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教学新模式 推进语文新课改

2022-03-21杨祥明陈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2期

杨祥明 陈筑

杨祥明,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少年作文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督学。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2篇。出版专著有《新经验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艺术》《语文思维训练与教学创新设计》《闯-杨祥明语文教学论集》《初中不同课型素质化教学策略研究》等7部。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共9项,其中教育部重点课题《初中不同课型素质化教学策略研究》获全国一等奖。

教学:扎根课堂 梦想初成

陈筑(以下简称陈):杨老师,您好!很荣幸去年在湖南邵阳学院参加国培时听到您精彩的讲座并承蒙签名赠书,回深圳后读到李镇西、魏书生等语文大咖为您的专著《新经验教学》系列书籍出版作的序言,更加感佩您主动辞去学校行政职务,却坚守语文教学一线工作30多年,执着于语文教研,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的精神。请问您是一开始便带着痴迷进入语文教学研究中去的吗?

杨祥明(以下简称杨):陈老师过奖了,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广阔又深邃,能称得上语文教学研究真正的名师大家的,应该是我的师傅钱梦龙先生及他们之前的那一批人,我只不过是语文教研的追梦人。回头想想,当初,我并不喜欢教师这种职业。

我的本族叔叔是小学教师,被打成了右派,回家务农,还被人们叫作四类分子。我心里有阴影,高考成绩上了重点大学分数线,绝不报师范院校,但阴差阳错,我偏偏进了师范院校,而且还降格为一个专科学校中文系的学生(因为英语只有4分)。1984年大学毕业时,我憧憬的从政梦想,居然因为我成绩太优秀而化为泡影,恰逢“尊师重教”风起,我“被”做了高中语文教师。

我不愿认命。三年后,我调到了湖南省邵阳市运输公司子弟学校。选择三流学校,是因为我看好这里有进机关的机会,我不甘心今生只做一名教书匠。

陈:您的这份不甘心到如今的痴迷,一定是经历了什么可贵的东西的催化,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段故事吗?

杨:课堂改变了我的教育人生。

1988年那个秋天,我凭借王愿坚《七根火柴》一课的教学获得邵阳市教学比赛东区第一名,更让我惊诧的是,又凭借蒲松龄《狼》一课教学,竟然高居市区第一名,一个三流学校教师,打败了省重点、市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最后,在九县三区决赛中,我以一节酣畅淋漓的《济南的冬天》的教学,同样获得了第一名。我震撼了!也许,我就是天生的语文人,教育就是我的归宿。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怎样才能成为更加优秀的语文教师,成了我最重要的人生命题。

语文课堂孕育了我的梦想。

也許是因为出身农村,我天生就有大山般朴实而进取的性格。自从“被”做了高中语文教师那天起,我也不敢误人子弟。我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从中汲取教学智慧,最初的语文教研就这样鸿蒙初开。看到老教师们传统的课堂,扎实、准确、严谨,可是老气横秋,没有活力,甚至千篇一律。我想,语文课一定要这样上吗?于是,与众不同而又让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成了我的教育追求和动力。

我开始向语文大家学习。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法让我着迷,我学习他循循善诱,灵活运用“导”的艺术,追求课堂人本相融、师生共融的意境。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大开大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语文教学打开新的视野。

我的语文梦在深圳放飞。

1991年,又是一个秋天,我怀揣着语文梦想独闯深圳,成为罗湖区重点中学——翠园中学的一员。我的教研人生开始远航。在人称遍地黄金的深圳,我醉心于自己的语文课堂,潜心教研,成为罗湖语文界的优秀青年教师,获奖众多,深广对抗赛第一名,教案写作比赛、教师作文比赛、优质课竞赛等都是一等奖。为语文,求发展,自我培养,我进修广东教育学院本科和华南师大研究生班。我一头扎入线索教学法、作文教学程序编码计分法、目标教学法等教改实验的世界。

沉醉于对课堂的热爱与感悟,我开启了语文课程的研究,您用“痴迷”来形容我的语文教研,是比较符合我的状态的,从教几十年,特别是来深圳的这些年,我真的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了我心爱的语文教学和教研上。

教研:研习不辍 梦想领航

陈:据我所知,您发表的文章有1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能说说您的研究心得吗?

