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图形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策略
2022-03-21李烁
李烁
摘 要: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将传统文化与数学教育进行融合已经成为必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知识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注重数学图形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较大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数学图形教学为例,探究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图形知识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04
在全新的教育体系下,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更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传统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不仅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内在需求。但在如今的小学图形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授基础数学知识上,忽略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小学图形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探究和创新小学图形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会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并没有将数学课程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受到小升初的影响,很多教师都会着重于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也导致教师只會在数学课堂中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从短期来看虽然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若长此以往便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实际上,数学知识中也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悠久的数学历史对于强化数学知识的内涵有较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对数学文化的应用,在开展小学教学时未对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引起重视,这也是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足够认知的主要原因。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只会一味地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展开教学,未主动在课堂中将数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通常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述,也没有开展相关的课外拓展,这也导致小学数学无法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不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教学的价值
1.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各科教师均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起关注,这也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其所具备的数学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做题效率,还涉及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确的学习方法等。从表面来看,传统文化与数学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其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优秀精神品质进行学习,还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推动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融合人文思想与逻辑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对学生开展人文思想教育,进而有助于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堆单纯的数字,数学中也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应运用自己的人文知识对题目进行深入理解,如此才能确保抓住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数学学习之间能够互相推动,将两者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吸取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政治、经济、文化均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西方文化的融入对我国人们的思想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崇洋媚外”的现象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瓶颈。针对此种情况我国实施了多项改革政策,在教育方面要求“传统文化走入校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渠道。
4.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
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史、知晓数学文化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其散发的光芒,进而产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对塑造学生人格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图形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
1.巧用教材知识,渗透传统文化
从学生步入小学阶段开始,数学教材中便存在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如七巧板、算盘等。起初学生并不能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只是将它们看作学习或做游戏的工具,而当学生真正开始学习这些知识时,在完全掌握后才会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存在的优势以及所包含的巨大智慧,学生即可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可以创造图形的美。学生对七巧板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后,可以提高他们的空间造型想象力,同时还体现出了“尽管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本质是不变的”这一思想。这可以帮助学生对图形、图形的周长、图形的面积等知识进行理解,但教师需要注意秉承“应循序渐进”的数学原则,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及运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保持持续热爱,继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用我国古代发明的拼板玩具——七巧板来拼出不同的图形,有些学生拼出了正方形,有些学生拼出了长方形,还有一些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了各种小动物,如鱼、鸟等。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使用七巧板拼图形时,教师应给予他们肯定和赞扬,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创造带来的喜悦,并进一步认识七巧板的历史,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2.渗透传统文化,激发求知欲望
很多数学图形知识中就蕴含着文化美,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数学图案中的数学思想来让学生感受这种文化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我国各民族都拥有独特的图案,多种类型的传统图案,不仅反映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更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绚烂瑰宝。从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数学图形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图形与变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传统图案,如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年画、脸谱等,然后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的资料,了解传统图案的出处、含义等知识。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传统图案的相关信息,并进一步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知识具有生动性与神秘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图形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可以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融入诗词文化,增加图形知识的美感
小学阶段有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图形的学习还没有完全适应,部分教师也未对此予以重视。如果只是刻板地进行教学,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赋予图形知识更多的魅力。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数学图形知识中进行有效应用,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跨学科融合,还能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教学的深度。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图形知识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应用诗词文化进行教学,增加图形知识的美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用“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让学生想象传统文化中的“一轮明月”,并引导学生将圆月看作成一个圆,教师再根据相应的科学数据告知学生月亮的半径与直径,让学生计算圆的面积。学生在计算完毕后会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字,进而全面认识“一轮明月”。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挖掘数学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4.联系生活实际,融合传统文化
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常会出现无法理解题意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五、六年级的学生,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题目和已知条件时更是难以找到入手点。基于此,教师应将图形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图形之美,加强其对题意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有些学生找到了风扇、书本、柜子等,还有些学生找到了我国传统的剪纸、脸谱等。我国民间剪纸艺术采用对称的方式剪出了丰富多样的图案;我国国粹京剧脸谱所展现出的正气也基于轴对称进行了体现。这时教师便可以教育学生应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技艺,并利用多媒体设计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通过欣赏轴对称图形可以有效融合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同时为学生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随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亲身实践,让学生运用掌握的轴对称知识设计图案与建筑,如此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感受各种轴对称图形的美,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挖掘数学历史,培养人文精神
我国悠久的数学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数学文化,主要涵盖数学家生平、数学史事件、数学著作、数学的发展史等内容。深入挖掘数学史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及人类科学的发展与进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杰出贡献,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思维方式等数学文化要素。
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内容时,对于“圆的周长”的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的研究成果以及圆周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做出的伟大成就,深刻体会我国浓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形成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板块中对祖冲之和其于圆周率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介绍,祖冲之基于刘徽开创的圆周率的精确计算方法,成为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学生可以通过此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以及我国古代数学家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激励学生传承数学文化。《圆的面积》这一章节,展现了数学家们研究圆的探索历程:我国古代数学家运用圆内切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的面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探索历程,同时还体会到数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运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历史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在传授給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察太极图,并鼓励他们在观察后尝试概括太极图,之后再让学生对太极图中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什么来进行讨论,学生虽然认识太极图,但却无法说出其中的含义。这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介绍太极图,其被称作“中华第一图”,黑白两色代表阴阳,因为其形状看起来很像两条鱼互相纠缠在一起,所以又被称作“阴阳鱼”,指的是世间各种事物和物体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只有达到平衡才是最佳状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后通过各种渠道再对太极图进行更多的了解,并将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进行探讨。
6.依托课后训练,探究传统文化
课后训练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行锻炼。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在课后训练环节渗透传统文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课后训练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
例如,在教学完“圆”的有关知识后,教师便可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对筷子进行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筷子有一头是圆形有一头是方形,之后再让他们查阅资料进行了解,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继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7.结合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开展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将数学课堂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思考、积累数学知识,同时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如定期安排小组轮流制作数学黑板报,板报需要包含古代数学问题、解题技巧、数学灯谜、古代数学家故事等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以此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搜集古代数学发展的资料,在课堂之外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七巧板开展数学竞赛活动,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传统益智玩具,在明、清两代的民间广为流传。教师应为学生介绍七巧板的由来,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拼出不同的形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总之,将小学数学图形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多,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融入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图形知识的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文豪《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10期。
[2] 潘丽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图形的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年第15期。
316750190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