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企业经营的宏观经济探讨
2022-11-22张晓阳
张晓阳
(邯郸学院,河北邯郸 056001)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过,目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局面都在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同样,国内也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宏观经济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饲料企业在这样的大变局下也要沉着应对,化危为机,为企业自身更好的发展赢得机会。
1 饲料企业的发展经营现状
(1)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饲料行业产值已从2019年的低谷中恢复过来,产值达到8446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1348亿元,同比增长19.0%。饲料行业营业收入达到8135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1277亿元,同比增长18.6%。产值和收入的超额反弹说明了国内已从2019年的国内非洲猪瘟和养殖行业结构调整中走出来,而且新冠疫情并没有减缓饲料行业恢复的步伐,甚至间接导致了居民对蛋白类、肉类等的消费,激发了饲料行业的产能增长。这点通过饲料产量也能看出来,2020年饲料总产量达到25276亿t,比2019年增长2391万t,同比增长了10.5%,涨幅达到近10年来的最大。根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饲料总产量已达到13933万t,预计全年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从具体品种来看,猪饲料的产量比2019年也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没有达到2019年前产量巅峰期的高度,说明一方面猪肉生产下游行业还在缓慢恢复中,另一方面,居民的饮食结构经历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同时,肉禽饲料已是连续第二年超过猪饲料的产量总量,成为产量最大的饲料品种,占到全国饲料总产量的31%。其他饲料品种——蛋禽饲料、反刍动物饲料、水产饲料和其他饲料的生产规模与往年都没有大的差别。从2021年上半年趋势来看,猪肉价格的高涨带动了猪饲料的生产,上半年的生产规模已达到2020年的2/3,全年有望接近2018年的巅峰产量。而肉禽饲料的生产空间则被挤压,上半年的产量只有2020年的2/5。
(2)工业饲料发展进入新的整合阶段。其中浓缩饲料产量在多年持续下降后有所反弹,浓缩饲料的主要用户是规模较小的专业户和养殖场,这些用户在这些年成为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逐渐被市场淘汰,因而,浓缩饲料产量在10内缩减一半。添加剂混合饲料业比2019年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同样还达不到非洲猪瘟疫情前的产量。预混饲料主要是配合饲料的半成品,配合各种饲料使用而不能直接饲喂动物。因而预混料产业与饲料产业整体走势较为一致。以上两种饲料只占到工业饲料总量的8%,剩下的都是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主要用户是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尤其是现在的规模化畜禽产业和水产产业。配合饲料的产量则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即使在2019年产量都没有下降。2020年配合饲料的产量达23071t,比上一年增长9.8%。配合饲料的高速发展也反映了我国养殖业现代化、规模化的成效,反过来使用配合饲料业可以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行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都进入新的阶段。
饲料行业已进入结构调整深水期,总需求将持续稳定。十三五期间饲料行业经历了发展高速期,饲料生产规模和集中度快速提高,一批养殖企业迅速崛起。但十四五期间饲料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猪肉价格从2018年5月到2021年近40个月的价格上涨周期,价格在高位已维持很长时间,超过了以往价格上涨持续时间,甚至被称为“超级猪周期”。而在2021年中段这个上涨周期结束,价格已开始调整,可能要迎来两年以上的价格下跌,下行周期刚刚开始,生猪产能明显过剩,反过来对猪价产生下行压力。上游饲料企业也会受到猪周期的负面影响,猪饲料的产能将会迅速缩减,而饲料生产企业也可能会因产能过剩、猪价不振而影响盈利(王娜,2020)。尽管今年8月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对猪肉价格维持产生正面作用,但生猪产能恢复富有弹性,而猪肉的消费弹性则逐年下降不及预期,导致在价格下降区间内,供给过剩的局面无法扭转。饲料企业如果只依靠生猪市场会增加自身经营风险。
2 宏观经济趋势对饲料企业经营的影响
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各部门面临着上下游的压力,畜牧业同样如此,已进入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时期。上游饲料业要把握当前改革关键节点,积极应对以下宏观经济层面带来的影响。
(1)质量安全将成为企业经营考核的重要标准。在“双碳”战略和建设农业现代化战略指引下,对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绿色化、低碳化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从源头保证质量标准和质量安全,那么下游食品质量安全也就无从谈起。饲料质量安全关系着下游畜禽产品、奶产品、水产品等几乎涉及居民消费的绝大多数层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饲料质量安全涉及的问题是不使用违禁药物、违禁添加物,保证各项卫生指标要达标。过去为了实现抗菌目的,饲料业主常常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大量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继续加大抗生素使用量的恶性循环,给畜产品及人类带来巨大的恶性影响(何业兴,2021)。所以要通过管控饲料生产中各类药物、添加物的添加,实现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饲料企业可能也与牧场合作,生产各种草料,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投入品的数量和质量,如化肥、农药等,最终降低投入品的投入强度,保障土地、水源安全,降低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