杨:行成于思,毁于随。90年代,人们忙着积聚财富,而我却在耕种语文教研的土壤,陶醉于语文刊物的纸墨清香,《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核心期刊,接连发表我的教研文章。我享受着这份成功的快乐。自此,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成了我的座右铭。教研的力量,使我的课堂活力充沛,精彩纷呈。

陈:感受到了杨老师教与研相长的快乐,那么请问您获得教研相长快乐的制胜法宝是什么呢?

杨:几乎每个教师都希望成为优秀教师,成为独一无二的教育者。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我们需要找到成长的阶梯。我的关键词是:善于学习、精于研究、乐于创新。常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名师,我毫不犹豫地告诉对方,名师是教学教出来的,是教研研出来的,更是勤写论文、书籍写出来的。这三句话的内涵很丰富,除了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知识学养以外,最重要的是教学的艺术、技巧和智慧。这些本领从何而来,学习、教研和创新是我们成长的捷径和力量。

先说学习。重点是善学。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经史子集,经济律法,科学技术,都可以学习。但是,我们不是学者,不必皓首穷经,而是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学习教育思想,从教育理论到语文名家著作。应该向语文三老(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学习,汲取大师智慧,滋养语文教学。我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深深体会“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理解了“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的道理,语文教学要重视思维训练,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和新课改理念的重要指向。我读张志公的《语文教学论集》,领会语文科学化的真谛,教学语文有其规律,必须运用这个规律设计教学,改进教法,也学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和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阅读教学也应该遵循读的规律和学生阅读认知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法。

还要向语文特级教师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方法和经验。向钱梦龙老师学习语文导读法,不断提高自己“导”的艺术,引导学生不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宁鸿彬老师身上学习学法指导艺术,逐步形成学法型语文课堂。正如俗话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知识。

再说教研。要加强语文教学研究,将教研的触角伸向语文教学的每个角落。致敬大师,我撰写了《读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的启示》,自觉将张志公先生的理论和宁鸿彬等特级教师的课例结合起来思考,得到有益的启迪和指导;解密教材,一批教材分析的文章应运而生,如《学期过渡衔接备课四题》《关于鲁迅作品中的标点符号》等;创新教法学法,一些颇有影响的论文见诸报刊,如《说明文导学五法》《重视课外阅读,引来源头活水——文言文教学课外延伸例谈》等,都被广泛转载;探索实践,投身各种赛课,我荣获湖南省九县三区教学比赛第一名,深圳—广州对抗赛、罗湖区教学基本功大赛等20多项一等奖;善于引进新技术,为教学增添活力,如《精点导析,电脑示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例谈》等论文,登载于核心期刊,有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还要说说创新。教研,就是为了寻找语文教学更好的方向,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课堂。我总是尝试改变。如《依依乐韵,绵绵文思——听音乐作文教学的尝试》《阅读教学的尴尬与突破》《课堂阅读教学的心理特征与对策》《语文教学新经验建构的基本策略》《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兼谈“程序编码计分法”实验》等等,这一系列的尝试、对策、实验和突破,闪耀着创新的思想和光芒。正如著名教育家钱梦龙老师所说:“我看到了一名探索者向前的脚印。”“从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超越常规的思维取向也许比探索本身更有价值。何况这些探索也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团队:戮力同心 梦想翱翔

陈:干货满满,学到了很多。那请问杨老师,学习、教研和创新这三者助力您完成了哪些方面的赋能?

杨:教研是最高效的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力量。我乐于上研究课、展示课,面对陌生的学生和教师,我就莫名的激动与亢奋,热情似火,血脉贲张,在露怯与补短中历练,在成功与失利中总结,在展现与反思中提升。期刊杂志的纸墨清香,让我沉醉,历久弥香,虽然也曾有过倦怠与迷惘,似乎看不到教研的未来和方向。但我坚信,没有鲜花不会芳香,是星星就一定会发光。我的教研人生,在特区的沃土里,静待梦想绽放。

教研探索,笔耕不辍,初心不改。成果和荣誉接踵而来。2001年,我成为深圳市第一批“名师工程”的名师,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督学、市高级教师评委等。2015年以来,我连续两届获评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成为深圳市级语文名师,并着手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尝试建构新的语文课型。近年来在语文教学研究上取得一些新成果。

