品用自己的思维整理一遍,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七、生活实践的开展
在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数学中其实很多知识都是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师与其让学生用书面化的形式来认识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的数学,倒不如鼓励学生去开展一系列的生活化实践,让学生用实践来检验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传统文化的道理。为了让实践对学生产生一个更加深远的影响,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策划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并且发表总结和感言。让学习走出课堂,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這个章节的时候,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去认识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图形,并且知道其基本的知识点。在学习这一个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参观一些古建筑,通过图形的运用和花纹的组合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教师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提示,比如,在看到了古建上描绘着的花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询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花纹是由哪一种或者几种图形来组成的呢?学生就可以踊跃地去回答问题,等到学生回答完了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科普该纹样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在看到了三角形的房屋结构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适当提问,房顶的结构之所以用到三角形,是根据三角形的哪个特点呢?通过生活化的实践让学生能够学会去用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并且有学习和传承的意识。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课堂结合到一起,不仅提供给了教师讲课的新思路,还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加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进而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地去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能够取其精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才能够构建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沈晓安《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走进小学的数学课堂》,《文化教育》2015年第8期。
[2] 刘琳琳《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将小学数学跟传统文化相结合》,《校外教育》2017年第7期。
388450190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