(2)在今年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实现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引导的标准供给,改变目前完全由政府单一供给的局面,并且将标准化工作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将以数量规模为重转变为以质量效益为重。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制定既是表达国家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也是实现各行业产业升级,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经之路。但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饲料的国家、行业标准已实施多年,但已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导致饲料产品不规范,企业自主制定标准,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饲料行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作为配料添加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其产品标准多年没有修订,质量检测方法落后,缺失,甚至一些常见的饲料原料检测方法都找不到,据统计,饲料原材料和饲料添加剂行业标准缺口率都已达到70%。这既与饲料行业的整体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也是国家监管与市场自主力量过于不均衡的体现。这就要求政府、协会在行业标准上更严格、更标准、更广泛(陈光等,2017),改变现在标准过于疏松的情况。目前《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已在本月发布,将会打造更满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这将为饲料行业实现新业态、新模式,填补目前标准漏洞提供重要支持。这也对饲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行业要求,以后在质量检测和判定上需要遵守更统一的要求,从而要对现有工艺进行修订,以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国标不能对饲料产品标准进行全面保障,所以企业的企业标准制定仍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促进。而企业由于所处区域经济发展不同、企业自身实力的不同等原因,企业标准设定没有统一,反映到产品上表现为良莠不齐,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也是最好的指示。对此,未来饲料企业可能面临着更严峻的行业整合形势,一些实力较弱,技术研发不足的厂家可能会被淘汰,而发达地区的厂家也可能逐步对欠发达地区的厂家进行合并、重组等,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质量标准,行业标准也会将一些无法达标的企业和产品逐渐淘汰,最终完成整个行业的重构。
(3)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企业的出口面临越来越高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食品行业出口可能由于质量检测超标而无法出口,因此,需要对饲料行业进行质量管控,确保行业标准向世界标准靠拢。如欧盟对进口畜牧产品、饲料产品使用的维生素也要求必须进行标识,这对饲料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产品出口要求的客户要对质量标准进行更严格管控,及时提高生产工艺。另一方面,中国正更积极走向全球市场,也在更积极的加入各种贸易组织中,这就希望在全球市场舞台上能发出更大的声音,在行业标准制定上不再只是做发达国家的跟班,而是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饲料企业应尽早研发自己的原创技术,掌握先进的专利和工艺路线,在一些产品生产和行业标准指定上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能制定自己的工艺标准,不仅能大幅提高饲料行业的整体质量,还能带动下游食品的质量提高和出口,从而打造技术含量高的生产链。
(4)宏观经济现在已从工业经济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这意味着已经进入万物互联的世界,互联网、物联网、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作为一种新生的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要素是个有效的替代和补充,并且改变了传统的经济业态,促生了很多新业态。首先,互联网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现象,饲料企业一方面可以获得更灵敏的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市场更严苛的检验,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管理,避免因自身经营不善,信息披露带来的危机。其次,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结合短视频、手机直播等传播技术的成熟,帮助饲料企业迅速打开营销路径,以往最难的一环现在已通过电子商务得到极大解决,从而对行业发展产生完全颠覆。饲料企业可以通过电商精准定位自己的客户,避免之前营销上广撒网的困境(张诣,2021)。最后,大数据、云平台的使用促使饲料企业发掘企业自身品牌价值,通过生产获得的利润空间有限,但通过品牌带来的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则要远大于产品自身价值,而大数据能帮助饲料企业提高客户黏性,打造针对小众客户的品牌效应。