工作室让我在语文梦想的天空飞翔。我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初中不同课型素质化教学策略研究”,获全国一等奖,省级课题“中学语文新经验体系建构研究”,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思维训练研究”等,发表了系列论文80余篇,其中1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我提出了“三三理论”,探索“新经验语文”模式,建构12种新课型,出版专著《新经验语文教学》等7部。该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代表深圳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中央电视台以《追逐语文梦 探索新模式》为题进行了报道。

36载风雨教研路,梦想之光照亮了现实。我成为了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教授级),受聘为深圳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国内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新经验语文”教学思想,让更多教师的语文课堂,闪耀着梦想的光芒。

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曲曲折折,我的从政梦破灭,语文教育梦起航。一束人生的最强光,闪耀在我的语文课堂。我用教研点亮语文教学的未来!

深耕:研精覃思 梦育硕果

陈:杨老师,“新经验语文”对广大语文教师的课堂有实践指导意义吗?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及新的语文课型?

杨:您这个问题问得好,您是深圳市盐田区的教科研专家,广东省优秀教师,您对教育的看法与见解我很欣赏,这个专业的问题,我来分层作答。

中学教师这个群体,对所谓的教育理论新观念等比较排斥的现象还是很普遍。一线老师基本都认为“别整那高深玄妙的东西,应对中高考,成绩才是硬道理”。所以就要面对一个很尴尬的现象,教育科研成果出了不少,而能给一线教师以自主自觉接受并经受得起时间检验的教研成果却不多。我基于长年实践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所总结的“三三理论”,预估在很多一线教师那里也涉嫌玄妙,所以我花七年时间去严谨修改再正式出版,主要考虑就是理论需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模型,才能让“已经不知怎么教语文”的同行知晓“语文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用什么方法去教并怎么科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的教学实践也是对上述问题的印证。

我现在所在的深圳三高是一所完全中学。多年前的初一(6)班,是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学生入校成绩最低,学习态度和习惯也很糟糕,甚至有作文交白卷的学生。我当时则主动接手了这个班。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没有忙着急功近利地“教”,而是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回到阅读上来。其实,语文素养是慢养的过程,是在海量阅读的滋养中培养起来的。

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开启了课外阅读之旅。他们平均两周读完一本名著,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那些起初连课文都不愿意读的学生,在我的带领下,逐渐爱上了课外阅读。三年时间,阅读最多的学生仅文学名著就读了50多本,读书笔记写了十几万字。这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倡导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读了之后一定要有输出”。让学生自主选择分享的角度,并强调“真诚表达”,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鼓勵学生将语言作为载体,勇敢展示自己的思维,“发自内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此外,我还改革了日常教学模式,让“教”减少到最少,把“学”尽可能放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三年时间,学生语文素养明显提高,并且在课堂上敢于表达、乐于思辨。到了初三,这个曾经被“嫌弃”的班,语文成绩从排名最末上升到了第一,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

这就是我一直在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最好的样态”。最好的样态就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在轻松自然、流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有效对话,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森林里尽情穿梭。显然,这个班给了我更大的信心。

“语文教学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标签和符号,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老老实实教语文,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体味语言文字魅力,在听说读写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我曾经在文章里系统阐释过自己的语文教学观。所以说,如果语文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阅读。

陈:语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作为语文教学始终面临的两大问题,您是怎么看及怎么做的呢?

杨: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指明了方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它凸显了语言和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要破解语言和思维的问题,就需要给学生提供支架。我给学生提供的支架就是一系列学习方法。“因为学法本身就是知识和能力,是需要学习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新经验语文”确立的实践模式是“思维导学、语言导读、学法先行”。

因此,学法指导在“新经验语文”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在思维训练教学中,根据思维整体性特征开展听读学法指导,根据思维同步性特征开展速读学法指导,根据思维连续性特征开展猜读训练指导等;在语言训练教学中,根据语言“形美”特征开展美读学法指导,根据语言“神美”特征开展品读学法指导,根据语言“魂美”特征开展悟读学法指导等。

