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添加微藻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

2022-03-19曹威荣

中国饲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鱼微藻罗非鱼

曹威荣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朔州 036002)

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Li sparidae),罗非鱼属(Tilapia)。其原产地是位于非洲大陆中约旦的坦噶尼喀湖,发展至今,尼罗罗非鱼已是备受欢迎的一种耐低氧能力较强且广盐性的热带品种。1939年,人类首次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梭罗河口发现了尼罗罗非鱼,后来经逐步扩大养殖区域,现如今,已成为各地不可或缺的养殖对象(陈胜军等,2007)。尼罗罗非鱼鱼肉中的鱼骨刺大,肌间刺少,有利于食用,同时,尼罗罗非鱼鱼肉中所含的营养价值较高,每千克鱼肉中所含的脂肪含量高达69.3g、蛋白质高达205g,同时含有丰富的Fe、P、Ca、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元素(王海贞等,2012)。

微藻代表的是在自然界中,一类只能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并分辨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组成的微小藻类的总称,其分布广泛,遍及在各大海洋及陆地岛屿中(曹吉祥,1994),微藻数量高达两万多种,因不同藻类对其存活环境所需的营养元素需求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微藻都能用于人工培养(李定梅,2001)。

微藻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动物饲料及环境检测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面对世界日益匮乏的饲料资源,对微藻的可利用需求量将会呈上涨趋势,其深层价值将会被很快的挖掘出来,前景很可观,相信微藻会以饲料添加剂的身份给水产养殖业注入新的动力。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试验将300尾初始体重为(3.60±0.02)g的尼罗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容积250 L)中进行为期61 d的生长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的微藻,其中D0组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微藻,D1组添加7.5%螺旋藻,D2组添加15%螺旋藻,D3组添加7.5%栅藻,D4组添加15%栅藻。1.2 试验饲料参考尼罗罗非鱼幼鱼营养需求,以豆油和鱼油、大豆粕和鱼粉分别作为主要的脂肪源和蛋白源配制成等蛋白等脂的5组营养饲料,所用的原料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见表1。

表1 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 %

1.3 试验条件及饲养管理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养殖试验是在体积约为250 L的循环水族箱中进行,属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试验开始前将尼罗罗非鱼幼鱼在室内水族箱中暂养2周,期间投喂不添加任何微藻的对照组饲料。试验开始前24h停止喂食,挑选大小均匀,体态完整,健康状况良好的尼罗罗非鱼幼鱼,养殖周期为61 d,每天饲喂2次(分别为上午9:00,下午5:00),按体重的3%~6%饲喂。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在饲养试验结束后,将试验幼鱼都禁食24h。次日正式采取样本,称取每缸鱼的总重量并记录存活尾数,用以计算饲料效率和存活率。取3尾全鱼样将其保存于-20℃条件下,用于测定全鱼体成分。然后从桶中分别随机抽取6尾鱼称重后测其体长,解剖取出肝脏、内脏并称重,计算脏体比、肝体比和鱼的肥满度等;粗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和全鱼采用AOAC来测定成分。水分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测定;脂肪含量采用索氏乙醚抽提法测定;灰分采用550℃高温炉灼烧法测定。

1.5 计算公式

肥满度/%=100×体重/体长;

脏体比/%=100×内脏重/体重;

肝体比/%=100×肝胰脏重/体重;

体重/体长/(W/L)=鱼体体重/鱼体长度;

成活率/%=100×(终尾数/初尾数);

增重率/%=100×(末均重-初均重)/初均重;

特定生长率/(%/d)=100×(ln末均重-ln初均重)/饲养天数;

饲料效率=每个缸摄食量/每个缸鱼体总增重量;

蛋白质效率=鱼体增重/饲料蛋白质摄入量。

1.6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在SPSS 20.0 For Windows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

2 结果

2.1 添加不同微藻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D4组肝体比与对照组相同,其余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脏体比D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增重率方面,D2和D4组差异极显著(P<0.001),D2组最高,D4组最低,D1组、D3组次之,均低于对照组。在特定生长率上,D2和D4组差异极显著(P<0.001),D2组显著高于对照;在饲料系数上D2组和D3、D4组差异极显著(P<0.001),D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D3、D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蛋白质效率上D3、D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不同微藻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添加不同微藻对尼罗罗非鱼幼鱼体成分的影响由表3可知,试验组全鱼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全鱼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脂肪含量较对照组低,其中添加7.5%螺旋藻的D1组脂肪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D1、D4组全鱼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4组的灰分含量最高。

表3 不同微藻对尼罗罗非鱼体成分的影响 %

3 讨论

3.1 螺旋藻的应用效果螺旋藻既可作为蛋白源又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Mustafa等(1995),和Duncan等(1996)研究发现,饲料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不仅能显著提高鱼虾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更能增强抗病力和免疫力,提高成活率。

但在本次试验中,饲料添加7.5%的螺旋藻对尼罗罗非鱼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促进作用,反而较不添加螺旋藻的对照组有所下降,而添加15%螺旋藻促进了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这可能与螺旋藻添加量有关。因此,可以将螺旋藻添加量进行细分,深入研究各添加量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以便得到更为精准的数据,为螺旋藻在饲料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螺旋藻会降低尼罗罗非鱼幼鱼的饲料系数,且添加15%的螺旋藻饲料系数下降比添加7.5%的多。这一结果与郑献昌等(2003)的螺旋藻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的结论一致。

同时本试验发现,添加螺旋藻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粗蛋白质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但发现添加15%螺旋藻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比添加7.5%的低,说明添加到一定量后,再添加反而会抑制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谭肖英等(2009)研究也发现,螺旋藻并不是添加的越多效果越好,只有添加适量的螺旋藻才能发挥出最佳效益。

3.2 栅藻的应用效果栅藻是淡水中常见的浮游藻类,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应用的比较多。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添加栅藻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有抑制作用,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增重、肥满度、脏体比受抑制程度呈下降趋势。饵料系数提高说明在饲料中添加栅藻会抑制尼罗罗非鱼幼鱼对饲料的利用。同时,尼罗罗非鱼幼鱼蛋白质效率也将随之下降,说明添加栅藻尼罗罗非鱼幼鱼对饲料蛋白的利用率也有所抑制。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5%的螺旋藻和栅藻有利于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添加15%的螺旋藻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添加栅藻可以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的饲料系数。本试验将为合理利用微藻资源,开发优质高效的尼罗罗非鱼人工配合饲料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能更进一步,提高尼罗罗非鱼的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幼鱼微藻罗非鱼
茂名罗非鱼产业链上新举措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微藻,跨界小能手
养殖户集中卖鱼罗非鱼价格下跌
微藻固碳技术基础及其生物质应用研究进展
来自微枣“绿色石油”
购买锦鲤幼鱼有诀窍
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
购锦鲤幼鱼有诀窍
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鮠幼鱼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