3 宏观经济下饲料企业未来经营的路径分析
(1)饲料企业应设立明确的企业质量目标,如对质量目标进行更细化和量化的判定,对检测方法进行更精准的描述,树立更一致的标准,这样能帮助员工更好的了解具体操作,提高企业质量目标效率。同时,产品出厂检验应更精细化、科学化,提高现有标准(朱建坤,2019)。如果企业只满足于自身定下的标准而不关注现在行业、国家乃至国际同类产品的标准,会导致产品合格率和优品率明显低于市场同类产品。而饲料企业也应成立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并且保证该部门积极获取外部知识和技术。其次,饲料企业应抓好流程管理,保证车间管理有序。饲料企业如果缺乏有序的管理秩序,会无法顾及到质量安全,生产随意性很强,产品质量也就难以保证。饲料企业应在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时做好企业的扁平、精细化管理,让各部门各司其职。最后,饲料企业应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做好企业规章制度的基本确立。饲料企业应尽快设立规章制度并落实,这样质量安全等执行部门才不会形同虚设,才能将质量保证落实到位。通过以上几点,饲料企业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双碳转型。
(2)企业应尽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和管理平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大生产越来越需要产品在技术上的配合和协调,对生产协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饲料企业应依此制定和执行高门槛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使企业各部门的生产活动保持一致。尤其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对企业的改造,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等一系列步骤实现科学管理。其次,饲料企业需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升级现有产品线和产品技术,要开发更大的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饲料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靠技术优势,因此,与科研院所合作是饲料企业必须要做的,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换,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饲料企业也可以和科研研发机构形成制定标准化方法,更好的促进理论成果商业化。最后,饲料企业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国际贸易,了解国外生产的技术标准,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建立行业标准做好准备。
(3)饲料企业要抓好数字经济新经济业态带来的社会转型,进行数字化改造。数字经济下数据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企业现有的生产投入产出产生根本性的改变。饲料企业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数字化转型(李开潮,2021)。饲料企业资金实力比较薄弱,没有大企业进行根本数字化转型的实力,所以要基于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常用软件如微信、钉钉等基础上打造自己的数据基础,避免先期不必要的投入。其次,饲料企业要积极借助外部力量搭建数字化体系。单凭饲料企业自身力量需要较长时间,这时可以通过行业联盟、协会组织、供应链上下端的企业联盟合作进行数字化改造,降低改造成本,并通过建立统一的平台、体系和上下游企业进行数据共享,不需要再考虑数据对接问题。然后,饲料企业需要注重数字化人才梯队建设,数字化建设对人才要求较高,如果人才储备不足,企业会陷入重硬件,轻软件和管理的错误思维,影响未来进一步的数字化建设。最后,饲料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时还要基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不能盲目设定过大的目标。如逐步推进流水线、制造工业、供应链、售后等方面的改造,建立层层推进的长期改造计划,确保数字化改造能解决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4)饲料企业应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即时分析。饲料企业往往关注市场的行情变化,而对宏观经济政策关注度不够,导致对市场变化缺乏前瞻。因此,饲料企业要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上下功夫,对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环境变化有足够的认识和应对,对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波动有良好预期,为未来经营决策提供足够充分和科学的支持,为可能出现的外界冲击提前做好准备。要对所处的经济周期进行分析,了解经济、行业的景气度、转折点,把握未来的转型时机,避免企业财务因宏观经济的调整形成过多的不良资产。根据宏观政策调整进行企业供给上的结构性改革,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目标,尤其要追求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以企业投入的绿色效率为重要考核指标。此外,要让企业将注重体量和速度的思想转换到注重质量和效益,真正的同新经济形态下的发展目标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