在当下试卷字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阅读速度显得更为重要。我引导学生学会跳读、猎读和直读等速读方法,减少回视,准确扫视,提高阅读速度。跳读,就是抓住作者思维发展节点,如时间节点、空间方位节点、逻辑进程节点、情感起伏节点等,具体表现为时间词语、方位词语、逻辑起承转合词语、情感发展过渡词语等。猎读,就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其他内容扫视或一目十行即可。这种读法有助于快速抓住重点,形成整体印象。直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眼睛在文本上停留时,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眼睛投视区域有较大的余光区,顺着书面的中心线,做上下垂直跳动,在文章里迅速抓住关键词提取有用的信息。此外,我还指导学生训练扫视法、搜索法、中心法、概括法、提问法五种速读方法。

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我倡导默读为主。“因为速读虽然速度快,却容易忽视借以承载的文字,有声朗读既降低了阅读速度,又分散了思维的专注度,不可避免受到书面语言的干扰”。所以,如果语文可以教,不能忘了“学法”。

陈:第一次知道“新经验语文”这个概念,几乎无一例外,人们都会追问“新经验语文”到底新在何处?面对这一追问,您怎么看?

杨:如果是同行追问,我更愿意现场上一堂课来解释和佐证。“‘新经验语文新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新在重新拾起那些口中有却行动中无的常常被忽略的语文教学部分。”

比如,语文贵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实际上,听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被忽略的。于是,“新经验语文”研发了“听读课型”“听音乐写作文”等内容。“如果文章用来听,会遇见新的感悟,听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文字的干扰,进入另一种体验。”在实践层面,“新经验语文”最终形成了听读、速读、猜读、听写、说作文、续写作文6种思维型读写课型和美读、品读、悟读、美文写作、抒情作文写作、说理作文写作6种语言型读写教学策略。

实际上,“新经验语文”之“新”首先是与旧经验相对的。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形成了这样的三部曲: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语言品味。我认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种模式却遇到了瓶颈:整体感知流于形式,问题探究不得要领,语言品味方法单一。“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不是新课改理念的错误,也不是这种新型课堂结构本身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思维训练,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课型变化”。

“新经验语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新经验语文”的理论体系被称为“三三理论”,思维的三重性,即整体性、同步性和连续性;语言认知的三层论,即语言的形美、神美和魂美。

“新经验语文”有效串联单篇文本阅读、文本对比阅读、整本书阅读,逐步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性。

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动物笑谈》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斯《所罗门王的指环——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一书的经典选文。

在教学中,我结合自读课文的旁批、插图、阅读提示等助学资源,引导学生抓住“笑谈”这一文眼,从“找笑料”“演笑点”“品笑味”三个角度,思考選文描述了几件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旁人对这些趣事的看法,为何是“动物笑谈”而非“动物趣谈”或“嘲笑动物”,原著中的“所罗门王”是谁,作者为何要与鸟兽虫鱼亲密对话等问题。这些问题以点带面引发学生对这部兼具趣味性和思想性作品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美的语言,用美的语言去表现美的生活,训练学生思维的迁移性。

正如我书里写的:“学生品出的‘语文味才是真正的‘语文味。‘新经验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语文。”如果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就亮了。

辐射:沉博绝丽 梦蕴悠长

陈:杨老师,听说“新经验语文”这一成果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您能再具体的说说该项成果理论上的创新之处及影响吗?

杨:好的。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特别是近9年来,“新经验语文教学”为中学语文教学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是语文新课改以来特别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全国语文界的改革创新范例。

“新经验语文教学”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三理论”,即思维的三重性:整体性、同步性和连续性,语言认知的三层论:形美、神美、魂美,凸显了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价值观。

“三三理论”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以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核心素养提升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语言认知规律,为构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路径、新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同时,基于“三三理论”建构了“新经验语文教学”两大实践体系,彰显了思维型读写教学和语言型读写教学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结构教学观。

