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短暂意识丧失病例分析
2022-03-19杨超
杨超
摘要:探讨以短暂意识丧失(TLOC)患者急诊处置及1月内转归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21-1月至2021-12月以TLOC为主要表现的就诊病例。行急诊初步筛查后,住院病例46例,门诊病例104例,其中住院病例继续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理原发病,及监测期间病情及出院后1月内再发意识丧失情况,门诊病例均以留观6小时后出观,期间均行动态血压及心率监测,并对1月内患者随访。结果:在46例住院患者患者中,非晕厥性TLOC 25例,死亡3例,1月再发症状2例。晕厥21例,死亡0例,1月内再发症状3例。104例非住院患者中非晕厥性TLOC 20例,1月内再发3例,晕厥84例,1月再发1例。结论:TLOC患者应尽可能明确发病原因,积极治理原发病,晕厥患者预后较好,可根据晕厥危险分层分类处理,低危患者可采取门诊随访就诊,高危患者应行住院治疗,持续心电监护,减少不良预后及死亡率。
关键词:短暂性意识丧失、晕厥、急诊处置、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B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5--01
短暂性意识丧失在急诊接诊患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特点包括各种机制引起的,以自限性、短暂意识丧失为特征的所有临床病症,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晕厥[1]。因其发病率较高,涉及领域较广,病因复杂等特点,致其漏诊率较高,较难明确病因,近期预后不良。故本文对我院2021-1月至2021-12月以TLOC为主要表现急诊接诊病例进行分析,减少TLOC漏诊率,优化TLOC急诊处理流程,减少不必要住院,降低不良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我院2021-1月至2021-12月以TLOC主要表现急诊就诊患者进行基本临床资料分析和回顾。年龄在16-82岁。发病时间在数秒钟到20分钟不等。排除明确诱发因素所致意识丧失,如药物、气体、食物中毒等,排除既往明确病因所致意识丧失。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入急诊留观室,进行心电监护,平卧位监测生命体征变化。(1)询问病史:对其本人及患者家属询问诱发因素、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2)体格检查:对所有入组病例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包括体表感觉、定位、动眼情况、指鼻试验、闭目难立征、肌力及肌张力等)、心血管系统(包括心音、心律、心瓣膜区杂音、腹部血管搏动情况)、呼吸系统检查(肺部听诊、胸廓形态、呼吸情况、鼻喉部情况)。(3)检验:完善急诊血常规、急诊生化(包括血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白蛋白等监测)、肌钙蛋白I、心肌酶、D二聚体、凝血功能、血气分析。(4)影像学:以64排螺旋CT完善头部、胸部扫描,初步评估筛查TLOC病因,未明确病因患者后续再行头颅MRI进一步评估。(5)心电图:以12导心电图记录患者心电活动,高度怀疑心源性TLOC予以复查18导心电图,留观期间均行动态心电监护,记录动态网心电变化,后续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进一步评估。(6)超声:以多普勒超声评估患者心室、心房厚度,及运动情况,肺动脉压及射血分数,颈部血管及下肢血管斑块及狭窄情况迷。(7)脑电图:对考虑中枢性意识丧失发作患者行脑电图检查。
1.3分类处置:
经急诊留观及初步筛查后病情根据其病因及危险因素分类处置,其中住院病例46例,非住院病例104例。(1)住院病例:积极治理原发病,未明确病因患者进一步相关检查,如平板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动态血压监测等相关检查,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稳定及好转出院患者进一步1月内电话回访。(2)非住院病例:以急诊室动态心电监护6小时,病情平稳及好转后出观,急诊内科门诊随访,门诊完善头颅MRI、脑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一步明确病因,并行1月内电话回访。
2结果:
1.住院病例46例(30.7%)中:
(1)非晕厥性TLOC 18例(12.0%):具体病因为脑出血8例(5.3%),短暂性脑供血不足5例(3.3%),癫痫发作5例(3.3%),1月再发症状2例(1.3%),均为癫痫发作,死亡3例(2.0%))病因为脑出血。(2)晕厥性病例28例(18.7%):心源性晕厥16例(10.7%),因心脏瓣膜发作的晕厥5例(3.3%),心律失常致晕厥4例(2.7%),心肌梗塞致晕厥7例(4.7%),反射性晕厥10例(6.7%),直立性低血压2例(1.3%)。1月内再发症状3例(2.0%),均为心源性晕厥,死亡0例。
2.非住院病例104(69.3%)例:
(1)非晕厥性TLOC 20例(13.3%):癫痫12例(8.0%),心因性TLOC 5例(3.3%),短暂性脑供血不足3例(2.0%),1月内再发TLOC 3例(2.0%),均为癫痫病例,死亡0例。
(2)晕厥84例(56.0%):直立性低血压3例(2.0%),心源性晕厥10例(6.7%),神经反射性晕厥71例(47.4%),1月内再发晕厥1例(0.6%),为反射性晕厥。
3 讨论
TLOC发病率较高,美国犹他州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年因晕厥就诊的居民为9.5%。大多数患者可能未就诊,普通人群中约有一半人一生中发生过1次晕厥[2]。因此对急诊因TLOC就诊病例,应首要明确晕厥或者非晕厥性疾病,相关病史和辅助检查可以帮助判斷,如考虑晕厥性疾病,应行晕厥危险分层[3],对于高危患者可拟住院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在急诊监护后回家[4]。在本研究中,TLOC因其病因不同,预后及死亡率相差较大,急诊应尽可能明确意识丧失原因。
参考文献:
[1]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2),96-107.
[2]刘文玲,晕厥的危险分层-欧美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解读[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8,27(3),153-161.
[3]加拿大发布新晕厥危险评分[N],中国医学信息导报,2019,43(3).
3744501186544