第二,“新经验语文教学”全面突破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构建了多层次读写教学的实践体例,探索形成了系统教学经验。“新经验语文教学”构建了一系列的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创新模式,如听读教学、速读教学、猜读教学、美读教学、品读教学、悟读教学等,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全新的天地,提供了有效教学的系统新经验。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上,解决了语文教师无本可依、少本可依的问题,引导教师以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训练为突破,加强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新經验语文教学”实现了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独特性和高效性,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新经验语文教学”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语言认知规律,建构的听读教学、速读教学、猜读教学、美读教学、品读教学、悟读教学等12种类型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多层次运用能力的发展,是深化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四,“新经验语文教学”成果推广辐射到全国多个省市。近9年来,深圳市7个区,11所学校参与“新经验语文教学”实验,广东汕尾和惠州、广州番禺区、湖南邵阳市、贵州贵阳市乌当区、青海西宁市、陕西宝鸡市、山西平陆县等省市共计51所学校参与“新经验语文教学”实验,实验班级124个,开展各级专题培训86场,培训各级各类教师15230人。我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应邀赴广东省深圳市各区校、广州、汕尾、河源和湖南、贵州、陕西、青海等10个省市作“新经验语文教学”科研学术讲座,与工作室成员在深圳市主讲了85节次市级观摩示范课,并指导实验学校开展“新经验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推广应用,初步形成较强的“新经验语文教学”分享与合作共同体,在国内语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五,“新经验语文教学”研究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专著9部,发表相关论文45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篇,收录索引7篇,专业网站转载量较大,课例实录10项,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深圳市第四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陈:杨老师,请谈谈“新经验语文”这项成果现在实施效果如何?

杨:“新经验语文”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新经验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范例,有效推动了新课改走向深入。“新经验语文教学”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系统经验,对语文课改的深化起到推动作用。一是课堂教学重心从知识能力的传授和培养转移到以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训练策略建构;二是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赋予了全新的内容;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从思维训练和语言立体化角度开展阅读和写作学习。正如李镇西老师评价的“《新经验语文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全国语文界诞生的教学改革范例”。魏书生老师评价:“新经验语文就是深圳语文教学经验,为全国语文教学起到先行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新经验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创新型、智慧型人才,实现师生双向成长。在“新经验语文教学”的引领下,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多层次运用能力得到较好发展,进而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仅就深圳市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级为例,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有效提升,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398人次。我校高中部语文组获评深圳市特色学科组。我工作室的语文教师在实验中成长,成为省市名师、省级优秀教师6人,市、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人,主讲市级以上示范课15人,获得高考先进个人6人,出版专著9部。

此外,专家充分肯定,媒体高度关注,国内颇具影响。“新经验语文教学”作为语文课改创新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受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全国语文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实践基地学校51所。

钱梦龙老师题词:“新思维、新语言、新课型”并称赞“这些探索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李镇西老师称赞“新经验语文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全国语文界诞生的教学改革范例,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创新路径”。褚树荣老师认为:“新经验语文教学是开创性的变革,必将引领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征程上阔步前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全国中语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主编、全国中语会副秘书长张蕾认为“‘新经验语文教学充满创新理念和智慧,是一种大胆而有效的语文教学改革,值得推广。”

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纪录片《追逐语文梦,探索新模式》,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思维与语言:撬动语文教学的支点》(2021.4.23),语言文字报专版报道《新思维、新语言、新课型——新经验语文教学模式探索》(2019.7.19),《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以“名师工作室”专栏进行报道,《深圳特区报》以“五载探索之路,结出教学硕果”进行专题报道(2019.4.9),《深圳南方教育时报》特别报道专题为《新经验语文教学为课改提供新路径》(2018.9.27),《深圳晚报》“听专家讲新经验语文教学”(2018.6.30),深圳读特网专题报道《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这位深圳名师的新经验教学法引发全国关注》等。深圳市教育局网站也作了专门报道《深圳探索建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等。

陈:听您说完“新经验语文”这一成果的来由、探索、获奖,我对您感到由衷敬佩。看来,获得一项教学研究的成果,得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勇气,还要有创造之心与永不言弃的精神。

杨:获奖是偶然,也是必然。“新经验语文”作为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评价的策略和方式将是后续研究的课题。我想,如何评价“新经验语文教学”的课例和效果,应该有一套量化、易操作的“标准”。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以课题的形式另行开展探索和实践。语文教学探索任重道远,我们将在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融入全国语文改革创新的洪流,敢闯敢试,继续追逐“新经验语文教学”的梦想,实现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理想。

陈:好的,这次访谈就到这里,谢谢杨老师接受我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